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遷徙路線的搜尋結果,共35筆
國民黨副主席張榮恭在專訪時表示,中國人的概念就是「民族認同」,中國人的表述就是「炎黃子孫」。先將「國家認同」存而不論,因為確實會有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與在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剪不斷、理還亂,主權與治權,重疊、分立的問題。而從「文化中國」的範疇切入,暫繞開「政治中國」,強調同根同源、血脈相連。
大陸出現觀鳥熱,人們透過用長焦鏡頭遠距拍攝鳥類,將目光由窄小的手機屏幕投向遼闊的遠方天空,契合了都市人遠離喧囂、親近自然、療癒身心的需求。大陸觀鳥愛好者約34萬人,社交平台上觀鳥話題閱讀與播放量破億。特別的是,觀鳥不再只是中老年的活動,年輕人同樣熱情投入。
大陸出現觀鳥熱,人們透過用長焦鏡頭遠距拍攝鳥類,將目光由窄小的手機屏幕投向遼闊的遠方天空,契合了都市人遠離喧囂、親近自然、療癒身心的需求。大陸觀鳥愛好者約34萬人,社交平台上觀鳥話題閱讀與播放量破億。特別的是,觀鳥不再只是中老年的活動,年輕人同樣熱情投入。
恆春半島今年天空很熱鬧,鳥類達人蔡乙榮今(27)日表示,灰面鵟鷹過境進入尾聲,本季恆春半島灰面鵟鷹過境數量累計突破10萬隻,赤腹鷹的過境數量本季累計超過40萬隻,恆春半島的2種主要過境猛禽,本季合計數量已破50萬隻,創下連續30餘年來調查的單季數量新高紀錄。
台灣位處東亞候鳥遷徙路線的樞紐位置,每年9至10月正值秋季過境高峰,冬候鳥也陸續南遷至台灣度冬,但根據農業部2013至2024年統計,12年間共救治58種、335隻候鳥,主要威脅來自肉毒桿菌毒素中毒與車輛撞擊,前者以濕地水鳥最常見,其中黑面琵鷺受影響最深;後者則反映日常交通已成候鳥存活的隱形殺手,這些數據不僅揭示候鳥面臨的生存挑戰,也意味著候鳥保育醫學已與氣候變遷、棲地安全及人類行為緊密相連。
台東縣太麻里鄉大溪社區自颱風豪雨以來,每到入夜時分,數以百計的飛鳥群聚在電線與電桿上,畫面壯觀如「鳥海」,但滿地鳥糞讓居民苦不堪言,直言「走路都要靠邊走」。專家研判,群聚鳥類為家燕,現正值南遷季節,台東及屏東縣可見其停棲。
對於生活在台灣的外省族群來說,回應你生命外的人,到底什麼是「故鄉」或「家鄉」,這是常充滿心理掙扎的難題。因為外省人的成長記憶與相應的生命特質就充滿著「兩岸性」,我們遙望著故鄉,常覺得有家歸不得;想念著家鄉,卻同樣覺得有家歸不得,因我們始終生活在台灣,並沒有更合適的因緣回到大陸的故鄉生活,但過去的眷村已經被拆除,更不再有家鄉,難道我們是「無根的存在」?
