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美中政策的搜尋結果,共35筆
美國重要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於11月6日發表一份攸關台海情勢的關鍵報告:《應對中國攻擊台灣的經濟嚇阻策略》(Economic Deterrence in a China Contingency)。報告指出,美國與其盟友正將經濟制裁視為一種可能用來嚇阻中國對台動武工具並納入整體戰略規劃。
中美貿易戰火延燒至海運領域,美對中國營運船舶或中國製造船舶開徵「港口服務費」,14日生效,中國也不甘示弱,同日起對美國擁有、運營、建造或懸掛美旗的船舶課徵「特別港務費」,推升美國線運價暴漲逾5成,「非美中」航商迎轉單紅利。
德國政府1日通過一項行動方案「德國邁向核融合電廠之路」,將在2029年前投資超逾20億歐元在核融合電廠的基礎建設上,目標是超前美國、中國進度,讓德國建造世界首座核融合發電廠。
德國政府1日通過一項行動方案「德國邁向核融合電廠之路」,將在2029年前投資超逾20億歐元在核融合電廠之研究、基礎建設上,目標是超前美國、中國進度,讓德國建造世界首座核融合發電廠。
美國關稅戰演變成七傷拳傷敵自損,根據Sea-Intelligence數據,北美成為貿易戰期間全球唯一出現貨櫃運量負成長的地區。全美零售聯合會NRF最新貨櫃進口量預估,9月年減6.8%、10月年減13.2%、11月年減19.7%、12月年減20.1%,明年1月年減19.1%,貿易前景不容樂觀。
台驊控股(2636)8月合併營收15.68億元,月減9.2%,年減40.05%;累計1至8月合併營收為145.39億元,年減13.34%。8月以海運及中歐鐵路減少幅度較大,年減50%及63%,空運相對有撐,且較上月小幅成長。台驊指出,海運市場因美國地區在8月需求放緩與艙位供給增多,運價維持低檔,市場表現承壓。進入9月後,隨著航商啟動一般運價調整措施(GRI),行情出現回升,後續能否隨備貨需求延續,將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美日貿易談判觸礁,川普總統宣稱寬限期屆滿將不再展延,對未完成談判國家或地區的「對等關稅」,將由白宮自行決定。在此同時,大陸宣布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對石破茂首相遞出友善的訊號,兩相對比日本冷暖自知,不但反映當下日中與日美關係的溫差,更將對東亞地緣政治格局產生影響。
美日貿易談判觸礁,川普總統宣稱寬限期屆滿將不再展延,對未完成談判國家或地區的「對等關稅」,將由白宮自行決定。在此同時,大陸宣布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對石破茂首相遞出友善的訊號,兩相對比日本冷暖自知,不但反映當下日中與日美關係的溫差,更將對東亞地緣政治格局產生影響。
日媒共同社29日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北京計畫邀請美國總統川普出席今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80周年閱兵儀式。報導指出,如果川普出席,加上俄羅斯總統普丁,美中俄三國領導人將共同慶祝「戰勝日本」,將對日本構成外交挑戰。
永豐實(6790)今(25)日舉行股東會決議配發每股現金股利2.55元,以24日收盤價42.35元計,現金殖利率6.02%。永豐實董事長何奕達表示,今年局勢仍瞬息萬變,美中政策與區域國際競合持續影響全球消費市場,公司會深化永續轉型、升級拓展機會,推動綠色產品創新,投資自動化、綠能、AI數位經營,提升消費者體驗與營運效率。
永豐實(6790)今(25)日召開股東常會,通過2024年財報及盈餘分配案,決議配發每股現金股利2.55元,以24日收盤價42.35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達6.02%。展望2025年,永豐實將靈活應變、穩中求進,持續深化品牌價值與客戶關係,創造長期穩健的投資價值。
長榮航空(2618)總經理孫嘉明表示,自川普祭出對等關稅以來,除電商以外,目前其他貨量都維持正常出貨,這段時間供應鏈轉移亞洲,長榮航空也調整航班,增加亞洲區間量增加;中美雙方互相調整關稅正式生效後,近期海運出現爆艙缺櫃,也不排除未來一兩個月有「海轉空」急單會出現。
從川普重返白宮後,大幅強化關稅作為政策槓桿,讓稅務問題從傳統的貿易手段演變成為服膺於地緣政治目的之工具,也掀起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的浪潮。美國更在宣布對中國徵收對等關稅34%後,竟再加增50%的懲罰性關稅,總共對中國徵收104%關稅,使得美中關稅戰更掀起巨浪。
台股再度醞釀22400反攻氣勢,但鋼鐵人翻臉無力,鋼鐵指數短均下彎,周二鋼鐵類股跌幅居前,暫停融資券交易的中鴻(2014)跌幅超過半根跌停最劇,美國優勢的大成鋼(2027)同樣下跌超過3%,龍頭中鋼(2002)亦跌近2%,鋼鐵市場持續關注關稅牽動鋼價、重建商機等。 台灣證券交易所表示,依相關規定審核資本額100億元以上及金融保險業公告並申報去年113年財務報告每股淨值資料,中鴻每股淨值低於票面,符合暫停融資融券交易之有價證券調整名單,並自3月25日起實施。
中國股市於2025年出現史上最佳開局,MSCI中國指數年內至今上漲19%。高盛報告指出,隨著中國股指估值逼近合理目標,預計牛市將會放緩,且在未來幾周,美中兩國政策和地緣政治議程再次活躍下,獲利回吐壓力將顯現。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月28日與美國總統川普、副總統范斯會面,原本預計將簽署涵蓋稀土在內的礦產協議,未料3人就烏俄戰爭問題爆發激烈口角衝突,場面一度緊張,也引發全球關注。前國民黨立委陳學聖認為,如今川普對澤倫斯基的教訓,難保不會發生在台灣頭上,賴清德總統以及民進黨政府全盤將雞蛋壓在美國身上,對照今日烏克蘭,「是會讓人害怕擔心的」。
中日兩國執政黨7日同步宣布,日本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公明黨幹事長西田實仁將於13至15日率執政聯盟代表團訪中,並重啟已中斷6年的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中日關係逐步改善,而身為自民黨總裁的日本首相石破茂近日暫緩訪美,並重申訪中意願,他如何尋求外交平衡也引發關注。
上周聯準會喊出明年緩降息,造成股債雙殺,倫元投顧分析師王春盛指出,震波傳至台股,衝擊反而降低,主因為官股護盤,但目前台股已破23,000點大關,短線將進入區間震盪整理。本周選入友訊(2332)、彬台(3379),再選入陽明(2609)、興富發(2542)、環宇-KY(4991)。
美國長期施行戰略模糊政策,從不表態台海戰爭爆發是否派兵協防,一方面嚇阻中共野心,同時嚇阻台灣台獨勢力,然而旅美學者翁履中調查指出,只有不到2成的美中台菁英認為美國會派兵保台,顯示美國在戰略模糊框架下,信譽逐漸受到懷疑。對台灣而言,後續能否保持國內團結至關重要,否則台灣地位恐遭弱化。
美國與台灣斷交後公佈「台灣關係法」,其中也奠定了美國戰略模糊的基礎,然而這樣的策略恐怕值得反思,旅美學者翁履中提出研究顯示,只有少部分美中台菁英認為美國會派兵保台,顯示美國在戰略模糊框架下信譽被懷疑的上升。而對台灣而言,後續能否保持國內團結至關重要,否則恐怕台灣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