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推動居家醫療的改革,其一突破性作法是開放在宅急症照護。過去居家醫療適用對象都以穩定的慢性病患為主,但這些患者中,最常因感染問題後送醫院。健保署長石崇良預告,第1階段將開放感染症的患者在宅住院,讓抗生素、輸液、輸血都能在宅執行,預計最快明年第2季試辦,預算約7億左右,預估1年約1萬人次受惠。為提供民眾誘因,急性病房住院部分負擔,30日內負擔的比率為10%,而在宅住院的部分負擔則會壓在5%,每年支付的自付額上限也將低於8萬元。
石崇良表示,多數的居家醫療都以失能在家、穩定的慢性病患為主。即便使用呼吸器,也是病情穩定的患者。然而,這些患者一旦發燒、感染,也可能出現肺炎、泌尿道感染問題,必須送醫。
根據健保署統計,居家醫療中,在宅的患者約有6~8萬人,而在機構的患者則又12萬人,合計20萬人左右,絕大多數人都是因感染症而住院。石崇良說,經過幾次會議的討論和篩選,第1階段最適合在宅接受急症照護的是感染症,他們需要的處置多數是抗生素、輸液、輸血,這些處置也適合在宅試辦。
至於試辦的對象,石崇良說,在宅、機構的患者與醫護人員有長期的醫病關係,且機構本來就有護理人員,因此會以這兩類對象來優先辦理。他希望能讓大家慢慢有「家庭醫師」的概念,遇到急性病,也能在宅處理。
位於台東的都蘭診所,是全台第1家以在宅醫療為核心運作的診所。都蘭診所所長余尚儒指出,這幾年除居家醫療之外,診所也特別著重在宅住院,利用科技,讓在宅住院更便利。在「都蘭健康照護模式」中,所有居民、家屬都是最好的團隊。在宅住院時,需要的是很多的陪伴和照護,患者接受遠端照護時,家屬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些家屬能操作、協助監測數值,讓他們成為醫療團隊的夥伴,才能減輕醫療人員的負擔。
石崇良表示,為推動在宅住院的試辦,政府已核定7億預算。由於《通訊診療辦法》新法尚未上路,推動的時間點要搭配新法規,目前尚無法透過遠距醫療開立處方,還有限制,待新法規發布後即可試辦,預計最快要等到明年第2季。目前急性病房住院部分負擔,30日內負擔的比率為10%,為提高民眾在宅住院的誘因,在宅住院部分負擔會壓在5%,每年自付額上限也將壓在8萬元以下,具體數字待研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