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連絡道的搜尋結果,共47筆
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苗栗路段已全線通車,但苑裡鎮房裡交流道仍出現「北上不能匯出、南下不能匯入」情形,造成交通不便。立委陳超明4日指出,增設匝道的可行性研究案遭交通部退回,已邀集縣府、台中市府及苑裡民意代表共同向交通部與公路局溝通,呼籲盡速核定北出、南入匝道。
9月間有一名來自新北的駕駛,開著租賃車到高雄,行經國道1號高雄金福路的高架聯絡道時,當時他行駛時速為85公里。日後卻收到一張2萬4000元的罰單,讓他相當困惑,罰單上竟然寫著超速45公里。對此,不少在地人解釋,該路段以往常有大貨車、貨櫃車翻覆事故,因此才設有一支固定測速照相機。
台9線馬太鞍溪橋在上月23日上游堰塞湖潰堤時遭沖斷,經公路局努力,涵管便橋提前於今下午3時通車,涵管便橋分為南下、北上兩線,均為單向行駛,全長870公尺,公路局在兩端入口設置大型「替代道路」看板指引,時間未到,大批車輛已提前到現場等候通過,也有馬太鞍溪橋邊居民自行購買鞭炮等通車時點燃,期望災後帶來些許喜氣。
花蓮縣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9月23日溢壩潰決,造成光復鄉及周邊村里災情嚴重,因台9線馬太鞍溪橋遭沖毀,台9線交通中斷而需改道花46線箭瑛大橋、193線及台11甲線,原500公尺距離增至20公里,且道路狹小擁塞,往來不便,在交通部公路局日夜搶修下,馬太鞍溪橋涵管便道今下午15時順利提前通車。
淡江大橋今早舉行合龍儀式,主辦單位工程團隊在現場拉起多面紅布條,斗大的字樣寫著「歡迎最親民的賴總統視察」,畫面曝光輿論熱議不斷。賴是否收割政績也引發討論,粉專指出,淡江大橋由前閣揆郝柏村納入六年國建,開工時還曾有綠委批評騙票,直酸民進黨是在野罵、完工捧。
行政院長卓榮泰18日前往苗栗縣造橋鄉出席「國道1號增設造橋交流道工程祈福動土典禮」時表示,中央全額支應造橋交流道增設經費25.95億元,另投入約2.65億元推動「苗14線拓寬工程(造橋交流道連絡道)」,11日已動工,預計116年完成。他並指出,118年12月造橋交流道完工後,造橋地區往返國道距離將大幅縮短為1.5公里,車程僅需3分鐘。
為紓解國道1號頭份、頭屋交流道及其周邊地方連絡道路尖峰時段的交通壅塞,高速公路局規畫新建國道1號增設造橋交流道工程,18日上午動土,行政院長卓榮泰偕苗栗縣長鍾東錦等主持動工典禮,卓揆重申桃竹苗大矽谷計畫的重要性,將會成為帶動台灣下一波科技產業及各種傳統產業的重要計畫。
由國發會向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報告、通過的「均衡臺灣重大建設」計畫,擴及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113年例管重大公共建設逾1,200件、總經費超過1兆3千億元,由國發會列管計有23案。在政策推動屆滿周年,其中兩項重大列管案件有了階段性初步成果,一是桃園機場第三航站(T3)北登機廊 9/15啟用,一是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建設計畫,則將於今年底完工、明年3月通車。
經濟部水利署規畫在苗栗縣頭屋鄉飛鳳村興建天花湖水庫,19日下午在飛鳳村活動中心舉行說明會,苗栗縣長鍾東錦、立委邱鎮軍等到場。鍾東錦強調,目前苗栗縣爭取大矽谷計畫,科技業最需求的2種東西就是水和電,水庫興建的搬遷補償條件希望開好一點,縣府一定會為鄉親把關。飛鳳村長邱仁浪則代表村民發聲,希望在合情合理合價,讓村民拿到自己的權益,村民當然樂觀其成。
台中市「東勢-豐原生活圈快速道路」2014年分5標動工,其中第4、5標目前已完工,但1至3標因環評停工,導致石岡銜接至大甲溪橋梁段出現「斷橋景觀」。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等人7日會勘復工進度,預計4月底可讓3、4標合龍,不再有斷橋奇景,並將在明年先行通車石岡、東勢段。
交通部公路局今(24)日指出,228連假將至,預估北部地區自27日下午起在快速公路銜接國1及國3與國5南港系統附近路段會有第一波南下車潮,因應大量車流,將有部分時段實施高乘載管制,並封閉部分路段。
國1湖口交流道交通尖峰時段壅塞嚴重,縣議員羅美文13日在總質詢時,要求儘速改善,解除民眾30多年來的惡夢,交旅處指湖口交流道初步建議高公局採「單點鑽石型交流道」改善方案,希望免辦可行性評估被「打回票」,進出匝道的聯絡道改善,獲補助1千萬元預計明年底完成規畫設計。
新北市漁業處推薦民眾秋日騎單車沿著八里左岸自行車道,深入探訪隱藏在台北港內的下罟子漁港,觀賞漁村原始風貌與夕陽美景,並享受當地特色海鮮料理。這條路線串聯八里左岸熱門景點,不僅適合單車騎遊,更可體驗八里漁村的獨特魅力。
公共工程年底至明年業績動能持續飽滿,皇昌(2543)第四季還有三案完工,帶動下半年營收保持強勁;工信(5521)明年上半年也預計有三案完工,多檔營造類股9月營收飆增至近年單月新高。
國道1號除了竹北交流道進竹科每天龐大車潮外,湖口交流道也是同樣壅塞,地方認應增設湖口第二交流道,對於既有湖口交流道縣府交旅處也提出「單點鑽石型」改善方案,建議交通部免辦可行性研究等報告,儘速辦理改善工程,竹9線連絡道改善則獲中央同意補助1000萬元,辦理規畫設計。
為掌握高速公路沿線氣象資訊,交通部高速公路局2021年起與中央氣象署合作,於架設閉路電視攝影機的既設14米桿上建置自動氣象站,今年8月再完成自動氣象站新增及部分觀測設備遷移後,目前國道沿線共有自動氣象站90處與自動雨量站12處,結合氣象署自動氣象站,共計約760站,高公局建站比例達13.4%,提升氣象署氣象站涵蓋密度及範圍。
環境部今(6日)通過「國道5號銜接蘇花改公路計畫」、「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畫(蘇花安)」環評審查,中央預估可同時在2032年完工。宜蘭縣政府晚間發布新聞稿表示,感謝中央協助與支持,兩項重大工程將可完善東部交通安全路網,給縣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鑑於蘇澳交通壅塞,交通部提出全長7.1公里國道5號銜接蘇花改公路計畫(國5銜接蘇花改)因應,6日排入環評大會審查,因環委沒有新增意見,建議本案通過。
隨台積電於高雄設廠在即,將於明(25日)進行環評審查,今天高雄市審議通過高雄煉油廠設置台積電P3廠、重啟開發凹子底農21都市計畫變更等案件,其中台積電P3廠為在高雄所推動第三期擴廠計畫,共17.22公頃土地面積,預計引進就業人數約達千人。
台積電高雄第一座2奈米廠施工中,第二座2奈米廠也已啟動,第三座高雄P3廠用地17.22公頃,24日正式通過高雄都委會變更為甲種工業區,未來再通過環評、土汙解列之後,即可申請建照動工興建第三座2奈米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