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視覺化減速標線的搜尋結果,共30筆
台北市公館圓環拆除後,北市交通局為紓解羅斯福路、基隆路口上午尖峰時段車流,自8日起於路口羅斯福路南往北內側第2車道設置「可變車道」,每天上午7時至9時萬隆往公館方向僅供直行、禁止左轉,機車則調整為兩段式左轉,其餘時段為左轉專用車道,盼藉由不同時段調整車道行駛方向,紓解上班車潮。
為提升羅斯福路與基隆路口上午尖峰時段車流紓解效率,北市交通局自8日起於該路口南往北方向將實施上午7至9時禁止左轉管制,內側第2車道規畫設置「可變車道」,上午7時至9時為直行車道,南往北方向禁止左轉,機車調整為兩段式左轉,其餘時段為左轉專用車道,藉由不同時段調整車道行駛方向,提升路口紓解車潮效率。
國道2號甲線桃園段圳頭交流道匝道口,為銜接台61及工業區重要交流道,是許多重型大車必經路線,但該匝道為下坡路段且急轉彎設計,自通車以來發生2次重大事故,引起地方強烈反應,日前地方邀集各單位討論增設相關安全設施,期盼儘速改善,提升行車安全。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回應,已研擬增設5組標誌改善、視覺化減速標線300公尺等標誌標線改善。
基隆市許多道路依山而建,常是蜿蜒起伏,高速行駛的用路人威脅附近民眾與學童的安全,基隆市在危險路段設置「視覺畫減速標線」,藉由在車道上畫設與車道標線平行的虛線,讓用路人產生「車道縮減」的感覺,進而自動降低車速,以減少交通事故的頻率。
基隆市許多道路依山而建,常是蜿蜒起伏,許多民眾又習慣高速行駛,對附近的居民及學童都造成相當大的安全隱患。為提升學生通學步道的安全性,議員建議市府畫設「視覺化減速標線」,透過交通工程來解決交通問題。
為加強校園周邊道路安全,新北市交通局已於8月完成三峽區北大國小周邊交通安全優化工程,包括增設視覺化減速標線、減速墊與人行道路緣石,以提升駕駛人警覺性並降低車速之外,後續將再增設路側欄杆,加強實體阻隔效果。
北市府為促進交通安全,上月拆除公館圓環並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改為正交路口。雖然通車後首周出現壅塞問題,但根據北市交通局分析,自7日起該路段車流已回穩,與拆除圓環前相當,顯示相關改善措施有效降低壅塞狀況。交通局表示,將自18日起在上午7至9時調整羅斯福路北往南的內側第3車道為左轉專用車道,可左轉至基隆路,進一步緩解上班塞車情形。
為提升三峽區北大國小通學環境安全,新北市政府於5月事故後立即展開檢討改善,1周內完成增設視覺化減速標線及通學區標誌,並在開學前建置實體減速丘與人行道路緣阻隔設施,展現積極守護學童交通安全的決心。
走在馬路上,看紅綠燈、過斑馬線,是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事,卻是視障者每日的挑戰。為了讓視障生通行更安心,台中市交通局在惠明盲校周邊設置「導盲行人穿越線」,3條白色實線引導白手杖前進方向,搭配蟋蟀聲、鳥叫聲及布穀聲的「有聲號誌」,讓看不到光的孩子也能聽見前進的方向。
對很多人來說,辨識紅綠燈、走在斑馬線上,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對視障者而言,安全走路回家卻是充滿挑戰。白手杖、耳朵與心,是他們最信賴的導航。台中市交通局在惠明盲校周邊設置了三條白色實線的「導盲行人穿越線」,猶如為白手杖打造的專屬軌道,利用蟋蟀聲、布穀聲、鳥叫聲等有聲號誌,讓盲生分辨方向或該前進、停等了。
新竹市大雅路鄰近大魯閣湳雅廣場及大湳雅公園,但新竹市議員林彥甫指出,日前有行人走在行穿線上,差點被未停讓的汽車撞飛,要求市府要在該處增設行人穿越號誌,重視安全問題,以免造成傷亡;市府表示,將持續爭取中央補助,並評估設號誌,整體改善大雅路行人安全。
78歲余姓老翁19日下午駕車在三峽區北大國小前肇事,釀3死12傷慘劇。新北市政府立即啟動會勘,並推動多項改善措施。交通局表示,現已於1周內增設完成路口的視覺化減速標線與更新通學區標誌,3個月內將導入「行人優先區」概念及實體減速設施,強化學區周邊的交通安全。
三峽區北大國小前19日下午發生嚴重交通事故,新北市政府第一時間啟動會勘,並迅速推動多項改善措施。交通局表示,目前已於1周內完成路口的視覺化減速標線增設與通學區標誌更新,後續將於3個月內導入「行人優先區」概念及實體減速設施,以強化學區周邊的交通安全。
台中市太平區長龍路多為蜿蜒山路,長期吸引重型機車聚集,成為跑山熱門路線,但因車速過快、視距受限,頻頻發生自摔事故。台中市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與市政府交通局合作,本月在彎道加裝LED閃爍燈及視覺化減速標線,強化警示效果,己明顯降低該路段機車自摔案例。
台中市中、西區有台中火車站、勤美草悟道等熱點,平假日人車潮多,中市警第一分局13日統計,中西區去年共發生239件行人交通事故,其中高齡者占73件約3成,為提升長者辨識度,警方赴台中公園等高齡者熱門晨運地點發放「LED發光腳燈」,強化長者安全。
國道1號楊梅休息站昨(25日)日晚間發生電動車自撞護欄嚴重車禍,釀4死4傷悲劇,該休息站自2021年底啟用以來發生多起事故,基層員警及網友認為是道路設計不良釀禍,高速公路局今天(26日)駁斥,認為道路標線設計並無不當。國道警方則統計,包含昨日電動車自撞事故,楊梅休息站啟用至今3年多,共發生12起車禍共釀7死。
國道1號楊梅休息站昨(25日)日晚間發生電動車自撞護欄嚴重車禍,釀4死4傷悲劇,該休息站自2021年底啟用以來發生多起事故,基層員警及網友認為是道路設計不良釀禍。高速公路局今天回應,過去該處曾發生的車禍研判多半是用路人進休息站並未減速或是車輛操作不當導致,去年10月已設置視覺化減速標線,今年會在標線上加密反光標記,增強用路人變換車道時加強提醒作用。
保障校園通行安全,台中市政府交通局針對全市153處校園推動改善計畫,內容包含新設放大型行人燈、紅燈倒數計時器及視覺化減速標線等,並建置「通學區標誌」,提醒行經通學區的駕駛減緩車速、降低噪音,局長葉昭甫表示,「通學區標誌是一個愛心,也是一個保護」,獲得家長與校方肯定。
為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台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三分局依據車禍統計數據,今年7月1日起新增南區「文心南路與復興路口」及「國光路與忠明南路口」兩處科技執法設備,近半年來共舉發5221件交通違規,事故發生率降近3成,警方今天宣布,也將在東、南區3處易肇事路口啟用科技執法,要讓科技持續守護交通安全。
車輛進出國道交流道時,在匝環道若不減速慢行,易有翻車風險,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統計,2023年在匝環道的翻車事故較2022年增加近3成,今年上半年也較去年上半年增加近2成。高公局表示,已針對12處環道進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