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綠原酸的搜尋結果,共67筆
藍莓含有花青素成分,能延緩老化、降血壓、保護眼睛與腦部、幫助血糖穩定,但價格偏貴,營養師王證瑋表示,其實平價的茄子也含有花青素,有類似的保健效果;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茄子含有多種維生素、綠原酸與對抗腫瘤的龍葵鹼,營養精華位於表皮,在古代可是專供皇帝食用的「長壽菜」。
地瓜葉是麵店常見的燙青菜。中醫師羅珮琳表示,地瓜葉含多酚、綠原酸等營養素,具清熱解毒、穩血糖、抗發炎,與預防大腸癌、乳癌、肺癌的潛力,她每周必吃3次以上,但地瓜葉屬性偏涼,不宜涼拌或生食,且因含維生素K與高鉀的特性,腎臟病或正在服用抗凝血劑患者,不宜大量食用。
近些年來瘦瘦針超夯,但1針約上萬元,讓不少想甩肉的小資族卻步。營養師高敏敏表示,不只瘦瘦針能刺激GLP-1的減重機制,含有綠原酸的地瓜葉也辦得到,且有「平民蔬菜王」之稱的地瓜葉還富含植化素等多種營養,能減重、穩血糖、護肝與健骨,也沒有瘦瘦針可能導致的噁心、嘔吐等副作用,是CP值超高的「瘦瘦菜」。
喝對飲料有助於健康與長壽。食安專家韋恩表示,最新研究發現,每天飲用7到8杯飲料,包括咖啡、茶和白開水的組合,相較於喝不到4杯飲料者,死亡風險降低了28%,喝咖啡與茶比例為2比3,建議早上2杯咖啡,白天喝茶,並在過程中適量喝水,是最佳補充水分的健康節奏。
很多人都有喝咖啡的習慣。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表示,一項追蹤逾17萬人,長達19年的大型研究發現,只要有喝咖啡,即使每天只喝一口,都能有較低的總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最佳有助於長壽的飲用量是每天喝2杯半到4杯半間。
許多人有喝咖啡的習慣。無毒教母譚敦慈表示,喝咖啡有助於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保護肝臟,她每天都會喝咖啡,也會加點肉桂粉,不僅好喝,還能加強降血脂的效果;減重醫師范亞萱則提醒,肉桂含有香豆素,過量攝取可能增加肝臟負擔,一天最好不要超過1茶匙。
地瓜葉是台人餐桌上常見的蔬菜,醫師李思賢指出,它能同時兼顧抗氧化、輕度抗發炎、血糖穩定、血管健康與視覺保護,更是高血壓患者的好幫手,CP值很高,值得天天上桌,若想追求更高抗氧化力,可挑紫色或紅梗品種。不過腎功能不全需要控鉀的人、服用抗凝血藥物者,食用地瓜葉前,務必和醫師或營養師確認份量。
很多人都有喝咖啡的習慣。研究發現,適量且規律地喝咖啡,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中風、癌症、呼吸道等多種疾病,甚至可以延緩老化,讓人更長壽,每天喝約2至4杯咖啡,可使全因死亡風險降低約17%,平均可增加約1.8年健康壽命。
酸櫻桃有果中鑽石之稱,營養價值高。營養師薛曉晶表示,酸櫻桃富含花青素等營養成分,研究發現適量補充有助尿酸排泄,減少痛風發作機率,另也有助於心血管保健;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表示,酸櫻桃所含的褪黑激素是甜櫻桃的61倍、香蕉的20倍,適量食用能幫助改善睡眠品質。
很多人每天必喝咖啡,這除了能提神,還可能讓你更長壽。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研究發現喝3杯咖啡,對心血管具有保護的作用,可降低第二型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風險,每天飲用3杯咖啡、約等同200到300毫克咖啡因的人,罹患心臟與代謝疾病的風險,比每天喝少於48毫克咖啡因的人低了一倍,此外,也有研究顯示,喝咖啡有助護肝。
很多人每天必喝咖啡。不過,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一項逾50萬人的研究發現,習慣飲用即溶咖啡者,發生乾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提高將近7倍,而此病是銀髮族失明的主因,推測與即溶咖啡高溫製程中產生的丙烯醯胺等有害物質有關,而喝手沖咖啡,最能保留咖啡中抗氧化物質,相對有益健康。
很多人有喝黑咖啡的習慣。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黑咖啡能保護肝臟、腎臟、改善胰島素阻抗,可望逆轉早期糖尿病,有位55歲男子空腹血糖達到140mg/dL,聽他的話,少吃精緻澱粉、規律運動與天天喝黑咖啡,3個月後空腹血糖降了超過3成,還成功減重7公斤。
很多人一早會來杯咖啡,這除了能提神,還可能讓你更長壽。最新研究發現,每天飲用1到3杯純黑咖啡或少糖少脂的咖啡,能降低約14%的死亡風險,但如果害怕咖啡的苦澀味,而添加了過多糖或奶精,就會失去促進健康的效益。
酪梨富含健康脂肪和營養,適量食用有益身體健康,營養師李婉萍指出,酪梨能幫助抗發炎、護眼、預防三高,其種子富含兒茶素、綠原酸,水溶性纖維有助減重,可以泡茶來喝,但腎臟患者得留意飲用量。
適量飲用黑咖啡,對健康有益,醫師洪永祥建議,可以在黑咖啡裡加入一些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不僅口感更加柔滑,還更能提神,比起加了椰子油的防彈咖啡來得更健康,適用於需要血管健康、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等慢性病患。建議熱飲、每天早餐後飲用為佳。
很多人每天必喝咖啡。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一項由哈佛團隊追蹤長達30年的研究顯示,能夠健康老化的女性,每天平均攝取315毫克的咖啡因,這相當於3小杯的咖啡,且每多喝1杯咖啡,健康老化的機率就提升2%到5%。
現代人追求健康與長壽。家醫科醫師王姿允表示,研究發現經常飲用咖啡的人死亡風險降低17%,這包括降低死於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相當於健康壽命平均增加1.8年,但建議在白天,尤其是早上時段喝,以免當中的咖啡因影響睡眠品質,反而可能不利於健康。
許多人都有喝咖啡的習慣,不過飲用時機、搭配的食物若不正確,會影響營養攝取。無毒教母譚敦慈指出,咖啡會影響鐵質吸收,若跟菠菜、莧菜、毛豆等富含鐵質的深綠色蔬菜一起吃,可能會導致缺鐵。
吃水果常會產生果皮等廚餘,然而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我們丟棄的蘋果皮、葡萄籽、柑橘皮、櫻桃梗,都是最營養的地方,多項研究發現果皮裡的酚酸,能幫助穩定血糖、降血壓、抗發炎、減少脂肪堆積,甚至有機會逆轉代謝症候群,與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的傷害。
很多人每天必喝咖啡。神經內科醫師鄭淳予表示,研究發現,每天喝咖啡,不只提神,還能保護大腦與改善血糖代謝,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建議每天飲用2杯咖啡,且要先睡飽再喝,睡眠不足時再用喝咖啡來撐,反而可能加劇腦損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