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腦部腫瘤的搜尋結果,共26筆
現代人壓力大,偶爾會有頭痛情況。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有些症狀看似只是太累,卻可能是腦瘤,甚是腦癌的警訊,研究發現,約有5到6成的腦瘤患者,會以持續性頭痛為首發症狀,若持續2周以上,並合併出現以下任何一症個症狀,例如說話寫字卡卡、視力變差、手腳不靈敏、脾氣變壞、癲癇,或噁心想吐,應立即就醫。
自己或家人變得健忘、專注力下降、判斷力變差,甚至性情改變?專家提醒,失智症是一種腦部疾病,不單純只是因為老化,發生原因複雜且多樣,臨床上不少家屬等到患者明顯退化時才驚覺異狀,錯失了早期醫療介入控制的黃金時機。
28歲的大陸男星閆桉,2016年以韓團PENTAGON成員身份出道,之後多次因健康因素暫停活動,並於2023年結束合約,回到大陸以演員身分持續演藝工作。22日他在直播中坦言即將接受腦部腫瘤手術,消息曝光後,讓粉絲相當震驚與擔心。
你是否曾經感到天旋地轉、頭昏眼花的不適感?許多人認為頭暈只要休息一下就好了,但醫師提醒,有些頭暈背後可能潛藏中風、心臟疾病,甚至腦出血等危機,若伴隨特定症狀,務必立刻就醫!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年被診斷罹患黑色素癌4期,目前積極地對抗病魔中。昨(24日)她在67歲生日倒數前,在病房前接受朋友的祝賀。只不過陳文茜透露,事先收到血液報告的壞消息,但她不為自己無力處理的事焦慮,選擇吃下泡芙,把煩惱拋到九霄雲外。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2024)年被診斷出罹患黑色素癌4期,目前正於台大醫院進行長達1年的免疫治療,而經常在社群分享國際時事的她,也不時透露自己抗癌的近況。她22日發文宣布好消息,表示之前在腦部發現了一顆腫瘤,現在終於被消滅,不過惱人的副作用還是讓她覺得頭痛欲裂。
香港唱跳天團「草蜢」成員蔡一智日前在香港歡慶60歲生日,先前切除腦部腫瘤的胞弟蔡一傑現身祝賀,神清氣爽模樣看得出他術後恢復狀況不錯,粉絲們紛紛留言希望他能盡快康復,早日重返舞台。蔡一智近日來台參加粉絲慶生會,活動上鬆口草蜢接下來工作計畫,驚喜宣布正在籌備40周年專輯,不排除3人合體來台出席宣傳活動。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12月29日離世,享壽100歲。他的人生中,對醫療界最大的影響力,是他2015年使用當時還非常新穎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而今,當年那個全新的藥物Keytruda,已經是2023年全球暢銷藥的榜首了,年銷售額達250億美元。
香港天團「草蜢」的57歲成員港星蔡一傑10月證實開刀動切除腦瘤手術,曬出光頭照,讓頭頂長長的疤痕入鏡,猶如蜈蚣般環繞,看了讓人心疼,不過他也強調,手術過程順利,需要時間調養身體,而團員蘇志威出席活動時,也鬆口他的近況。
韓劇「淚之女王」之中女主角因罹患極惡性腦癌:膠質母細胞瘤將不久於世,也因此和男主角發展出迭盪起伏的愛情故事;衛福部台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典廷分析,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是不易根除且易復發、難以治癒,而其症狀因腫瘤壓迫位置,可能以頭痛或個性改變等多樣呈現,恐因這種特性成為戲劇編導愛用的「催淚梗」。
