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運動科學中心的搜尋結果,共72

  • 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16日開展 聚焦機器人、量子、AI、運動科技

    「2025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10月16日開展,國科會表示,今年展出220件技術,更鎖定智慧機器人、量子科技、運動科技、AI應用與產學合作、晶創臺灣方案、未來科技獎六大技術領域等展區,全面展示科技回應社會需求,並推動產業升級的應用。

  • 行政院會首度登板  李洋接掌運動部提出6大施政方向

    行政院會首度登板 李洋接掌運動部提出6大施政方向

    運動部9月9日掛牌成立,運動部組織架構為1部1署3中心,首年預算達214.32億元,首任運動部長李洋今赴行政院會報告6大施政要點,包含落實全民運動、整合競技運動結構與制度、提升台灣舉辦國際大型賽會的能力與能見度、促進運動產業的商業發展、實踐永續與多元價值、投入青少年與基層人才培育等。

  • 運動部》台灣體壇邁入新紀元 運動部掛牌成立冠蓋雲集

    運動部》台灣體壇邁入新紀元 運動部掛牌成立冠蓋雲集

    台灣體壇即將邁入新紀元!9月9日體育節當天運動部在台大體育館正式掛牌成立,現場冠蓋雲集,賴清德總統、行政院長卓榮泰、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教育部長鄭英耀以及多位立委皆蒞臨現場,許多體壇大老包含中華奧會主席林鴻道、足球協會理事長王麟祥、全國體總會長葉政彥、秘書長王景成、高雄市體育會會長許文宗、軟網協會理事長朱文慶、前體總會長張朝國、前北市大校長戴遐齡等人都親自出席這場盛會。

  • 運動部今掛牌 李洋提6大方針領體壇

    運動部今掛牌 李洋提6大方針領體壇

     運動部9日掛牌成立,體壇明星李洋率領新團隊、劍指六大重點,預計促進運動產業成長與國際賽事等,並與教育部合作、推動校園體育更普及,傳李洋也邀請熟悉體壇的前體育主播卓君澤擔任發言人。

  • 運動部長李洋面臨兩大挑戰 關鍵在幕僚

    運動部長李洋面臨兩大挑戰 關鍵在幕僚

     體育界期待已久的運動部9日將正式掛牌,首任部長李洋上任後即面臨明年各運動單項協會改選、名古屋亞運兩大挑戰。據了解,李洋也延攬民間友人相助,希望「接地氣」呈現全新氣象。

  • 影》率新閣員亮相!卓榮泰宣布:加速行動、有感施政

    影》率新閣員亮相!卓榮泰宣布:加速行動、有感施政

    行政院27日公布最新一波內閣改組,共計16位閣員異動,正式宣告「AI行動內閣2.0」上線。行政院長卓榮泰依照總統賴清德指示,自8月24日起啟動大規模調整,盼透過新陣容加速政策推動,讓施政更有感。而卓榮泰今(28)日行政院會後,將率新閣員正式亮相,向國人報告「AI行動內閣2.0」的新隊形。

  • 運動部高層人事 國體大整碗捧

    運動部高層人事 國體大整碗捧

     行政院27日公布內閣調整名單,9月9日掛牌成立的運動部由兩屆奧運金牌得主李洋接下部長重擔,「假日飛刀手」陳義信接任原民會副主委。運動部人事高層幾乎由國體大「整碗捧」,讓許多體壇大老憂心忡忡,擔心未來資源恐一面傾倒,不利於台灣體育發展。

  • 內閣改組 4部長1主委異動

    內閣改組 4部長1主委異動

     為回應民意籲求內閣改組,行政院27日宣布,共進行10機關、16位閣員的人事調整,其中國發會新主委出現黑馬,由前中經院院長葉俊顯擔任,衛福部長由健保署長石崇良接任,兩屆奧運羽球男雙金牌得主李洋出任首位運動部長。行政院長卓榮泰28日在行政院會後,將率新成員向國人報告「AI行動內閣2.0」新隊形。但在野黨則批評,閣員小幅更動、換湯不換藥,「走馬燈式內閣」有何意義?

  • 政院宣布內閣異動16人! 最新改組名單一次看

    政院宣布內閣異動16人! 最新改組名單一次看

    在2波大罷免結束後,賴清德總統表示留任行政院長卓榮泰,但將內閣改組;卓則將於明天(28日)向國人報告「AI行動內閣2.0」的新隊形。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院長卓榮泰啟動行政團隊大規模調整,讓「AI行動內閣」執政團隊升級為2.0版,從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經濟部、運動部、衛生福利部、數位發展部、環境部、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以及僑務委員會,共有16位閣員調整異動。

  • 運動部》奧運金牌李洋接掌部長重擔 鄭世忠與黃啟煌擔任政次

    運動部》奧運金牌李洋接掌部長重擔 鄭世忠與黃啟煌擔任政次

    即將在9月9日成立的運動部,在這次內閣異動中也終於確定了部長人選,那就是由兩屆奧運羽球雙打金牌得主李洋接掌重擔,而兩位正次次長則是由現任體育署長鄭世忠以及運動科學中心執行長黃啟煌出任,然而不論是李洋或是鄭世忠、黃啟煌,都出自於國立體大,讓外界認為未來體育界將是國體大獨大局面,不少運動界巨擘深感不以為然。

