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連續43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更連續21年蟬聯男、女「癌王」寶座。衛福部國健署指出,癌症標準化死亡率持續下降,10年已降低逾10%,並會持續擴大早期癌症篩檢,今年篩檢人數已比去年同期增加50萬人次,目標將總篩檢量提升至667萬人次。
衛福部統計,2024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4032人,占總死亡人數26.8%,較前一年上升1.7%、增加906人,癌症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230.8人,標準化死亡率則為每10萬人口113.3人,較2023年下降1.9%。
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名,第1名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第2名肝和肝內膽管癌、第3名結腸、直腸和肛門癌、第4名女性乳癌、第5名前列腺(攝護腺)癌、第6名口腔癌、第7名胰臟癌、第8名胃癌、第9名食道癌、第10名卵巢癌。
進一步分析,男、女第一大癌症死因均為「肺癌」,男性第2、3名為肝癌、結腸直腸癌,女性為乳癌、結腸直腸癌。標準化死亡率部分,除了攝護腺癌、卵巢癌上升,其餘均下降,以胃癌、肝癌降幅較明顯。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說明,肺癌部分,國健署持續擴大推動免費篩檢,2022年肺癌篩檢16萬人中,就找到2000名癌症個案,其中83%為一期肺癌,有助早期治療。
攝護腺癌、卵巢癌標準化死亡率上升,賈淑麗指出,攝護腺癌死亡年齡中位數82歲,由於篩檢可能導致偽陽性、過度治療、性功能障礙等風險,仍不建議70歲男性做PSA篩檢,55~69歲建議與醫師討論;卵巢癌死亡年齡中位數63歲,也不建議篩檢。
賈淑麗表示,國健署持續推動早期癌症篩檢,2024年癌篩量共481萬人次,其中癌前病變5萬多人、癌症1.1萬多人,癌症個案有9成是早期。今年截至5月,總篩檢量共27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228萬增加50萬,今年目標將總篩檢量從481萬提升至667萬人次。
總統賴清德健康台灣政見中,以2030年降低癌症標準化死亡率3分之1為目標。賈淑麗表示,與2015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每10萬人口128人相比,2024年已降低至113.3人,10年來降低11.6%,持續緩步下降,會努力達成目標。
國健署今年擴大癌症篩檢年齡、對象,包括大腸癌擴大至45~74歲及40~44歲具家族史者、子宮頸癌25歲以上女性、乳癌40~74歲女性、肺癌家族史男女篩檢年齡下調5歲及重度吸菸者年吸菸史20包以上,以及胃癌試辦45~74歲糞便抗原檢測胃幽門螺旋桿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