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蔡明劼的搜尋結果,共46

  • 別被BMI騙了!腰圍超標恐「油包內臟」 心血管風險增

    別被BMI騙了!腰圍超標恐「油包內臟」 心血管風險增

    當體重增加時,只看BMI(身體質量指數)就能判斷是否過重?國外研究指出,就算BMI屬正常值,只要腰圍超標,心血管風險依然會升高。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解釋,有些人外表看起來不胖,實際上卻有不少內臟脂肪,這種情況在全世界都很普遍。

  • 台大女學霸早餐少1樣 砍肉7公斤 醫曝關鍵

    台大女學霸早餐少1樣 砍肉7公斤 醫曝關鍵

    想減重卻一再失敗嗎?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提醒,關鍵可能是在沒有均衡飲食,他分享有位台大女學霸只是靠早餐不再吃麵包,改吃豆腐、優格、地瓜、無糖穀片與大番茄,在不必忍受饑餓情況下,就減掉了7公斤,人也變得更健康。

  • 主婦狠甩50kg 一年沒復胖 醫曝關鍵:不是靠意志力

    主婦狠甩50kg 一年沒復胖 醫曝關鍵:不是靠意志力

    減重雖難,但維持才是真正考驗。醫師蔡明劼分享案例,一名家庭主婦成功減掉50公斤後,至今一年多從未復胖,因她已經開啟「飲食自動導航系統」、味覺也重新被校正,也會盡量讓身體保持活動量。蔡明劼指出,養成會瘦的生活習慣,成功就不再用靠意志力,而是身體的自然反應。

  • 喝咖啡會長壽 每天一口也有效 研究揭黃金杯數

    喝咖啡會長壽 每天一口也有效 研究揭黃金杯數

    很多人都有喝咖啡的習慣。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表示,一項追蹤逾17萬人,長達19年的大型研究發現,只要有喝咖啡,即使每天只喝一口,都能有較低的總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最佳有助於長壽的飲用量是每天喝2杯半到4杯半間。

  • 吃魚油護心血管?醫:健康的人長期吃反增中風風險

    吃魚油護心血管?醫:健康的人長期吃反增中風風險

    許多人會吃魚油來保健,認為可以護心血管,對於大腦、眼睛也有好處。不過,內分泌新陳代謝醫師蔡明劼表示,一項研究發現,健康的人長期吃魚油,因降低凝血功能等因素,反而使心律不整風險增加13%,腦中風風險增加5%,他建議,除非是確定有心臟病或三酸甘油酯過高患者,可在醫師評估後補充魚油,否則不必浪費錢。

  • 雞肉最肥部位前3名 一堆人啃雞爪補膠原蛋白 全都錯了

    雞肉最肥部位前3名 一堆人啃雞爪補膠原蛋白 全都錯了

    雞肉是減重、健康飲食的最佳選擇之一,但若挑錯部位,小心越吃越胖。醫師蔡明劼指出,許多人誤以為雞爪能補膠原蛋白,事實上油脂含量相當高;雞翅脂肪含量也不容小覷,雞屁股則是最可怕的部位,幾乎全是肥油,不利於減重。

  • 帶狀疱疹疫苗不只防皮蛇 中風風險降18%

    帶狀疱疹疫苗不只防皮蛇 中風風險降18%

    曾經得過水痘的人,當免疫力低下時,潛藏在神經結的病毒可能會活化,出現帶狀疱疹。減重醫師蔡明劼表示,最新研究發現,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不僅可預防帶狀疱疹發作,還能降低18%心血管事件風險,不僅是防神經痛,還可能能保護心臟、預防腦中風。

  • 超慢跑不是天下無敵 醫示警1族群傷膝蓋

    超慢跑不是天下無敵 醫示警1族群傷膝蓋

    提到減脂運動,很多人腦海先浮現的是超慢跑、跑步。減重醫師蔡明劼表示,如果是體重過重或肥胖的人,一開始就挑戰跑步,確實可能會傷害膝蓋,建議先從低衝擊的有氧運動開始,例如快走、踩滑步機或游泳,提高體能後再跑步,對膝蓋健康才會更友善。

  • 每天血糖多穩1小時 醫激推新飲食法 最快3周見效

    每天血糖多穩1小時 醫激推新飲食法 最快3周見效

    吃對食物,血糖能變得更穩定。減重醫師蔡明劼分享研究指出,從降血壓的「得舒飲食」所調整的「得舒4D飲食」,是一種特別為糖尿病患設計的飲食型態,其秘訣就在於高鉀、高纖、中碳水、低升糖指數,和美式飲食比起來,血糖在理想範圍的時間,每天多1小時以上,效果最快在第3周就出現。

  • 「大西洋飲食」長壽又環保 半年降6成代謝症候群風險

    「大西洋飲食」長壽又環保 半年降6成代謝症候群風險

    代謝症候群患者是三高的高危險族群,發生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更是一般人的兩倍。減重醫師蔡明劼表示,研究發現,連續半年接受吃新鮮蔬果、適量海鮮與少量紅肉的「大西洋飲食」者,可以降低6成新發生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不僅有助於長壽,且沒有增加環境碳排放,還兼具環保意義。

