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資本適足率的搜尋結果,共634筆
玉山金控10日舉行宣布併購三商美邦人壽後的首場法說會,玉山金強調是以「可負擔、合理性、可管理」三原則決定這次併購,且因應台灣金融市場以金控為主要競爭架構,考量長期必須有壽險子公司的必要性。
玉山金確定娶回三商美邦人壽,成為10日法說會提問焦點,玉山金董事長黃男州強調,希望在明年第3季底或第4季初完成換股,納入為子公司,屆時三商壽將更名為「玉山人壽」,有信心在玉山金的強大獲利奧援下,將三商壽的RBC(資本適足率)提高到250%以上。
市場風險情緒好轉,且9月新台幣對美元小幅升值0.45%。根據金管會數據,9月銀行業賣債175億元、保險業買債1,695億元、證券業買債196.81億元,金融三業合計買債1,716.81億元,前九個月銀行業賣債159億元、保險業買債6,952億元、證券業買債447.81億元,整體買債7,240.81億元。
分紅保單重回戰國時代,分紅保單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一度沉寂10多年,近年熱度重新加溫,目前國內共有七家壽險公司推出分紅保單,分別是富邦人壽、保誠人壽、法國巴黎人壽、安達人壽、凱基人壽、台灣人壽及台新人壽,但要如何選擇保單,專家建議四關鍵。
玉山金(2884)股價跌破30元整數關卡,你站在買方還是賣方?資深分析師李永年表示,在玉山金宣布併購之後,近期股東人數增加非常多,主要是因為投資人認為玉山金跌到「2字頭」進場撿便宜,但一根月線黑K太深要立刻翻上來不容易,建議可在利空跌不下去之時進場承接。
三商人壽招親案正式對外公布結果!玉山金(2884)、三商壽(2867)及三商(2905)今(5)於證交所召開重訊記者會,玉山金及三商壽宣布董事會於今日通過雙方合意併購,此交易將全數以股份轉換方式進行,玉山金擬以每0.2486股換發1股三商壽股票,發行新股給三商壽全體股東並取得三商壽全部股權。以今日玉山金收盤價30.3元計算,每股約7.53元併購三商壽。
金管會公布2025年「大到不能倒」的系統性重要銀行(D-SIBs)名單,入選的6家銀行與2024年相同,仍為中信銀、國泰世華銀、北富銀、兆豐銀、合庫及一銀,均已提前達成2025年最低資本要求。而臺銀雖尚未達標,但有望成為潛在的第7家系統性重要銀行。
金管會公布台灣今年度系統性重要銀行(D-SIBs)名單,俗稱大到不能倒銀行。入選的六家銀行未有改變,仍為中信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兆豐銀行、合庫銀行及第一銀行,是連續第六年名單完全相同。最新數據顯示,六銀行今年第一季全數提前達標2025年最低資本要求。
新加坡經驗顯示再精巧的投資配置,若缺乏制度化的傳承機制,終究是隱憂。台灣有完整的壽險市場優勢,可作為發展亞資中心的財管引擎。
面對全球AI國力競賽、淨零碳排趨勢及地緣政治風險升高挑戰,國家發展亟需擴大投資計畫,國發會擘劃AI新十大建設、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計畫,擴大公民部門資金挹注投資興建,以提升國力競爭優勢。
台灣金融購併擬再添一樁,十月二十三日晚間,傳出玉山金控將以每股約八至八.二元,換股購併三商美邦人壽(以下簡稱三商壽)。
三商壽(2867)傳出由玉山金(2884)買下,開價是每股8.2元,總金額恐高467億元,但明年壽險須接軌IFRS會計17號公告,三商壽須待增資,因此,這起婚事並未引來投資人道賀,玉山金今(27)日大跌開出一度跌近8%。法人認為,玉山金將會增加保留盈餘以因應併購,現金股利配發率將會低於去年的73%。
今年以來,大陸銀行業二級資本債市場出現明顯分化。大型銀行趁市場利率下行,密集啟動贖回行動,以此優化資本結構;另一方面,多家中小銀行因資本補充壓力與融資環境偏緊,相繼宣布不贖回,顯示資金面緊張情況加劇。
金控拚獲利「打群架」,旗下壽險資金委由投信代操,成為厚實資產管理業務的新顯學。市場盛傳,玉山金控已與三商美邦人壽談妥價碼,將推動合併,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26日表示,玉山金先前併購保德信投信,若再合併三商壽,可將壽險資金委由玉山投信代操,如同國泰金控的「第三獲利」引擎模式,發揮併購效益。
歷經數月競標,三商壽買家由玉山金控勝出!消息指出,玉山金控以每股逾8元,多0.5元價格擊退中信金,總額約480億元。雖併購金額超乎市場預期,但可拿下三商美邦經營權,讓旗下沒有壽險子公司的玉山金控版圖更完整;據了解,幕後操盤手正是玉山金董事長黃男州。
三商美邦人壽併購案傳出即將拍板定案,這家壽險公司曾邀天團「五月天」代言、資產總額在壽險排名第七,但2022年以來,連七期資本適足率未達標,終因無力增資走向併購一途。三商壽究竟如何走至這一步?
美國區域銀行上周再度傳出利空消息,與美國銀行等大型金融龍頭近期公布的亮麗財報形成強烈對比,凸顯金融產業「大者恆大」趨勢已然確立。著眼此一趨勢及潛在降息利多,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推「FT金融債10+」(00986B),為投資人提供全球頂級金融巨頭的債券投資新選擇。
台灣將在明年實施保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ICS),金管會昨天公布過渡措施。壽險公會表示,台灣保險業資本的強化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壽險業對主管機關在制度轉型關鍵時刻展現監理智慧與產業關懷,極表支持。
保險業2026年將接軌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保險資本標準」(ICS),金管會公布「保險業自有資本及風險資本選擇性過渡措施應注意事項」,6月底資本適足率(RBC)達200%的業者,可在11月7日前申請適用為期15年的選擇性過渡措施。
保險業接軌新一代清償能力(ICS),是否「過渡」得了2026年6月財報見真章。保險局局長王麗惠16日指出,ICS制度的風險範圍更廣、資本要求高,比舊有RBC制度更嚴格,因此祭出ICS過渡性調適措施,讓保險業有15年的過渡期,但只有資本適足率(RBC)200%以上的公司才能用過渡措施,RBC200%以下者要有具體明確增資計畫及「承諾書」,且經金管會同意才能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