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避險成本的搜尋結果,共503筆
金融股今年以來表現穩健,整體上市金融股上漲5.38%,對於明年整體金融業獲利展望,公股銀行高層指出,要觀察諸多風險因素,如美國貿易政策發展及其影響仍具不確定性、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走向與財政風險升溫、地緣政治及大陸產能過剩仍存等重大變數。
玉山金控將補齊金控版圖最後一塊的壽險拼圖,玉山金董事長黃男州難掩喜悅心情,形容「三商壽就像睡美人,只缺王子一個吻」。
公股金控研究部門分析,推薦銀行股大於壽險股,投資建議為銀行比重大的金控,可於第四季股價拉回逢低布局。對於第四季操作金融股訣竅,法人強調,對金融股投資的可著重在今、明兩年獲利展望相對樂觀,以及具備穩定盈餘配發率的優質標的。
為因應國內外情勢變化及國家發展需求,各國都在用政府力量加大投入策略性產業,降低地緣政治風險,包括美國政府直接入股晶片大廠英特爾。為協助台灣產業「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賴政府也提出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以引導國內外資金,投入國內產業發展及公共建設,為經濟發展挹注新的活水。
「花大錢避險」與「不花錢直球面對未來匯率波動」,讓壽險陷入兩難,現況是壽險業明顯偏向先止血,把避險成本降低。保險局28日公布保險業9月損益、外價金水位、避險狀況等數據,壽險業避險比重驚見降到60.1%,創有紀錄以來新低,不過,9月外價金也創下史上次高達3,419億元成了壽險業不砸錢避險的底氣。
「花大錢避險」與「不花錢直球面對未來匯率波動」總讓壽險陷入兩難,不過,現在壽險業明顯偏向先止血把避險成本降低。保險局28日公布保險業9月損益、外價金水位、避險狀況等數據,壽險業避險比重驚見降到60.1%,創有紀錄以來新低,不過,9月外價金也創下史上次高達3,419億元成了壽險業不砸錢避險的底氣。
大盤頻創新高,台股ETF熱力四射人氣旺,根據集保戶股權分散10月23日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台股ETF受益人數單周再增3.69萬人,統計總人數來到1,144.9萬人創下歷史新高,今年來增加122.32萬人等於台灣每兩人就有1人買台股ETF,顯示出台股ETF已成國人投資標配。
台灣將在明年實施保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ICS),金管會昨天公布過渡措施。壽險公會表示,台灣保險業資本的強化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壽險業對主管機關在制度轉型關鍵時刻展現監理智慧與產業關懷,極表支持。
三商壽(2867)自結前三季稅前淨利4.4億元,稅後淨利9.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16元。三商壽第三季每股獲利0.28元,一舉扭轉半年的虧損,主要因台股指數大漲,適度調節持股配置,提升權益類資產獲利,逢高實現資本利得;加上配合主管機關發布準備金暫行措施,與額外增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有效減緩台幣兌美元前三季大幅升值影響,第三季底淨值為408億元,淨值比更一舉提升至2.98%,非常接近法定標準,總資產達1.60兆元。
金管會ICS過渡措施出爐,市場高度關注。壽險業高層指出,金管會顯然給予極大的政策寬容,預料所有壽險公司首年都能順利「過關」,不過,仍要慎防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導致資本不足的壽險公司面臨困境,業者還是得努力充實資本自救。
壽險業今年業績亮眼,壽險公會16日公布,前九月新契約保費,除健康險年減6.3%獨憔悴、傳統型傷害險年增7.9%,其餘險種包括傳統型壽險、傳統型投資險與年金險等,全數呈兩位數增長;其中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熱銷2,958億元、年增30.5%。
國發會為私募股權基金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在私募股權市場冷颼颼下,國發會主委葉俊顯15日在「2025私募股權論壇」致詞時強調,所有的政策、建設,都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而台灣長年維持貿易順差和高儲蓄率,政府積極推動「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暢通投資管道、協助業者排除投資障礙,讓資金能更快速、有效地投入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與國家建設。
壽險每年有龐大避險成本遭立法院財委會立委質疑,為何國發會已有兆元投資計畫,壽險資金卻一直外流且連年重金避險。金管會主委彭金隆13日坦言,壽險業過去十年投入避險工具換匯成本高達新台幣2兆元,保險公司要花很多避險成本避帳上波動,現已在研議保險業財務會計公允表達,預計年底出爐,也會公開說明。
壽險公司常年花大額資金匯率避險,惟只要新台幣大幅波動就會有匯兌損失。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壽險業過去10年花了2兆元在解決匯率問題,金管會希望好好檢討一套制度,讓壽險業不需要因帳面波動作避險,預計年底前可提出解決方案。
台股強強滾創新高,投資氣氛持續熱絡,根據集保戶股權分散10月9日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台股ETF受益人數連續兩周增加,統計總人數來到1,133萬人,今年來增加110.58萬人。觀察今年來台股ETF受益人表現,以類型來看,十大人氣台股ETF中,高息型台股ETF共五檔上榜最多,顯示出台股高檔之際,對於相對穩健的高息型ETF相對受偏愛,另二檔主動式ETF也上榜成新寵。
壽險每年有龐大匯損遭立委質疑,為何國發會有兆元投資,但壽險資金卻一直外流且連年匯損。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指出,匯兌成本對應會有損益,那只是工具的成本,不是最終的損益,另外,保險公司需要的是固定收益,特別是公司債,台灣的債券市場規模相對小,然而,保險公司要花很多的避險成本避帳上波動,現在在研議保險業財務會計公允表達,預計年底出爐,也會公開說明。
台股頻創新高進軍2萬6,投資人逢高陸續獲利實現,根據集保戶股權分散至9月26日最新統計資料,台股ETF受益人數連續3週減少,統計9月份共減少9萬3991人,總人數來到1130萬3537人。統計今年以來台股ETF受益人增加107萬7701人。
自詡為「壽險園丁」的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順利連任後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壽險業將於2026年元旦接軌兩大國際新制,這是當前壽險公會最重要的任務,國內壽險業接軌要接得順暢、讓經營體質更有「韌性」,監理機關的政策就必須有「彈性」,才能形成最健康的「生態」。
最低工資連10漲,但對多數上班族卻無感,104人力銀行昨公布求職會員資料發現,2025年平均月薪中位數為4萬元,與2024年持平,若往前推6年,月薪中位數年增幅度從2.9%至8.1%不等,終結連6漲的上升趨勢。而明年度公教人員待遇凍漲,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批政府對公教員工的調薪態度,顯然完全不及格。
台股持續創高,今年以來台股基金績效猛,統計至9月15日,台股科技基金績效十強,年初以來報酬率皆達20%以上。投信法人表示,股市多頭時期更能凸顯經理人選股能力創造的績效價值,現階段可鎖定主動式台股基金、主動ETF、高股息相關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