台中市大甲區30歲返鄉青年鄭程日,10年前曾罹患生殖細胞癌,在成功抗癌後取得碩士學位,並成為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2年前返鄉接手父親黑豬肉店舖,除推動行動餐車推廣家鄉日南社區文化,更延續母親社區共創理念,打造共生廚房,讓在地婦女包水餃創造收入,盼讓日南社區共榮。
我國生物多樣性亞洲第二,並且位處東亞澳洲候鳥遷徙路線的中心點,台灣暗空協會理事長林正修指出,政府在管制人工光害,這個遷徙鳥類最大危害方面,可說是「東亞最落後」,呼籲政府應積極對接國際機制,讓野生物種能與人類永續共存。
我國生物多樣性亞洲第二,並且位處東亞澳洲候鳥遷徙路線的中心點,因此推動許多保育政策並與國際接軌,但台灣暗空協會理事長林正修指出,人工光害為遷徙鳥類最大危害之一,但台灣在光害立法卻是「東亞最落後」,呼籲政府正視遷徙物種面臨的保育壓力,積極對接國際機制,野生物種與人類共享健康與永續的生態環境。
新北市貢寮田寮洋地區為熱門賞鳥景點,根據統計,當地現蹤的鳥類數量達367種,為全台之冠,而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全球易危物種(VU)的尖尾濱鷸及近危(NT)物種紅胸濱鷸也於本月現蹤,顯現當地保育的成果。
台東太平溪出海口泥灘地有豐富食物來源,可供候鳥補充體力,為後續的長程飛行累積能量,因此近日出現許多春過境的冬候鳥。其中1隻繫有黑白足旗、編號CC3的大濱鷸,引發鳥友好奇,經查證,是2020年在大陸上海崇明島繫放的大濱鷸。鳥友表示,台東到上海直線距離近千公里,CC3還有很漫長的飛行,祝福牠順利返回北國繁衍下一代。
想吃秋刀魚,可能得多付錢了。近年秋刀魚的漁獲量大幅減少,價格變貴。管理秋刀魚國際資源的「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orth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NPFC)今年年會今天(27日)落幕,會中料將通過決議秋刀魚漁獲量從現行數量減10%,到20萬2500噸。焦點在於包括日本、台灣和中國大陸等成員,能否就捕撈配額分配規則達成協議。
近日南部氣候回暖,以往中繼站雲林縣林內鄉在3月下旬才會看到爆量,但12日上午8時50分即已出現每分鐘319隻蝶,超過每分鐘250隻國道3號林內段外側車道封閉的標準,12日單日就有近5.6萬隻飛越。不僅寫下高速公路局最早封道讓蝶的紀錄,也是監測以來紫斑蝶最早的遷徙行動!
北台灣持續低溫,鳥友分享拍攝到來自遠方嬌客「白琵鷺及黑面琵鷺」造訪新北市五股濕地。有興趣的民眾可把握機會,準備相機到淡水畔遠眺這群難得的稀有嬌客。
為推動與支持台灣生物多樣性發展,玉山金控26日再次參與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活動,這次玉山志工跟隨學會的鳥類專家至北投進行鳥類觀察與記錄,透過親自上傳鳥類數據,落實公民科學並學習如何進行鳥類數量變化觀察。
桃園市野鳥學會從9月1日至9月30日,於虎頭山停機坪數鷹平台,每天早晨6時30分至9時的觀測,共記錄到5487隻赤腹鷹。與墾丁凌霄亭9月底記錄到的16萬隻相比,桃園的記錄僅占其3.4%,雖然比例相對較小,但這並未減弱虎頭山系作為赤腹鷹北台灣重要遷徙路線的地位。
花蓮縣秀林國中有超過9成學生為太魯閣族,校方自108學年度起推動「山林尋根」學校本位課程,帶著學生走入山林傳統領域認識族群文化,今年3月更在太魯閣族正名20周年紀念之際,攀登合歡主峰與奇萊北峰2座百岳,重溯先民百年前的遷徙路線,獲得登山教育推手獎最高殊榮「登峰卓越金推獎」肯定,也是宜花東第1所獲獎學校。
花蓮秀林國中有9成以上學生為太魯閣族,校方自108學年度起推動「山林尋根」學校本位課程,帶領學生走進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傳統領域認識族群文化,今年3月更在太魯閣族正名20周年紀念之際,重溯先民百年前的遷徙路線,獲得今年登山教育推手獎最高殊榮「登峰卓越金推獎」,是宜花東首間獲得該榮譽的學校。
泥灘地具有碳吸存、乘載高度生物多樣性的功能,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指出,台灣是候鳥遷徙的重要中繼站,泥灘地健全程度對東亞水鳥存續至關重要,研究發現,西海岸泥灘地自1950年代起因為大規模人為開發逐年減少,到2010年約58%泥灘地消失,全台僅存最完整泥灘地在彰化漢寶濕地、芳苑濕地及濁水溪出海口大城溼地,我國尤其在拓展綠色能源基礎設施,應避免泥灘地繼續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