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護理機構的搜尋結果,共54筆
晉弘(6796)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510(k)審查的拋棄式支氣管鏡產品授權美國專業醫療器材經銷商Sarnova旗下專注於提供呼吸、麻醉和重症護理等醫療產品的子公司Tri-anim Health Services於美國獨家銷售。
男子阿國(化名)日前向法院聲請,主張其父阿華(化名)在他年幼時不僅遊手好閒,毫無家庭責任感,甚至對母親小萱(化名)家暴,迫使母子倆搬回外婆家生活。30年來,父親從未盡到應有的照顧與扶養義務,如今年老且住進護理之家,卻要求他支付扶養費,憤而訴請免除扶養義務。
台東一名64歲男子因車禍成為植物人,由胞弟代為向台東地方法院聲請,要求女兒每月支付2萬4172元扶養費。不過,妻女指控男子早年曾涉入刑案,出獄後長期酗酒、賭博、家暴,未盡家庭責任。法官審酌後認為情節重大,裁定准許女兒免除扶養義務。
90歲男子阿國(化名)遭到孩子控訴,他年僅1歲時自幼遭父親棄養,甚至在7歲時被丟包到外縣市,靠姑姑一家才被尋回,自小在表姊的照顧下成長,國中後便獨立生活,如今雖身患眼疾、只能靠臨時工勉強糊口。不滿父親未曾履行人父之責,憤而訴請免除扶養義務。
近年護理之家公安意外和照護糾紛層出不窮,造成多位被聘雇的護理負責人遭起訴,甚至有人因此離職。台灣護理之家協會去年提出《護理人員法》修正草案,盼比照長照機構、老福機構,聘雇專業人員擔任業務負責人,已和衛福部取得共識,但在修法前夕,衛福部突然變卦,護理之家協會前理事長周矢綾直言,如此沒有誠信的行為令人憤怒。
全台有超過500家一般護理之家,近年公安意外和照護糾紛層出不窮,造成多位被聘僱的一般護理負責人遭起訴。台灣護理之家協會去年提出《護理人員法》修正草案,盼保障比照長照機構、老福機構,聘僱專業人員擔任業務負責人,修法方向已獲17位立委和衛福部次長呂建德支持,但如今衛福部和護理師公會全聯會反對修法,這種沒有誠信的行為令人憤怒。
推動公共建設金融商品,是「兆元投資國家方案」策略之一,也可滿足民眾、保險業投資需求,並進一步將資金留在台灣,降低匯率風險。資本市場服務團隊近日盤點,10大類公共建設適合發行公共建設不動產信託(REIT),其中8大公建具有穩定現金流,適合優先發行。
幼童及長者較常長時間待在室內,為此彰化縣政府積極推動敏弱場所取得「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標章」,去年起結合衛生福利部針對社福機構評核獎勵機制,優先輔導社福機構強化室內空品自主管理,目前已有49處取得標章,並輔導縣內6家產後護理之家取得標章,保障幼童、長者等敏弱族群的身體健康,目前全縣則有97處公私場所取得標章。
民眾面對照顧壓力,普遍希望照護機構「收費低、離家近」,但現今收費動輒3萬多元起跳,使不少家庭被迫「勒緊褲帶過日子」,盼政府增加給付或提供補助。
大學科系專業與未來一生息息相關,選對科系能有優渥的收入,人生也相對順遂。國外網站《Ai4beginners》近日整理了美國勞工統計資料,推薦12個畢業後薪水優渥的科系,但唯一與醫師相關的行業為「醫療管理」,沒有醫學系,引起討論。
《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6年,我國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比率僅不到1%。第一線人員反映,民眾常因預立照護醫療諮商(ACP)需自費而卻步,期望健保擴大補助,且醫療現場量能不足,呼籲放寬諮商執行場域,新增護理、長照、心理等非醫療院所,並做好配套。
《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6年,預立醫療決定(AD)簽署率卻不到1%,原因包括醫療現場量能不足、許多民眾聽到預立照護醫療諮商(ACP)需要自費就卻步等。外界呼籲,應持續擴大ACP改由健保補助;衛福部表示,若將ACP全面納入健保,恐與現行法規扞格。
我國《病人自主權利法》施行6年,民眾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比率僅不到1%,實務執行面臨量能不足困境。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日舉行《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公聽會,聚焦是否放寬預立照護醫療諮商(ACP)執行場域,新增護理、長照、心理等非醫療院所也可執行。
台南市老年人口突破37萬人,占全市人口19.93%,市府為均衡各區長照服務資源,達到在地安老的目標,經向衛生福利部爭取經費,將在六甲區規畫設置綜合長照機構,提供30床日間照顧、100床住宿式服務並配置27床公費安置床,預計2027年完成。
台南市南區1家養護中心因土地遭收回結束營業,9名舉目無親的公費床長輩由政府安排轉至50多公里外的鹽水、麻豆護理機構,其中2人轉出不久即因病過世。劉姓男子生前一度難以適應,多次哭求朋友幫調回市區,卻遭市區業者嫌「公費病床給付的照顧費太低」拒收,最終客死偏鄉,此案掀起公費床補助過低、照顧品質難把關的疑慮。
台南市南區1家養護中心預計今(2025)年5月31日關門,機構內9名舉目無親的公費床長輩任由政府安排,被轉到偏遠地區的護理機構,有2人轉出不久即因病過世。其中劉姓男子生前一度不願被丟到偏鄉,拜託朋友幫調回市區機構,卻因市區業者嫌公費病床的照顧費太低到處碰壁拒收,最終形同人球客死異鄉。
我國自2019年實施《病人自主權利法》,鼓勵民眾經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但6年來簽署率僅0.45%、約10萬人簽署,主因是ACP自費需2000~3500元,降低民眾意願。立委呼籲修法,擴大ACP健保給付對象及執行場域。
台灣實施《病人自主權利法》滿6年,但預立醫療決定(AD)簽署率僅不到1%,立委提案修正部分條文,擴大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執行場域,包括護理機構、長照機構等。衛福部今日(1)表示,要提升量能,不傾向擴大場域,而是增加門診、諮商團隊開放非專任人員,或醫院外展服務來進行。
超高齡化來臨,自主善終議題備受關注。《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6年,預立醫囑簽署率卻不到1%,民眾意願低落。立委指出,除了應擴大預立醫療諮商(ACP)給付,由於民眾等待時間過長,也應擴大諮商執行場域。衛福部表示,5月起擴大給付2大對象,預計180萬人受惠,目標增加2萬人、讓今年簽署人數達到4萬。
雲林縣衛生局25日在中國醫藥大學北港媽祖醫院舉辦「公私協力,醫養無限」114年度雲林縣在宅急症照護加值方案,宣布成立雲林縣第3組在宅急症照護團隊,由媽祖醫院帶領社區醫療群,作為雲林海線醫療最佳奧援,縣長張麗善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在地化社區醫療體系,打造「沒有圍牆的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