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肺癌家族史的搜尋結果,共76筆
演員顏正國50歲因肺腺癌病逝,引起民眾關注防癌資訊。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孔祥琪)近日分享,肺腺癌通常早期都不太會有症狀,台大醫院300位醫師曾一起做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結果意外發現12人罹患早期肺癌,直言確診比例非常可怕。
《好小子》男星顏正國罹患第4期肺腺癌病逝,胸腔內科醫師陳鍾岳表示,對已無法開刀的第4期肺腺癌患者,能否找到對應的標靶藥物,是影響存活一大關鍵,曾收治一名32歲男子,因咳嗽1個多月沒好,被確診為第4期肺腺癌,原對人生絕望,但透過基因檢測,找到對應的標靶藥物,至今治療近5年,無復發跡象。
「好小子」顏正國昨(7日)因肺腺癌離世,引發各界關注,根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國人10大癌症死因首位就是肺癌,奪走1萬495條人命。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發現都已中晚期,不過國健署表示,出現7症狀其實是肺部的「求救信號」,卻很容易被忽略,包括持續咳嗽、痰有血絲、呼吸急促、胸痛、聲音沙啞、關節痛、體重下降等,都應提高警覺,及早發現與治療。
以《好小子》系列電影走紅的台灣男星顏正國,今(7)日傳出罹患肺腺癌四期病逝,享年50歲。肺癌已連續多年成為國人癌症死因的首位,尤其是肺腺癌更是最常見的類型。醫療專家指出,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認為感冒,導致許多患者確診時已屬末期。近期案例顯示,肺癌有年輕化趨勢,提醒民眾應重視早期篩檢,避免因輕忽症狀而延誤治療。
肺癌連續15年居國人癌症死因第一位,衛福部推動公費肺癌篩檢滿3年,不過審計部指出,全國符合篩檢資格共有60萬人,只有2成5民眾受檢。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建議,沒有特別風險的人,40至45歲進行第一次篩檢,家族有肺癌病史者最好40歲或更早進行第一次篩檢,抽菸二十年以上者最好每兩年追蹤一次。
咳嗽以為只是小感冒,卻可能是肺癌警訊,長安醫院提醒,肺癌已連續多年高居國人癌症死因首位,其中以肺腺癌最常見,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認為感冒,導致超過7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末期,強調肺癌不僅與吸菸相關,空汙、二手菸、油煙及基因突變都可能增加風險,若咳嗽持續兩周以上,甚至伴隨胸痛、背痛、聲音沙啞或咳血,應立即就醫檢查。
肺癌連續15年居國人癌症死因第一位,衛福部推動公費肺癌篩檢滿3年,全國共60萬人符合篩檢資格,卻僅有2成5受檢。此外,高達9成女性肺癌患者沒有吸菸,但我國肺癌研究議題未涵蓋該族群,審計部點名衛福部,應找出不吸菸女性的確切致病成因和預防對策。
近些年來,肺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對岸一名15歲的少年,因咳嗽就醫,結果發現右肺毛玻璃狀結節,手術後證實是肺癌,醫生詢問病史後發現,少年從小體弱多病,有肺癌家族史,家庭成員也有人抽菸,研判都是可能誘發他罹癌的因素。
肺癌多年是我國10大癌症死因首位,不少民眾為了身體健康,都會定期做肺部X光檢查。然而近日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有名50歲男子每年做X光檢查,去年報告還是正常的,不料今年一照「肺癌滿天星」,他忍不住嘆道,肺裡面都轉移了。
衛福部苗栗醫院響應國民健康署推動的癌症防治政策,為提高民眾參加篩檢意願,近期更推出「轉動健康送好禮」活動,凡符合篩檢資格並於9月30日前接受癌症篩檢民眾,即可參加抽獎活動,中獎率100%。累積最高可獲得1,600元禮券,歡迎鄉親把握機會踴躍參與。
肺癌是國人最好發的癌症,且有年輕化的趨勢。胸腔外科醫師謝義山分享有一位年輕竹科工程師,沒有吸菸,也沒有肺癌家族史,單純是因咳嗽好一陣子,因此自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結果居然看到一顆1.3公分的毛玻璃結節,讓他不寒而慄,「年輕人得肺癌好像不是那麼罕見了。」
根據衛福部十大死因統計,肺癌已連續21年居癌症死亡人數首位,占癌症死亡總人數1/5,且肺癌發生人數、死亡率均為所有癌症之最,成為「健康台灣」願景能否實現的關鍵指標。癌症希望基金會今天邀集國內肺癌防治權威,共同呼籲肺癌早期篩檢、精準診斷、早期治療。
公費肺癌篩檢上路3周年,成功揪出2506名肺癌患者,其中8成3仍是早期,成功翻轉肺癌診斷期別。國民健康署提醒,目前全台有207家醫院提供肺癌篩檢服務,及時發現並早期治療,可延長壽命並提升生活品質,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定期受檢。
肺癌是國人最好發的癌症,早期幾乎沒有症狀。胸腔內科醫師分享有位男子頭皮冒出腫塊,他不以為意,直到出現有點喘症狀,才被轉介到他的門診,經安排檢查,竟發現男子肺部已是「滿天星星」、佈滿腫瘤,確診是肺癌第4期,而頭皮腫塊其實是因癌細胞擴散,轉移過去的腫瘤。
很多人不吸菸還是得肺癌。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發現,肺癌不只是抽菸造成的,更可能是身體長年累積毒物、空汙曝露與基因交互作用的結果,其中馬兜鈴酸與空氣汙染物PM2.5,是台北人得肺癌的關鍵因素,「PM2.5 對基因的破壞,甚至比二手菸更明顯」,建議若空氣品質不佳時,外出應戴口罩。
台中市71歲翁姓婦人近期經常打破杯盤,走路搖晃、頻頻跌倒,甚至無法順利穿褲,家人警覺異常帶她就醫,檢查發現翁婦兩側腦部竟布滿10顆大小不一的轉移性腫瘤合併嚴重腦水腫,罹患肺腺癌末期。而翁婦的胞兄竟也是1年多前罹患肺腺癌,幸經免疫療法,病情皆獲得良好控制。
預防癌症定期健檢是關鍵,昕新智慧診所院長兼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朱光恩醫師 呼籲,民眾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例如大腸鏡篩檢、肺癌篩檢等,提早發現病灶進行妥善處理,更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
癌症連續43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更連續21年蟬聯男、女「癌王」寶座。衛福部國健署指出,癌症標準化死亡率持續下降,10年已降低逾10%,並會持續擴大早期癌症篩檢,今年篩檢人數已比去年同期增加50萬人次,目標將總篩檢量提升至667萬人次。
肺癌是國人最好發的癌症。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分享,他的表妹是個不菸不酒,生活規律的國中老師,42歲時因咳了幾個月沒好,被診斷罹患肺腺癌第3期,經治療仍於日前離世,提醒9成肺癌女病患都不是吸菸者,而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有助及早發現癌病變,是懂得保命的人明智的選擇。
前立委林正杰於昨(3日)離世,享壽73歲,生前他曾透露自己罹患肺腺癌。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臨床經驗顯示,高達6成的肺癌病人不抽菸,也沒有家族史,提醒定期進行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早期篩檢方式,可以在腫瘤還小、還沒有轉移時就把它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