生華科(6492)開發中新藥ilmitasertib(CX-4945)用於新適應症神經母細胞瘤,繼日前甫獲美國FDA授予罕見兒科疾病認定(RPDD),再獲得孤兒藥(ODD)認定資格。Silmitasertib(CX-4945)前已經陸續取得包括膽管癌、髓母細胞瘤及膽道癌多項適應症的孤兒藥認定資格,根據這項資格認定,生華科可以獲得美國FDA給予更多行政協助及市場專賣保護期等優惠措施。未來Silmitasertib(CX-4945)獲得上市許可後,將享有七年的美國市場獨賣期的保障。
香港天團「草蜢」由蔡一智、蔡一傑、蘇志威組成,9月底美國舊金山演唱會卻獨缺蔡一傑,今(20日)他公布自己剛完腦部腫瘤的手術,目測後腦U型傷疤,達40公分。神經外科醫師表示,這個部位的腦瘤,多是因影響視力,或因腦壓升高,引發頭痛,才會被發現,若是良性腫瘤,取得乾淨,就大多沒事,若為惡性,術後則多要輔以化療、標靶等治療。
「草蜢」 由蔡一智、蔡一傑及蘇志威組成,唱紅多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每次演出總是獲得滿堂喝采。不過9月底飛往美國舊金山舉辦演唱會時,蔡一傑卻因病缺席,傳因他免疫系統出了問題,才會取消演出,但病因遲遲未獲經紀公司正面回應。他今(20日)突在社群發聲報平安,並宣告自己是罹患腦瘤,剛剛做完切除腦部腫瘤手術,手術非常順利,並附上自己術後頭部傷疤的照片,讓人看了相當不捨。
一名19歲女大生偏頭痛頻繁發作,且吃藥也不見改善。就醫時,醫師就請她做「雙手平舉」的力氣測試,沒想到才測10秒,其中一側的手就逐漸往下掉,出現輕微無力的跡象,立刻安排進一步檢查,最終於腦部發現了一顆腫瘤,揪出致病關鍵。
近年來全台出現外科醫師荒,由於壓力和工作強度都相當大,不少年輕醫師望之卻步,轉而從事其他科別。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連續兩年率領子弟兵拍攝微電影,盼望激發年輕醫師的熱血,彌補人力缺口,今年的影片中,台大外科部還介紹了外科手術與新科技結合,讓新進住院醫師在實際開刀前就能累積足夠經驗,降低手術意外的發生機率。
一名60歲李先生,平常沒有抽菸習慣,也有規律健身、運動,但最近2個月,卻常常忘記事情、食慾不振,暴瘦約10公斤,且變得不愛說話,家人擔心是失智症前兆,帶李先生到醫院做失智評估。
新冠疫情下降速度趨緩。疾管署公布,上周新冠中重症併發症446例,雖較前一周下降24%;但死亡持續突破百例,達104例,較前一周升16%,最年輕死亡30多歲男有癌症病史未打XBB疫苗,新冠併發肺炎過世。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疫情比預期下降還慢,預計8月底才會脫離流行期。另,KP.3已超越JN.1成為主流變異株。
36歲、不菸不酒的張先生,咳嗽、呼吸困難長達1個月,就醫經診斷為右肺中葉肺腺癌合併腦部轉移,屬第4期。若在過去,病患僅能再活3~6個月,經醫師鼓勵,張先生使用次世代基因定序(NGS),選用合適的口服標靶治療藥物後,病情出現戲劇性的改善,呼吸困難及咳嗽的症狀幾乎消失,腦部腫瘤也明顯縮小,現在的他,已順利回歸正常生活。
育達高中張李駿、桃園高中陳正綸及新興高中歐陽知皓設計醫療儀器「隨身健康助理」,榮獲2024義大利青年科學博覽會金牌。因家人得腦瘤後,發現醫生在使用筆燈照瞳孔時,需憑藉醫生的經驗及精神狀態判斷,而「隨身健康助理」可連續記錄瞳孔變化,結合App提供醫生更完善的數據參考,提供腦部腫瘤、白內障、傷口檢測等功能。
澳洲一名以研究惡性皮膚癌黑色素瘤相關治療而聞名的權威醫師,去年6月確診腦癌「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之後決定成為自身研究療法的第一號人體實驗者。醫師周二(14日)在社群媒體報喜訊稱,最近一次磁振造影(MRI)檢查結果顯示,腦部腫瘤仍無復發跡象,此事令他「再高興也不過了」。這項療法的研究論文正在接受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