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道路改造的搜尋結果,共10筆
高雄市林森二路約150公尺路段,近日因道路重新刨鋪後,將車道增設左轉專用道並畫設路肩,但前後路段車道皆無修改,車道沒有對齊讓用路人抱怨「更混亂」,甚至有逆向誤闖風險,民代呼籲道路改造應顧及整體一致性。對此,高雄市交通局回應,短期內將調整前後車道配置進行改善。
新版《財劃法》爭議延燒,賴清德總統16日與新北市長侯友宜同框出席淡江大橋合龍儀式,賴指出,修法後地方政府財政較佳,要扛起更多責任,既然發現問題,盼財政分配保留中央照顧地方能力。侯表示,中央與地方權責須畫分清楚,尚有345億元未分配,應盡快分配。
新北市三峽區北大國小上月汽車暴衝事件致3死12傷,台南市成功大學旁大學路3日也發生車輛暴衝致1死2傷事件,台南市人本交通促進協會15日上街宣講,倡議透過物理道路改造,讓車輛「被迫減速至時速30公里」,不再端賴駕駛守法,減少用路人風險。台南市交通局認為市區學校地點與臨路條件不一,難以統一限速,但仍持續優化校園周邊行人安全保護設施。
高雄鳳山區中崙路2025年3月底發生驚悚車禍,1名女機車騎士為閃避砂石車,摔進大排水溝,當下緊抱石墩才躲過死劫;在地民眾認為,中崙路太窄是釀禍主因,盼道路改造拓寬;民代表示,事發至今,市府到6月才擬定改善計畫,呼籲盡速施工;高市府回應,該處涉及多個單位管轄,目前會先做護欄加高,提升通行安全性。
高雄鳳山區中崙路2025年3月底發生驚悚車禍,1名女機車騎士為閃避砂石車,人從機車上摔進大排水溝多處擦傷,當時她緊抱石墩才躲過死劫;在地民眾認為,中崙路太窄是釀禍主因,盼道路改造拓寬;民代說,事發至今市府到6月才擬出改善計畫,呼籲盡速施工;高市府回應,該處涉及多個單位管轄,目前會先做護欄加高,提升通行安全性。
高市府交通局今年3月在三民區博愛一路首次導入「保護型自行車道」設計,讓自行車與人行道有效分流,但高市議員張博洋認為,目前僅完成同盟路至北平路段,短短160公尺形同虛設,建議整條博愛路都設置「保護型自行車道」,甚至可延伸至南高雄中山路,甚至參考日本岡山市「自転車歩行者道」,建置自行車道完整路網。
京華城案持續延燒,其中最具爭議的20%容積獎勵,讓綠營北市議員質疑,若未來法院認定該容積獎勵違法,合約明訂的回饋北市府8%、800平方公尺作為公益的空間恐生變,社民黨議員苗博雅也質疑,京華城僅認養公園、修路等低成本代價,就可以取得12%容積獎勵,「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暴利!」
台北市京華城案進入司法階段,回顧京華城案的核心爭議,即為20%的容積獎勵給予名目,台北市議員苗博雅17日在台北市議會工務委員會提出質疑,認為京華城僅花40萬元修1000平方公尺的道路、改造復盛公園並認養50年,就能藉此以「宜居城市」、「韌性城市」取得共計12%的容積獎勵,質疑低成本換得暴利。
高雄市左營區介壽路過去是左營海軍基地與自勉新村往來市區的重要道路,近年因陸續進行社會住宅、新台17線開發計畫,讓原有僅16米道路空間已不敷使用,高雄市工務局投入2.32進行拓寬,將以人本道路精神,拓寬為30米寬,擁有更多車道、人行道、停車空間等優質道路環境。
選戰倒數20多天,無黨籍苗栗縣二選區(山線)候選人曾玟學透過臉書發表政見,他提出山線10鄉鎮重點政策,北部應以頭份市為核心提升都會公共服務,南部要再造苗栗市為一縣之門面,廣大的鄉村地區,則要改善農業產銷的條件,維持基本生活人口,創造優質人流進入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