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軍事合作的搜尋結果,共629筆
川普的5天亞洲行旋風式登場,卻在最關鍵的多邊峰會缺席。他的選擇不只是外交策略,更是人格政治的再現。他以個人風格主導外交節奏,將萬聖節派對塑造成比APEC更值得出席的「儀式」,這種選擇本身就是一種政治表態。
川普的5天亞洲行旋風式登場,卻在最關鍵的多邊峰會缺席。他的選擇不只是外交策略,更是人格政治的再現。他以個人風格主導外交節奏,將萬聖節派對塑造成比APEC更值得親自出席的「儀式」,這種選擇本身就是一種政治表態。
川普政府正考慮沙烏地阿拉伯所提出,採購多達48架F-35隱形戰機的要求。兩位知情人士透露,這筆價值數十億計美元的可能交易,已在沙國王儲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訪問前,通過五角大廈的關鍵門檻。
中國大陸長程防空飛彈系統「紅旗-9B」(HQ-9B)近年迅速打入國際市場,接戰距離達250公里,多方分析認為性能超越美製愛國者飛彈(MIM-104)與俄製S-300PMU-2,部分功能更接近S-400,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防空武器之一,也壓迫到了俄羅斯長期主導的防空飛彈市場。
APEC峰會落幕,外界關切本次美、中、日等領袖的會談內容,及在我國立場上的表態;對此,外交部今日在立法院報告川普亞洲行及印太區域情勢對我之影響。外交部指出,美、中這別著重在先前談判的貿易內容,美對台立場不變、雙方也未提及台海爭議,但川普在演說讚揚台灣半導體的貢獻;此外,川普也與印太地區盟國會談,實際強化合作關係。
美國戰爭部長赫格塞斯近日與大陸國防部長董軍會晤,雙方同意建立「軍對軍」溝通管道,會中並觸及台海議題。學者分析,赫格塞斯此行低調,顯示美方不願在川普亞洲行期間轉移焦點,避免經貿議題失焦。但赫格塞斯要建立高層官員直接對話,也意味美國可在必要時,對大陸軍事擴張提出「提醒」。
川習會後,美國戰爭部長赫格塞斯台灣時間2日發文證實,他與大陸國防部長董軍一致認為,華府和北京應該建立軍事溝通管道,以化解衝突。赫格塞斯大讚兩國雙邊關係「從未如此好」,更在文末呼應美國總統川普祝願「天佑中國和美國!」與前一天在東協會議的強硬言辭,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南部戰區發言人田軍里1日表示,大陸解放軍嚴密跟蹤和監視菲律賓於10月30至31日在南海組織的「聯合巡航」行動,指馬尼拉此舉嚴重破壞地區和平穩定。此前,南部戰區10月31日發文強調,10月以來,已於黃岩島海空及周邊區域組織戰備警巡,並公布警巡視訊展現海空巡邏軍力。
美國與委內瑞拉因為毒品走私問題陷入軍事緊張,日前傳出美國總統川普有意打擊委國境內目標,不過川普否認此事,但也不能肯定這是否又是川普的煙霧彈。另有知情人士透露,美軍近期打擊毒品船行動轉向東太平洋,因為情報顯示流入美國的古柯鹼更可能是由哥倫比亞、墨西哥等地而來。此外委國也被爆向俄羅斯、中國、伊朗求援,要求提供委國防衛雷達、飛彈等軍備,因應美委緊張局勢。
中國國防部長董軍與日本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會晤,小泉對中國在東海和太平洋區域日益頻繁的軍事活動,表示嚴重關切。小泉並強調,日中防衛當局之間有必要不回避具體且困難的懸案,進行坦率討論和溝通,小泉也對南海局勢表示嚴重關切,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董軍則闡述中方在歷史、台灣和領土主權問題上的既有立場。
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奉國防部指示,以基於特殊安全為由,發布了一項新「飛航公告」(NOTAM),在波多黎各塞瓦(Ceiba)東南海岸外海劃設臨時禁航區。而編號為FDC 5/9106的命令將從11月1日起生效,一直持續到2026年3月31日為止。
國安局副局長柯承亨請辭獲准後,傳出內定將出任國防安全研究院執行長一職。由於多年來柯鮮少在外界及媒體曝光,向來相當低調,但殊不知,他在陳水扁執政時期,曾出任國防部副部長、海基會秘書長、國安會諮詢委員,軍事與情治資歷相當完整,是民進黨青壯世代中,少數對國防、兩岸、軍事有實務經驗者,面對國防部諸多建軍規劃與國外合作,他接任國防研究執行長並不為過。
《時代》雜誌和《新聞周刊》近日接連發表與台灣相關的報導。前者刊登文章稱賴清德總統是魯莽的領導人;後者則特別撰文介紹台灣的少子化危機。這兩篇文章看似無關,實則共同揭露同一個現實,即台灣正同時面臨外部戰略壓力與內部結構崩壞的雙重危機。
烏克蘭國防部指出,在首都基輔舉行的「第3屆國際國防工業論壇」(DFNC3)期間,烏克蘭與英國簽署一項共同生產火砲系統的協議,合作擴大武器系統生產與研發,除了強化烏國抗俄能力,也結合兩國經驗,鞏固雙方防衛能力。
美國已成功說服阿根廷,改買丹麥的二手F-16戰機,「擊落」第三批次JF-17「雷電」戰機,也就是解放軍所謂的「梟龍」戰機軍售案,獲得重大勝利。如今白宮似乎轉移目標,鎖定中國在阿根廷的太空觀測中心。
國防部9日發布114年度「國防報告書」,內容涵蓋中共軍力支出發展、國軍建軍戰略、全社會防衛韌性規畫等議題;而該書第1章節前特別全版印刷1張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空拍照片,外界解讀有意強調台美軍事合作關係。軍方人士補充,國軍未來籌獲裝備將以「科技取代人力」為目標,並納入AI趨勢及相關技術評估。
中國與馬來西亞將於15日至23日舉行「和平友誼–2025」聯合軍事演習,地點涵蓋馬來西亞及其鄰近海域,並邀請東協多國派員觀摩。這項演習以「人道主義救援減災與海上安全」為主題,旨在深化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互信與安全合作,被視為北京在南海地區推進「區域安全多邊合作」的重要舉措。
美國批准向巴基斯坦與多個國家出售雷神公司生產的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AIM-120 AMRAAM)C-8/D-3型,這款飛彈的舊款型號曾在2019年擊落印度空軍的米格-21戰機(MiG-21)。外界將這起軍售案視為川普政府對印度的警訊,也凸顯印美關係在近年明顯降溫。
共軍南部戰區發佈消息,根據年度軍事合作計劃,10月15日至23日,中馬兩軍將在馬來西亞及其附近海域舉行「和平友誼—2025」聯合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