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都蘭診所的搜尋結果,共11筆
為提升偏鄉醫療服務品質,台東都蘭診所獲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數位醫材跨域整合發展推動計畫」支持,執行「Hybrid care at home資訊整合模式」,整合多項創新數位醫材與智慧化系統,讓偏鄉急慢性病在宅照護更有效率、更精準。
台東縣牙醫師8成集中於市區,其中鹿野、大武、達仁及東河等4鄉甚至無牙醫,為此,東河鄉都蘭診所與市區全家牙醫診所合作,提供每周1次巡迴駐診,當地居民不必再遠赴30公里外的台東市就醫,也成為當地唯一牙科,不過,由於牙科診療所需設備昂貴且難以移動,因此部分設備仍需外界支持。
台灣在宅醫療先驅、都蘭診所所長余尚儒,因去年在台東縣池上鄉辦理農業職災健檢,而萌生創立全台首間以農村醫療為主軸的「池上好診所」,歷經1年多籌備,近日正式開幕,提供復健醫學及行動醫療服務。余尚儒表示,期盼未來結合地方創生政策,打造宜居的鄉村環境,減少人口外流。
台灣在宅醫療先驅、都蘭診所所長余尚儒,有感於農村醫療資源匱乏,在池上鄉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長梁正賢及各界支持下,經1年多籌備,創立全台首間專注農村醫療的「池上好診所」,日前正式開幕,提供復健醫學、行動醫療及遠距醫療等服務。
台東縣都蘭診所所長余尚儒打造台灣版「款待之家」,將閒置老宅打造成在宅醫療大本營,每年舉辦「診所祭」推廣在宅醫療服務。宜蘭縣羅東鎮維揚診所負責人陳英詔擁有全台少數專職在宅醫療團隊,執行急症治療同時陪伴家屬、病患勇敢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健保署今年7月1日起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目前全台共有162個照護小組,讓肺炎、尿路感染或軟組織感染而需要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的病患,可以選擇留在家裡或照護機構內接受治療。80歲潘伯伯家住台東縣長濱鄉,8月中旬出現血尿送醫並診斷為尿路感染,但住家到市區車程要2小時,經評估在家治療,每日護理師親自到宅照護,並在醫師視訊指示下施打抗生素,6天後病情順利改善。
為提升就醫可近性,健保署7月1日起實施「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目前全台共有162個照護小組可提供在宅急症照護服務。住在台東縣長濱鄉的80歲潘伯伯因高血壓、行動不便,是居家醫療照護對象,8月中旬出現血尿送急診,診斷為尿路感染,但住家距離市區車程要2小時,經評估在家接受治療,6天後病情獲得改善。
健保署將推動居家醫療的改革,導入科技工具,實現在宅住院的目標。由於國內給付條件尚未到位,在正式試辦以前,僅有零星醫療機構試行,台東的都蘭診所就是其一。56歲的林先生,照顧失智媽媽7年,因就醫不便,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接受居家醫療,診所醫師導入科技工具,為媽媽遠端監測呼吸、血氧,數據直接傳入醫療團隊Line群組,他感到非常安心。在醫療團隊照護下,媽媽也在家中安然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台東都蘭診所是全台第1間以「在宅醫療」為運作核心的診所,開業以來每年舉辦「診所祭」活動,宣傳推廣在宅醫療及相關服務,今年以「一起來歡唱」為主題,邀請社區居民、病友家屬同樂,健保署長石崇良也開金嗓展歌藝。
將推動居家醫療的改革,其一突破性作法是開放在宅急症照護。過去居家醫療適用對象都以穩定的慢性病患為主,但這些患者中,最常因感染問題後送醫院。健保署長石崇良預告,第1階段將開放感染症的患者在宅住院,讓抗生素、輸液、輸血都能在宅執行,預計最快明年第2季試辦,預算約7億左右,預估1年約1萬人次受惠。為提供民眾誘因,急性病房住院部分負擔,30日內負擔的比率為10%,而在宅住院的部分負擔則會壓在5%,每年支付的自付額上限也將低於8萬元。
台灣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將破2成,對醫療照護是極大的挑戰。面對人力不足、人口老化,健保署將推動居家醫療改革,從行動不便的慢性病、急性的感染症,到生命末期的安寧療護,通通在宅執行。健保署長石崇良說,為促成在地安老目標,未來將整合整個社區的資源,導入遠距醫療、穿戴式裝置輔助。由於醫護人員無法經常上門,藥物的開立將以長效為主,也開放家屬、照服員在訓練後,執行侵入性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