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鄉村振興的搜尋結果,共196筆
由江西省台辦主辦,南昌大學、南昌職業大學等江西省各市台辦10日共同協辦的「贛台薈‧第二屆贛台青年短視頻創作大賽」正式開啟。此次大賽以「贛台同心 青春共影」為主題,宗旨為持續深化贛台兩地青年文化交流,推動兩岸青年以創新形式展現文化融合與社會發展成果,傳遞兩岸青年共同的家國情懷與時代精神。
第十七屆海峽兩岸電視主持新秀會「夢想新聲音」9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經過激烈交鋒後,中國傳媒大學楊俊鑫、杭州師範大學徐夢婷、台灣世新大學朱建楷成功奪冠獲頒「最佳新秀」的金牌榮譽,同時取得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的聘書,為兩岸傳媒人才注入新血。
10月29日「2025年休閒農業發展(海南)研討會」在海南澄邁縣舉行,本屆以「聚智創新、科技賦能休閒農業蝶變」為主題,匯集兩地專家學者與產業代表,共同探討休閒農業高品質發展與科技創新新路徑,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與鄉村振興。
2025年第十一屆「金飛燕」海峽兩岸微電影微視頻大賽入圍名單,10月1日在武漢揭曉,來自兩岸青年創作者的600多部作品中,選出60件入圍提名作品,進入最終角逐階段。
大陸央廣網25日報導,中國大陸文化和旅遊部最新發布數據顯示,根據大陸居民出遊抽樣調查統計結果,2025年前三季,大陸居民出遊人次49.98億,比上年同期增加7.61億,同比增長18.0%。
本周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習近平並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說明。會議後正式釋出《會議公報》不僅對中國未來五年國家發展方向給出戰略指引,也為明年即將啟動的「十五五」規劃定下主軸。在全球政經秩序重塑、中美博弈持續延燒、科技與綠色轉型壓力驟增背景下,「十五五」規劃的重要性與政策分量,甚至超越過去任何一個五年規劃。對兩岸關係與台灣未來布局而言,值得密切關注的,不僅是經濟走向,更是全局性的戰略定位與轉向。
2025「媒眼贛鄱‧風景獨好」兩岸新媒體交流活動10月14日在江西吉安登場。近20位兩岸新媒體人相聚贛鄱大地,通過行走、觀察與體驗,用鏡頭、筆觸與直播,感受綠水青山的生態之美,記錄歷史文化的厚重底蘊。
繼工商銀行率先出手「村改支」(村鎮銀行改制為支行)之後,日前大陸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金華監管分局發佈《關於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浙江永康農銀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設立分支機搆的批復》,同意農業銀行作為主發起行收購浙江永康農銀村鎮銀行並設立三家支行。
2025皖台優勢產業合作推進會9月20日在合肥登場,吸引來自長三角、閩粵及全國各地台商協會與企業負責人近180人與會。會中集中簽約製造業專案50件,投資總額高達169億元(人民幣,下同),規模比去年大幅成長,顯示安徽已成為台商布局的新熱點。
據澎湃新聞報導,今天(9月30日)大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發佈《全國社會保障基金2024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基金投資收益額2184.18億元(人民幣,下同),投資收益率8.10%。其中,已實現收益額436.51億元(已實現收益率1.64%),交易性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額1747.67億元。
2025「兩岸情·李莊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24日在四川宜賓李莊開幕。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會主委歐陽澤華,中國國民黨前代理主席、前副主席林政則,四川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劉曉晨,宜賓市委書記方存好等出席活動。本次活動以「江海相連·共繪華章」為主題,為期三天,匯聚海峽兩岸文化、經貿、學術、青年等各界代表330餘人共襄盛舉,共同參與系列文化、藝術、青年、經貿交流活動,共促兩岸及川台兩地交流融合。
「海峽兩岸森林康養與環境教育研究中心」9月19日上午在福建農林大學正式揭牌成立。這一機構的設立,是將生態保護、大健康產業及教育融合發展做結合,並希望透過兩岸的合作,使康養領域邁入全新發展階段,也為兩岸生態保護注入強勁活力。
據「中國鐵路」微信公號消息,大陸鐵路國慶中秋假期運輸自9月29日開始,至10月10日結束,為期12天,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2.19億人次,10月1日為客流最高峰日。今天起,鐵路12306開始發售國慶中秋假期運輸車票。
8月21日,第十三屆海峽青年薈‧2025年閩台甘國寶武術文化周在福建寧德的屏南縣開幕。這座平均海拔830公尺的生態小城,因一位歷史名將的傳奇事蹟,連接起閩台兩地的文化脈絡,成為跨海交流的舞臺。
據界面新聞報導,8月21日,大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近年來,在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下,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1-7月農產品網路零售額同比增長7.4%,縣鄉村物流配送網點不斷健全,農村地區共同配送規模持續擴大。
近年來,隨著短影音與直播平台普及,大陸農村地區興起一股「村播」熱潮。農民透過鏡頭銷售農產品、推廣鄉村旅遊,甚至傳授傳統技藝,不僅為鄉村經濟注入新活力,也重塑農產品流通模式。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3年6月,農村網民規模達3.01億人,農村地區網路普及率達60.5%。
3年前,隨著縣城燃起的足球熱,「村超」從泥土地踢到流量頂端,帶出今年「蘇超」熱潮,重拾大陸球迷信心,帶動旅遊、消費,助益地方經濟、鄉村振興,此模式的可持續性與後續挑戰,已成為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視窗之一。
7月9日至13日,2025海峽兩岸(上饒)高校「鵝湖會講」暨青年學生書院文化研習營活動在江西上饒舉辦。來自台灣多所大學的36名師生深入婺源、鉛山及上饒經開區等地,透過山水風光、歷史古韻與產業發展,沉浸式體驗贛地文化脈絡與現代化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