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行人通行的搜尋結果,共509筆
台北中山區街頭,一名男子阿振(化名)在身前掛著「面相、合婚各 1000 元、手相 500 元、點燈諮詢 1000 元」的告示牌,以招攬客人算命,卻遭警方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以「未經許可在道路擺設攤位」為由開出 1500 元罰單。阿振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強調「沒有擺攤、沒有桌椅,只是把牌子掛胸前」。法院審理後卻給了不同的見解,判決撤銷原處分。
為維護行人通行安全,桃園市楊梅警分局自11月份起執行「行人交通安全大執法」專案勤務,針對「車不讓人」及「行人違規」等行為加強取締,期望透過嚴正執法與強化宣導,提升民眾正確用路觀念,進而有效降低行人事故及死傷情形,營造更安全的道路環境。
桃園市過嶺地區民族路六段與高鐵南路口平時車流量極大,民眾反應過馬路穿越高鐵橋下後至安全島,卻無燈號管控、標線不清,民代6日上午邀集相關單位進行會勘。市府交通局回應,將針對3處標線、號誌等改善,並增設告示牌面,提醒該路口應以行人通行優先。
苗栗縣警察局為強化民眾交通安全觀念,創新推出「會發光的迷你紅綠燈」,將傳統靜態宣導品升級為可實際發光、可互動的交通安全小物,以趣味互動方式深化民眾對「紅燈停、綠燈行」的守法意識,讓交通安全宣導更「亮眼」、更貼近生活。
為展現對行人交通安全之重視,落實行人通行權益之保障,桃園市警察局平鎮分局自今年11月1日起至11月30日止,將依據轄區交通特性,針對易肇事及違規熱點路口,縝密規劃專案勤務,強化取締「車輛不禮讓行人」、「行人違規」等違規行為,以具體執法行動,彰顯維護行人安全之決心。
台南市警察局為防制交通事故,減少交通違規對於行車順暢的影響,評估易肇事路段相關數據、違規態樣及道路順暢程度,規劃增設2處交通科技執法設備及台84線、61線等增4處固定式測速執法設備,於11月1日上線啟用。
北市府拆除公館圓環前,由於有民眾擔心壅塞而出現反彈聲浪,但通車後在交通局持續改善號誌秒數、標線規畫後,車流已回穩至拆除前。當地里長對安全改善表達肯定,但希望再調整行人通行區動線。學者表示,初步觀察事故數據下降,有達到安全目標值,建議再持續觀察3個月,並根據事故型態再精進設施。
桃園市龍潭大池的環湖人行道建設,因東北角路段違章建築阻礙,至今無法完整串聯,桃園市人本交通推動協會呼籲市府盡速處理違建問題,完成環湖步道「最後一哩路」。龍潭區公所回應,2020年起向土地占有戶收取補償金至今,該處人行道設置將與地方充分研商後辦理。
桃園市知名觀光景點龍潭大池的環湖人行道建設,因東北角路段違章建築阻礙,至今無法完整串聯,桃園市人本交通推動協會呼籲市府儘速處理違建問題,完成環湖步道「最後一哩路」。龍潭區公所回應,2020年起向土地占有戶收取補償金至今,該處人行道設置將與地方充分研商後辦理。
高雄市中正一路與凱旋、五福一路口,屬於5個方向交會的Y型路口,過去中正一路西向要往五福一路的機車,都必須採取待轉方式左轉,高雄市交通局近日進場調整標線,預計在年底前開放機車免待轉。高雄市議員湯詠瑜與高雄市路權促進會建議,該路口路幅遼闊,施工過程應設置實體行人庇護島等保護措施。對此交通局回應,將爭取國土署補助做後續改善。
花蓮縣吉安鄉太昌路兩側種植黑板樹逾40年,沿線路段路基因根系隆起龜裂,老樹根部也常因腐蝕而傾倒,危及交通安全,鄉公所向中央爭取經費,斥資近2000萬展開道路提升工程,移除老化樹木消除倒塌隱患,並留下5棵健康的樟樹,同時刨除重鋪瀝青路面,工程3月動工,上月順利完工,以營造安全的通行環境。