  • 國發會劉鏡清請辭!深夜突發感謝信「工作到周五」 暴瘦7公斤出狀況

    國發會劉鏡清請辭!深夜突發感謝信「工作到周五」 暴瘦7公斤出狀況

    卓揆昨(26)日在立法院表示,如果是「部長加上次長」,他認為人數超過5人。盤點傳出名單,若包括9月9日掛牌新成立的運動部長與3名次長的話,此波改組高達10人以上,預計最快明(28)日宣布內閣新人事,下周一(9月1日)交接上路。

  • 體育署向行政院爭取19.6億預算 運科中心大樓119年啟動運營

    體育署向行政院爭取19.6億預算 運科中心大樓119年啟動運營

    教育部體育署爭取行政院核定19.6億元經費,推動「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大樓新建計畫」,完善培訓設施與研究空間,強化運科支援,全面提升我國運動競爭力,目標118年完成,119年運營。

  • 總統接見世大運代表團 盼選手汲取經驗備戰亞運

    總統接見世大運代表團 盼選手汲取經驗備戰亞運

    賴清德總統今(31日)接見「2025年第32屆萊茵魯爾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代表團」選手、教練及隊職員,肯定本屆世大運代表團奪得5金、13銀、7銅,獎牌榜名列世界第9,也感謝全體後勤團隊的支援,讓選手能全心投入比賽,為國爭光。賴總統也請選手們汲取本次經驗,充分休息,為接下來的名古屋亞運會等國際賽事做好準備。

  • 為成都世運代表團授旗  賴總統期許以運動壯大台灣

    為成都世運代表團授旗 賴總統期許以運動壯大台灣

    賴清德總統今(25日)出席「2025年第12屆成都世界運動會代表團授旗典禮」,祝福選手在賽場上盡情發揮,成功凱旋歸國。賴總統並指出,「運動部」將在今年9月9日「國民體育日」掛牌成立,代表政府有決心全力支持體育發展、選手培育、運動平權,支持所有運動選手在國際賽場上為國爭光,他期許以運動壯大台灣,讓台灣更強大。

  • 9月9日國民體育日運動部掛牌 Team Taiwan手勢成為LOGO

    9月9日國民體育日運動部掛牌 Team Taiwan手勢成為LOGO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15日於院會聽取「運動部籌備進度及視覺設計」報告,教育部報告運動部各項籌備進度,以運動壯大台灣為願景,用全新的概念推出:1新造、2翻轉、3推進的運動政策,透過1部1署3中心的組織架構,辦理全國運動事務,推動競技運動全民化、強化選手培育及權益保障、全民運動產業化發展運動經濟、推展臺灣品牌國際賽事加強運動外交。

  • 世壯運前哨戰!國科會先展現運動科技成果

    世壯運前哨戰!國科會先展現運動科技成果

    國科會跨部會推動「運動X科技行動計畫」,階段性成果自10日起在臺北市松山文創園區4號倉庫結合2025世壯運博覽會展出。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運動X科技行動計畫」運用科技來協助運動項目發展,結合無線通訊、AI感測技術、物聯網等軟硬體,建構智慧運動場館(Smart Stadium),透過個資保護的技術,將各個運動場域的運動數據,以科技化的方式導入雲端數據平台進行分析。

  • 促進運動產業 政院射四箭

    促進運動產業 政院射四箭

     立法院新會期開議後的重頭戲之一,是預計8月揭碑的運動部的發展策略。據了解,考量運動彩券為國家運動發展經費的重要來源,為使運動博弈產業獲得更多重視,政院已將《運動彩券發行條例》及《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修法列入新會期優先法案,藉以引資、完善運動彩券制度,透過運動壯大台灣。

  • 教育部體育署擴大運動科學輔助計畫 助基層選手精準訓練強化競技表現

    教育部體育署擴大運動科學輔助計畫 助基層選手精準訓練強化競技表現

    為推動運動科學普及基層運動訓練,教育部體育署積極辦理「補助運動科學團隊輔助基層選手實施計畫」,本年度核定補助24所大專院校,共34項運動科學支援計畫,預計將協助全台63所學校、949位學生選手,透過運動科學技術提升競技表現,並有效預防運動傷害。特別是在東部地區,國立東華大學、慈濟大學及國立臺東大學的申請計畫均獲補助,使偏遠地區的學生選手也能受惠於運動科學的專業輔助。

  • 倉促上陣 運動部恐揮空棒

    倉促上陣 運動部恐揮空棒

     中職退役球星周思齊7日點出在台灣史前博物館看到職棒傳奇名將郭源治文物的奇特現象,顯示我國體育最高行政機關敲鑼打鼓熱鬧「升格」為運動部,看似重視體壇及運動員,實則上路倉促,作為賴清德總統的競選政見,運動部組織法立法過程「先射箭再畫靶」,在「支持選手」的大帽子下無人敢擋,卻連形塑運動文化的願景和做法也沒有,這輛「拼裝車」上路後要駛向何方?實在大有疑問。

  • 立法院不只會打架!一年通過120案 新國會「成績單」總整理

    立法院不只會打架!一年通過120案 新國會「成績單」總整理

    第11屆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朝小野大,在野的國民黨團、民眾黨團在國會合作推動不少法律修正案、封殺人事案、刪減總預算,也引發民進黨團怒火,甚至有流血事件。《中時新聞網》整理本屆立法院第一、二會期的「成績單」,除了武鬥場面外,還通過哪些重要法案。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