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議員陳慧文今(10)日在質詢時指出,因應非洲豬瘟防疫,高市府推動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但高雄黑豬農戶過去靠廚餘降低成本並形成獨特風味,若改吃飼料恐成本大增、風味盡失。她建議,農業局不應只補貼飼料,更要協助技術升級、打造「高雄頂級黑豬」品牌,並提出豬農品牌化、廚餘廠生技化、食農教育科技化等3大轉型策略。農業局長姚志旺承諾3個月內提出完整改善報告。
陳慧文表示,雖然這次非洲豬瘟「天佑台灣,有驚無險」,但危機未解除。根據農業局數據,高雄每年消耗5.5萬噸廚餘用於養豬,是全台依賴度最高城市,「只要廚餘中出現肉品,風險就持續存在」,因此全面禁用廚餘養豬勢在必行,但須同步輔導養豬戶與廚餘業者轉型。
陳慧文指出,高雄黑豬特色在於廚餘飼養的獨特風味與低成本,一旦改吃飼料將面臨雙重衝擊。她建議農業局引進專業團隊協助技術升級,「讓黑豬不吃廚餘也能維持特殊肉質」,並比照日本鹿兒島黑豬模式,建立「高雄頂級黑豬」共同品牌,用品牌溢價抵銷飼料成本,「真正低價競爭、依賴補貼,終究會被市場淘汰」。
針對廚餘廠已投資的鍋爐等設備恐成廢鐵,陳慧文則建議,提供技轉與資金貸款,輔導業者利用既有廚餘收集網絡,轉型生產高價值「蟲蛋白飼料」,「這在國際上已是高價值生技產業」,或轉為小型生質能發電站、堆肥前處理中心,朝生質能源方向發展。
陳慧文強調,此次疫情凸顯民眾對養豬業「臭、髒、有傳染風險」的刻板印象,導致養豬場常成鄰避設施。她建議推動科技化食農教育,利用VR、AR讓學童雲端參觀現代化無菌豬舍,「讓孩子知道養豬像晶圓廠一樣講究無菌」,並了解豬糞尿如何透過沼氣發電變綠能、製成有機肥回歸農田,「把最令人嫌惡的廢棄物,講成最先進的循環經濟」,從小扎根改變社會觀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