新北市板橋區府中遊龍陸橋景觀電梯「接雲梯」去年10月電梯墜落,釀成2人受傷。新北市政府推動城市減法工程,決議拆除府中遊龍陸橋,歷時近1個月拆除工程,於12日全面拆完,縣民大道的街景也更開闊明亮,呈現嶄新市容面貌。
高雄有駕駛去年4月間行經鳳山區鳳南路一處口時,因未禮讓行人並撞傷行人,遭罰1萬8000元罰鍰、吊扣駕駛執照12個月,並須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駕駛不滿提訴訟,辯稱因被A柱擋住視線,且行人闖紅燈。不過,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法官認為,雖行人闖紅燈僅影響肇事責任比例與民事賠償,但駕駛未禮讓行人至受傷,違規事實明確,最終裁定罰1萬2000元,其餘駁回,可上訴。
台灣的交通亂象多次受到外媒批評,甚至被稱作「行人地獄」。百萬網紅Cheap在3日分享驚人一幕,他看到一位疑似日本籍的媽媽,帶女兒到超商購物,但卻把車子停到50公尺外的停車格再走回來。讓他忍不住直呼,「衝擊性太高」。
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三路新興郵局前騎樓上有畫設停車格,但不少騎士貪圖方便,會將車提臨停在人行道上或是騎在人行道上停車,機車與行人爭道畫面,引發熱議。轄區新興分局表示,今年9月於周邊取締機車行駛人行道和人行道違規停車就有192件。
台北市公館圓環為多年事故熱點,北市府為促進交通安全,13日拆除圓環並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改為正交路口。在工程日夜趕工下,29日提前通車,由於適逢連假,車流量較小,交通狀況大致順暢,僅有部分機車騎士不習慣直接左轉,仍採用兩段式左轉。北市副市長李四川今早至現場勘查,對於施工成果表示滿意,但他強調,最大考驗是明天正式上班通車情形。
為改善「桃園火車站廣一地下停車場」施工期間周邊違規停車問題,使桃園火車站後站周邊行車順暢,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在桃園火車站後站臨時下車區,建置「違規停車偵測科技執法設備」,利用AI攝影機,自動偵測違規行為,臨停等待時間逾3分鐘將自動拍照開罰,籲請民眾多加配合,以免荷包失血。
高雄苓雅區國民市場歷史悠久,是在地民眾每日採買的最佳去處,不過,市場旁的青年路路幅寬廣、車流眾多,加上許多攤販及消費者常在路邊臨停,導致行人被迫與車輛爭道,在地議員及里長希望施作標線型人行道,降低行人風險,而有少數居民、攤商則擔心停車位會因此縮減持反對意見。對此,高市府交通局回應,目前已有相關規畫,待與地方取得共識後將動工畫設標線型人行道。
為促進自行車風氣與行人友善通行環境,北市府陸續市內規畫「人車共道」空間。不過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李明賢接獲民眾陳情,表示人車共道制度存在陷阱,有些行穿線只有斑馬線沒有自行車穿越道,若民眾直接騎過就會被開罰。北市交工處表示,依法規自行車屬慢車,要行駛於慢車道,針對寬度夠的人行道才開放人車共道。目前已開始盤點路口狀況,後續會逐步視各路口狀況調整。
金門金城鎮民族路鄰近東門傳統市場,早市尖峰時段總是人聲鼎沸,人車爭道窘境屢見不鮮;為改善車輛停放與行人步行空間之亂象,縣府配合金城鎮公所道路刨舖工程,已將民族路車道重新配置,增設標線型人行道、及限停30分鐘之臨時停車區,以利行人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