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豬糞的搜尋結果,共45筆
高市議員陳慧文今(10)日在質詢時指出,因應非洲豬瘟防疫,高市府推動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但高雄黑豬農戶過去靠廚餘降低成本並形成獨特風味,若改吃飼料恐成本大增、風味盡失。她建議,農業局不應只補貼飼料,更要協助技術升級、打造「高雄頂級黑豬」品牌,並提出豬農品牌化、廚餘廠生技化、食農教育科技化等3大轉型策略。農業局長姚志旺承諾3個月內提出完整改善報告。
國內爆發非洲豬瘟本土案例後,經過各方的努力,農業部長宣稱已找出可能的病毒來源,並確認梧棲養豬場的非洲豬瘟是單一案例,也沒有病毒擴散可能,日前已陸續恢復活豬運載、屠宰、拍賣,民眾對豬肉的需求很快可以恢復正常。
台中爆發非洲豬瘟疫情致全國豬隻禁運禁宰15天,中央前進應變所指揮官杜文珍2日在記者會上連講6次「沒有新增個案」,強調「目前除台中案例場外,全國並無新增案例」;台中市長盧秀燕也說防疫初見曙光,最後關鍵5天,讓疫情止於案場,便可達成早日清零解封的目的。
台中非洲豬瘟案例場清消2次環境採檢仍呈陽性,且在現場發現地板卡10公分豬糞,讓外界質疑豬場平時的衛生管理與稽查存在嚴重疏漏。對此,防檢署副組長余俊明表示,現有的防疫手冊沒有列出豬糞多久清運一次的細節;而台中市動保處則坦言,稽查作業多依據《畜牧場衛生管理紀錄簿》,而豬農基於防疫考量,往往不願外人進入豬場,使得實地查核難以落實。
台中爆發首起非洲豬瘟疫情,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非洲豬瘟病毒屬於DNA病毒,相對穩定,會透過豬糞便傳播,包含豬舍附近、排泄物處理的地方,都可能被污染,也會藉著水源擴散到下游的養豬場。除了撲殺豬隻,養豬區域應全面封鎖,周邊水溝、下水道等都要大範圍消毒,養豬場人員的廚餘也在這段時間也要特別煮沸再回收。
新北市泰山區大窠溪近日被民眾直擊「溪水濁白、滿布泡泡、魚群消失、白鷺鷥踏在汙水上」,甚至有居民反映,晚間途經大科一路一帶時,常聞到濃烈豬糞味,疑似與畜牧廢水排放有關。對此,環保局獲報後立即派員到場稽查,初步檢測並無急毒性反應,並已採集水樣送驗,強調若查獲違規排放,將依法嚴懲。
環境部規定今年底前養豬場的沼渣沼液再利用比率須達5%,因小型養豬戶多是上年紀的老農經營,雲林縣養豬協會、縣府、中央共同打造1輛集運澆灌車,服務資源化尚未達標的260家小型養豬戶,把發酵後的豬糞尿運到農田澆灌。
因應環境部規定今年底每一場養豬場的沼渣沼液再利用比率須達5%,雲林縣養豬協會、縣府、中央共同打造一輛集運澆灌車,服務尚未達標的260家小型養豬戶,把發酵後的豬糞尿運到農田澆灌。
全台毛豬供應量縮減致豬價上揚,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溼地的台糖畜殖場0728豪雨時淹大水,因地勢低漥、排水不良,盡管雨災已過了半個月,養豬場積水仍達6、70公分,1萬多頭養殖豬隻活活溺死,死傷慘重。台糖強調豬屍已清運完畢,但當地民眾卻打臉說「屍體根本還沒運完」。
桃園市長張善政8日上午至新屋區進行基層座談會,新屋區23位里長全數到齊,聽取簡報、市政規畫,各里長也提出意見等。其中槺榔里里長羅鴻霖提出,里民長久以來怨養豬場散發惡臭,多次通報未見改善。張善政當場承諾,要成立長久的畜牧業空品專案,並藉鏡國外科技化、系統性的畜牧業發展,讓桃園農業更進步。
屏東縣政府為推廣在地特色畜禽產品,30日起在物產館以豬、牛、雞為主題,推出為期3周的「南方沃野WOW YA!」永續農業系列推廣活動,不少在地業者藉此分享永續發展的成功案例,如讓糞土變黃金。
2025年的時局很混亂,奉行躺平主義的人可能愈來愈多,但躺平是一躺不起,還是愈躺愈好,卻因人而異。