  • 塑膠微粒侵肝腎、大腦 醫看完研究 急戒天天吃口香糖習慣

    塑膠微粒侵肝腎、大腦 醫看完研究 急戒天天吃口香糖習慣

    塑膠微粒無所不在,不僅汙染環境,也影響人體健康。醫師蔡明劼分享研究指出,塑膠微粒不只存在於腎臟與肝臟,甚至還累積在大腦組織中,也就是這個研究,徹底改變了他幾乎天天嚼食口香糖的習慣,直接戒掉。

  • 又有新詐騙手法 27萬存款秒被掏空 她愣:一步步掉進圈套

    又有新詐騙手法 27萬存款秒被掏空 她愣:一步步掉進圈套

    詐騙集團近期又出新招,假扮買家要求賣家使用「賣貨便」交易,不僅有醫師中招,一名女子更因此損失27萬元,她驚覺異常後立刻報警。對此,知名App「Whoscall」小編提醒,正規物流公司不會要求提供帳戶資料或額外付款,若對方指定特定平台並附上可疑連結,務必提高警覺,確認是否為官方網站。

  • 醫師遇詐騙!被要求輸入5位數「開通密碼」 改按1鍵守住存款

    醫師遇詐騙!被要求輸入5位數「開通密碼」 改按1鍵守住存款

    詐騙手法層出不窮,連醫師也中招,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日前在臉書社團出售二手遊戲片,一名自稱買家的女子要求用「賣貨便」交易,並傳來與官方網站幾乎相同的連結,蔡明劼依指示填寫個資,加入假冒「客服」與「藍新金流」的LINE帳號,過程中對方詢問銀行餘額,令他起疑,當被要求輸入49950元作為「開通密碼」時,他改輸入5元驗證,結果轉帳成功,他當場驚覺遭詐騙,驚呼「太誇張了,我居然遇到詐騙集團!」

  • 長輩帶孫失智風險降24% 每周別超過40小時

    長輩帶孫失智風險降24% 每周別超過40小時

    長輩適度帶孫,能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醫師蔡明劼引述一項大型研究指出,每周帶孫不超過40小時的長輩,失智風險比完全沒帶孫者少了24%,關鍵機制在於學習與參與感。

  • 4食物不要隔夜吃 醫喊留葷不留素:泡發木耳最奪命

    4食物不要隔夜吃 醫喊留葷不留素:泡發木耳最奪命

    很多人都會擔心隔夜的食物、水,吃下後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不過只要保存得當,大多數仍可以安心食用。醫師黃軒指出,喝隔夜水並不會致癌,隔夜菜做好保存與加熱,大多數都安全,不過仍建議「留葷不留素」,泡發木耳與銀耳、綠葉蔬菜、涼拌菜、溏心蛋,最好不要隔夜吃。

  • 未老先失智 研究揭1類人風險增7成:40歲就要注意

    未老先失智 研究揭1類人風險增7成:40歲就要注意

    一人失智恐拖垮全家。減重醫師蔡明劼表示,一項近200萬人研究發現,代謝症候群患者罹患早發性失智症的風險增加24%,若同時符合腰圍粗、高血壓、高血糖、高三酸甘油酯與好膽固醇低的5項代謝異常指標,失智風險更高出近70%,提醒別以為40歲還年輕,若忽視代謝健康,大腦恐先出狀況。

  • 爆汗≠有效運動!醫曝看1數值才對:最推在冷氣房

    爆汗≠有效運動!醫曝看1數值才對:最推在冷氣房

    很多人都認為有流汗就算有運動、會變瘦,但這樣的觀念不一定正確,醫師蔡明劼指出,人體出汗是為了降溫,要達到減脂,一定要消耗熱量、燃燒脂肪,看心率比看汗水多寡還來得正確,自己相當推薦在冷氣房裡運動,只要心率有提升,即使沒有流很多汗,一樣有運動效果,還更舒適。

  • 不是吃隔夜菜就會罹癌!3情況可吃 4類食物才毒

    不是吃隔夜菜就會罹癌!3情況可吃 4類食物才毒

    吃隔夜菜到底會不會致癌?醫師蔡明劼認為吃隔夜菜後,人體內要形成足量的致癌物,其實條件不易達成,並非吃一次就會馬上罹癌,只要保存方式得當、避免細菌滋生、充分加熱食用,絕大多數隔夜菜仍可安全食用。他提醒醃製加工肉品、高溫烹調與油炸食物、含糖飲料、超加工食品,比隔夜菜還更值得擔心。

  • 臉書無預警「瘋狂大停權」 一堆KOL中槍哀鴻遍野

    臉書無預警「瘋狂大停權」 一堆KOL中槍哀鴻遍野

    社群平台臉書(Facebook)近日爆發大規模停權事件,不少名人陸續透過粉專PO文,分享私人帳號無預警遭停權的慘痛經歷。包括前主播蕭彤雯、家醫科醫師王姿允、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等人,都失去私人帳號,原因不明。

  • 88歲「噴射機阿嬤」靠1招重生 醫揭健康長壽關鍵

    88歲「噴射機阿嬤」靠1招重生 醫揭健康長壽關鍵

    88歲「噴射機阿嬤」林潘秀雲在世壯運的100公尺短跑比賽中,以27秒10的成績拿下金牌,過往的她一度因膝蓋出問題,被建議裝人工關節,但她卻改用運動重拾健康,之後在72歲時獲得100公尺、200公尺及跳遠三項金牌,故事相當勵志,醫師蔡明劼直言找到自己適合的運動方式並且維持,就是健康長壽的最佳祕方。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