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缺料狀況的搜尋結果,共12

  • 《電零組》欣興曾子章:缺料未來半年處高峰 估持續至明年H2

    IC載板暨印刷電路板(PCB)大廠欣興(3037)董事長曾子章表示,AI需求的多元化發展帶來諸多發展商機,但也面臨許多挑戰,如銅箔基板(CCL)等材料供給短缺目前至未來半年均處於高峰,預期缺料狀況將持續1年,供需至2026年下半年才將慢慢達成平衡。

  • 公共工程沒賺頭 營造廠縮手

    公共工程沒賺頭 營造廠縮手

     國內公共工程找不到營造廠、流標多,台灣區綜合營造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煌銘指出,公共工程普遍預算不足、利潤偏低,加上缺工缺料等問題,造成工期延宕、監督管理層級多,協調複雜、影響施工,這些都是目前營造廠對公共工程卻步,承攬意願低的原因。

  • 《鋼鐵股》大單到手 豐達科增量反攻

    豐達科(3004)在2025巴黎航展與德國航空引擎巨擘MTU Aero Engines簽署5年的長期合作合約。豐達科目前訂單能見度持續至今年底,稼動率已高達85-90%,產能滿載,豐達科航太動能強勁,雖然外資近5天相對偏空,但投信、自營商期間仍買超力挺,豐達科挾合約大單題材,周四帶量強漲7%,試圖站回月線之上。

  • 受惠提前拉貨潮 可成5月績昂

     金屬機殼廠可成結束經營權之爭,5月營收繳年、月雙增成績單,受惠於關稅豁免期的提前拉貨潮,單月營收達17.75億元,寫最近五個月新高紀錄,較4月大幅成長18.2%。

  • 安永與中衛攜手 分享AI驅動供應鏈管理

    人工智慧(AI)蔚為趨勢,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中衛發展中心共同舉辦「AI人工智慧驅動下之供應鏈管理與應用分享會」,介紹AI如何改善現有的供應鏈管理模式,透過實例分析,探討AI技術在預測、優化庫存、減少營運成本等方面的應用成效,並邀請到專家與學者分享相關研究及案例等,協助企業利用AI技術提升供應鏈的靈活性與效率。

  • 三大趨勢成長股 Q3搶吸金

    三大趨勢成長股 Q3搶吸金

     時序進入7月下半場,市場焦點轉向企業獲利表現。法人指出,台股中長期多頭將持續,多數資金可望集中在大型股,而下半年三大焦點包括:輝達相關的AI概念股、蘋果概念股、台積電概念股等三大類趨勢型成長股,預估台積電、鴻海、廣達、大立光、辛耘等有望持續吸金。

  • 買預售屋讓你很FOMO?  信義房屋分析三大優劣

    買預售屋讓你很FOMO? 信義房屋分析三大優劣

    今年房市相當火熱,不管是成屋(中古屋)與預售屋市場都可說是「供不應求」,信義房屋代銷事業部主任林暐哲用「FOMO」(錯失恐懼症)來形容當今房市,而預售屋更是因為有「安全與健康考量」、「自備款門檻較低」、「擁有更多選擇」三個特色,吸引購屋者,然而林暐哲也提醒消費者,預售屋有「需要等待」、「入住後未知因素多」、「實際空間可能與想像有出入」的風險,購買時應多加評估。

  • 《傳產》房市火熱預售屋銷量破記錄?!信義代銷:三大優劣報你知

    今年房市相當火熱,不管是成屋(中古屋)與預售屋市場都可說是「供不應求」,信義房屋代銷事業部主任林暐哲用「FOMO」(錯失恐懼症)來形容當今房市,而預售屋更是因為有「安全與健康考量」、「自備款門檻較低」、「擁有更多選擇」三個特色,吸引購屋者,然而林暐哲也提醒消費者,預售屋有「需要等待」、「入住後未知因素多」、「實際空間可能與想像有出入」的風險,購買時應多加評估。

  • AI伺服器夯 台燿今年看旺

    AI伺服器夯 台燿今年看旺

     CCL廠台燿(6274)800G交換器材料認證順利,預估於2024年上半年開始放量,隨著AI伺服器的需求成長,台燿有望搶賺資料中心商機財。

  • 《通網股》啟碁去年每股賺8.98元 寫19年新高

    啟碁(6285)公布2023年財報,去年第四季營收296.84億元,稅後盈餘8.69億元,每股獲利1.94元;累計全年營收1107.8億元,稅後盈餘38.02億元,EPS為8.98元,創下2004年以來新高。

  • 《電週邊》出貨疲+外資賣 研華今年來價跌1成

    研華(2395)上個月營收寫下20個月以來新低,首季又逢工作天數減少,加上美元兌台幣匯率近期雖反彈,但仍處在相對低點,恐影響部份客戶補庫存意願,不過自動化產業景氣已陸續出現觸底跡象,預估今年第一季全年業績低檔,今年第二季營收有望逐步轉佳。研華短期將以優化營運效率為目標,下半年隨新應用、新專案逐步發酵,並期許今年營運重返成長軌道。

  • 啟碁業績雙響炮 2024再戰高

     網通設備廠啟碁(6285)公布去年12月營收,其中,第四季營收296.84億元、去年營收1,107.87億元,單季及年營收雙創歷史新高,年度營收更首度突破千億元關卡。市場法人看好,今年在網通產業回升下,營運將持續正向,公司內部目標2024年營收將挑戰1,200億元。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