以下是含有經濟間諜的搜尋結果,共33筆
台積電工程師涉嫌竊密案引發關注,清華大學材料系特聘教授周卓煇「工程倫理」將於9月2日再次開課,課程將從工程倫理守則、某科技龍頭公司自訂的專業倫理守則及經濟間諜罪等議題出發,檢視這次的機密技術竊取事件,吸引學生選修,目前已有187名學生預選。
台積電2奈米技術外洩案引起關注,高檢署智財分署以涉嫌違反國安法,啟動調查,並在新聞稿寫明「首宗非法取得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秘密案件」,然而,2022年國安法修法加入經濟間諜罪之後,處罰加重了卻還出現此案,相關規範顯然有再精進、修正空間,並該徹底從道德面進行思考。
正當國內輿情對檢察官因為偵辦「重大案件」獲得升遷而議論之際,高檢署智慧財產檢察分署公布「台積電爆出員工洩密的重大國安事件」:台積電竹科廠三名工程師涉嫌非法取得台積電2奈米晶片製成技術的營業秘密,由於涉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違反《國家安全法》,犯罪嫌疑重大,向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聲請羈押禁見獲准並經最高法院維持。
台積電爆發「內鬼」員工涉竊2奈米製程機密,台灣高檢署智財分署依《國安法》聲押3人,承辦本案的智財分署檢察官劉怡君,過去在新竹地檢署任職時,就曾偵辦起訴過台積電前員工竊取28奈米機密案,這次她再偵辦台積電竊密案,只能說「案子會找人」。
台積電爆發2奈米技術遭竊取外流,為高檢署智財分署偵辦的首宗非法取得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祕密案件。事實上,國科會2023年公布首波22項國家核心關鍵技術項目及其技術主管機關清單,涵蓋國防科技、太空、農業、半導體、資通安全等技術領域;去年底再新增AI高效能晶片、半導體製程與電池等10項,以保護國家重要技術。
台積電驚傳技術外流事件,面對資訊外洩手法日益隱蔽、高明,相關會計師與專家都認為,保護關鍵技術是全球趨勢,但《國安法》對關鍵技術的界定必須明確,且有升級的必要,以防堵境外勢力。
台積電驚爆員工違規取得2奈米技術事件,並移送檢調偵辦,高檢署智慧財產檢察分署5日證實,於7月25至28日執行台積電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的營業秘密遭非法取得案件。經偵辦調查後認定涉案被告涉犯《國家安全法》,向法院聲請羈押獲准。
台積電驚傳機密技術外洩,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下,國家核心關鍵技術保護是否符合產業趨勢與需求,引外界關注,國科會5日表示,關鍵技術審議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如有提出新增或修正關鍵技術項目之需求,會依法召開審議會認定。
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當地時間17日表示,中國移動未能配合調查回覆提問,有可能對其施加罰款。這次FCC調查的目的是,確定中國移動在美業務是否試圖規避美國限制措施,中移動需在30日內答覆FCC,否則將遭罰。
為精進法官辦理國安案件的專業及審判效能,法官學院6月4日至6日舉辦「國家安全法制研習會」。司法院謝銘洋代理院長於6月4日出席致詞,並參與6月5日「台北港海巡基地」的實地教學課程,期勉參訓法官經由持續的研習,強化處理國安案件的專業性,以確保國家及全體人民的安全。
經濟部長郭智輝18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證實,先前承接國內銀行信用卡核心系統升級專案的新加坡商「認和科技」確為陸資公司,將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93條之1,處以新台幣217萬元罰鍰;另為防堵經濟間諜,經濟部正研議修法,盼透過強化機關橫向聯繫、加重刑責來保障經濟安全。
賴清德總統日前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宣布恢復軍事審判並明確界定境外敵對勢力。政院人士表示,目前可能需檢討修正的法案包括《陸海空軍刑法》、《軍事審判法》、《反滲透法》及《兩岸關係條例》等;內政部長劉世芳指出,無需修法的部分,清查後將對外公布。除了大罷免外,民進黨團將本會期定調為「國安法會期」,府院黨協同推動。民進黨人士透露,預計4月起炒熱大罷免投票情緒。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美國白宮當地時間27日宣布,美國拜登政府已成功促成同中國之間一項協議安排,遭到中國關押的3名美國公民史威登(Mark Swidan)、李凱(Kai Li)、梁成運(John Leung)已經獲釋,即將返回美國與家人團圓。此外,多名美國官員表示,曾在談判期間討論是否釋放中國國安部間諜徐延軍(Yanjun Xu,譯音)。目前不確定徐是否已釋放,但其已不在聯邦監獄局系統名冊之中。
大陸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10月8日發布消息稱,2018年11月,美國司法部為配合美政府全面對華遏制政策,開啓了「中國行動計畫」,不擇手段炮製「中國間諜案」,要求美國94個地區司法部門每年至少提出一至兩起針對中國的訴訟。據公開統計,「中國行動計畫」實施以來,全美87個科研機構的華裔科學家受到波及,其中246人被定性有問題,103名科研人員的職業生涯被毀。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呂祥13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美國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在休會期結束後,立即試圖在一周內通過涉及中國的20多項法案。若干議員稱這一周為「中國周」,實質上是不折不扣的「反華周」,是一場檔期有限的草(野)台戲。
《星島日報》、路透等外電13日報導,當地時間11日,美國上訴法院就堪薩斯大學終身副教授陶豐對「虛假陳述」定罪的上訴做出裁決,認定此項罪名不成立,判地方法院撤銷罪名。
法務部9日下午舉辦高雄高分檢、台南高分檢及台北地檢署3位新任檢察長交接及宣誓典禮,法務部長鄭銘謙致詞時,除期許新任檢察長正人正己、以身作則,落實檢察一體,善盡督導,嚴守正當法律程序外,也要求新任檢察長嚴辦「7大犯罪」(黑、金、槍、毒、詐、妨害綠能、破壞國土案,另督導所屬檢察官精進國安案件偵辦,提升檢察效能給予同仁最大支持。
據美國之音報導,來自中國大陸的間諜威脅在科技、經濟、網路安全等層面對美國形成挑戰,矽谷科技公司在安全防範上首當其衝,據報許多公司加大了對員工和應聘者的安全審查。專家認為,矽谷對來自中國的間諜威脅越發警惕,為了避免尖端技術被竊取,加大安全審查有其必要性。
法務部鑒於跨境詐欺及洗錢等跨國犯罪案件逐年攀升,國家安全與營業秘密議題近年亦持續加溫,國際司法互助業務往來日益頻繁,日前邀請美國、加拿大、愛沙尼亞、德國、歐洲檢察官組織(EUROJUST)檢察官、律師及協調員來台參加「2024年台歐美加國際司法合作系列研討會」,與我國檢察官、執法及司法人員進行交流,持續拓展我國際司法合作關係,並提升台灣在國際間之能見度。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瑞伊(Chris Wray)4日在聯邦參議院撥款委員會作證時警告,中國帶來的網路安全威脅非常嚴重,「中國威脅規模巨大」,中國網路駭客數量是聯調局網路人員的50倍,並指中國戰略重點聚焦在美國農業和其他民用領域,他希望國會能就聯調局相關應對舉措,支持該局的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