2025年的時局很混亂,奉行躺平主義的人可能愈來愈多,但躺平是一躺不起,還是愈躺愈好,卻因人而異。
69歲婦人因肚子脹、體重減輕到醫院就醫,經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透過大腸鏡檢查,赫然在大腸內發現兩條肥嘟嘟、長約20公分蛔蟲,在大腸內不停蠕動,一問之下才知道,婦人家中養豬,平時會用豬糞做有機堆肥種菜,病人又愛吃生菜,可能因此讓蟲卵進入體內,在腸內孵化成蟲。
雲林縣有近1200戶養豬戶,偷排豬糞廢水的情形仍存在,尤其以新虎尾溪的汙染狀況最為嚴重。雲林縣環保局規畫把新虎尾溪河道做成平面再生水庫,處理過的畜牧廢水可回收農業灌溉用「尾水」及與雨水成為再生水源,雲林縣府、台塑企業、雲科大、虎科大28日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
雲林縣養豬戶有近1200戶,有一些仍偷排豬糞廢水,以致新虎尾溪汙染嚴重,另外農業灌溉用「尾水」嚴重浪費,雲林縣環保局規畫把新虎尾溪河道做成平面再生水庫,處理過的畜牧廢水、灌溉尾水、雨水成為再生水源,雲林縣府、台塑企業、雲科大、虎科大今(28日)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
畜牧廢水處理後仍富含氮、磷、鈣及鎂等營養鹽,因此農業部畜產試驗所開發廢水磷酸鹽結晶回收技術,減少畜牧場回收水或放流水的營養鹽類濃度,回收的結晶(鳥糞石)則可作為緩釋型肥料使用,達到畜牧場源頭減廢及資源循環加值利用的目的。
高雄市農業局輔導位於阿蓮區志賢畜牧場,成為全國首家取得生質能發電再生能源憑證的民營養豬場,農業局表示,養豬場利用豬糞尿水製成沼氣來發電,不但減少臭味、減少碳排放,還能讓廢棄物轉成白花花的鈔票,每年最高可發電6萬度供場內使用,節省超過20萬元電費。
二○二四年我國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博士過世,「中華民國獸醫病理學會」成立四十八週年,「中華民國比較病理學會」成立三十週年及戈福江所長逝世四十週年,這些似乎是分別不相關的事件,卻勾起了白髮宮女話當年,回憶起一些四十餘年前的塵封往事。事實上,這幾件事都與台灣養豬產業科學化的蓬勃發展,獸醫病理人才培養及比較病理學術推展息息相關。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豬研所)成立後,李政道博士的胞兄李崇道博士,就是長期擔任這個所的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獸醫病理及比較病理學會第一次研討會也是在這個所舉辦,而戈所長也是創所所長。此外,很多方面的成就都創造了台灣或世界第一,不僅是我國少數聯合國計畫方案成立的研究所,也培養了無數獸醫、畜牧及動物科技的人才,但是隨著使命任務的結束而改組,而這一段影響我國養豬產業興盛、獸醫畜牧及動物科技人才培育及比較病理學術發展的珍貴歷史,隨著物換星移,逐漸被歷史洪流淹沒,甚至被世人後輩遺忘,正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若不即時趁記憶猶新,集眾人之力,載入史冊,不僅在台灣畜牧業發展上缺了一大段重要史料,也有負當年前輩先賢的遠見、同仁們打拼心血及其多層面深遠的影響。
北韓長期缺乏化肥,政府為了準備春耕,每年1月要求人民提供糞便當作肥料。據悉今年政令要求上繳的糞便量實在太高,遠遠超出人均每年排便量,不僅傳出黑市交易怪象,百姓害怕懲罰竟淪落到被迫偷竊、爭搶糞便,甚至為此打架掛彩,以求在期限到來之前湊足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