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金融包容性的搜尋結果,共22筆
因應數位金融趨勢及響應金管會「信託業務發展策略藍圖」,以數位技術強化信託服務功能,臺灣銀行首創推出「安養信託結合數位券」創新服務,成為全臺首家將數位券服務與信託保障機制整合的金融機構,連結數位支付與安養照護理念,協助民眾更方便支付各項費用,開啟智慧安養新時代。
金管會11月4日舉辦「114年保險業公平待客原則評核績優業者」表揚,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脫穎而出,榮獲「前25%績優獎」與「最佳進步獎」,為唯一獲得雙獎殊榮的產險業者,此項榮耀不僅肯定其長期落實公平待客原則的努力,更彰顯企業以客為本、打造金融友善環境的堅定承諾。
第一銀行秉持「顧客至上,服務第一」的經營理念,以公平待客為企業核心文化,今年第五度榮獲金管會績優肯定,且連續四年評比為前25%名單,彰顯保障消費者權益、強化金融服務品質與致力於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發展的卓越表現。
在新加坡盛大登場的TOKEN2049,讓全球目光再度聚焦於數位資產與金融創新的未來。其中最受矚目的議題之一,便是穩定幣(Stablecoin)的快速崛起。隨著美國天才法案的簽署,川普希望藉此將美國打造成虛擬貨幣的首都,利用加密貨幣技術來升級美國的舊金融系統,強調擁抱虛擬資產對促進經濟成長及維持技術領先的必要性,在全球金融版圖即將改寫之際,若台灣仍裹足不前,將在新一輪全球金融架構重整中被邊緣化。
玉山金控11日舉行法說會,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167.5億元,創歷年同期獲利最高,年增率達31.9%,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05元。玉山金董事長黃男州表示,玉山金近年獲利成長比率都相當高,2023年年增37.9%、2024年年增20.3%,今年全年更有望首度超過300億元。
數位金融發達時代,金管會首度發布「數位金融服務包容性指引」供金融三業依循。金融市場發展及創新處處長胡則華31日指出,為關注金融消費者及其使用者的需求,並考量數位金融弱勢族群的權益,金管會特別參考國際監理機關與組織所作報告等資料,草擬「數位金融服務包容性指引」草案並發布至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眾開講」,對外公開徵詢外界意見,預告60日內至該平臺提供建議意見。
融資租賃納管討論已存在數年,我國監理機關先前以融資租賃業業務屬民法消費借貸契約,而非法定金融業經營業務,而未將其納入管理。近因先買後付業務(Buy Now, Pay Later)業務興起,若干融資租賃業亦兼營此業務;後某電影主角以騎乘重機為樂,然因收入不足維持所需開銷因此使用BNPL,或因相關費用負擔較重難以負荷因而生之故事,後因媒體傳播遂受注目。以保護消費者角度觀察,渠等業務如何納管?應採如何標準?為納管考慮要點。
金融市場近來面對諸多的不確定性,國內外經濟環境劇變下,中小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身為後盾機構的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簡稱信保基金)更顯得重要。
合庫榮獲2024第十七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台灣百大永續典範企業獎及永續報告白金獎,繼奪下單項績效獎四項大獎後,再獲外界高度肯定。
彰化銀行致力推動永續發展,以實際行動落實普惠金融與公平待客精神,獲得主管機關認可,連續兩年獲頒微型保險類「保險輔助人組第一名」,於11月21日「113年度保險業配合政策推動各項業務頒獎典禮」中,由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頒獎,彰銀總經理周朝崇代表領獎,彰顯彰銀對弱勢族群的深耕關懷與社會責任承諾。
臺灣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吳自心在頒獎致詞提到,在評審本屆參賽作品,看到主辦單位所擘劃的金融科技發展藍圖下,各家金融機構在面臨創新與資安挑戰,以及因應日新月異的數位金融環境變化下,所展現豐碩的具體成果。
隨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2.0的正式發布,推動金融科技技術及應用,以提升金融包容性和數位金融的普及,已成為台灣金融服務發展的關鍵。工商時報連續四年主辦的「數位金融獎」評鑑,經過嚴格的初審和複審,於9月19日成功舉辦最終決審會議,並圓滿落幕。會議中,評審對入選作品進行深入討論,從181件參選作品中選出113件獲獎作品,旨在為各金融領域樹立標竿,推動台灣數位金融環境的發展。
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的概念逐漸被重視。在1990年代,以微額貸款的型態盛行於開發中國家,並獲得國際雙邊與援助開發機構的支持。作為我國官方援助機構,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早期已透過微額貸款計畫,協助開發中國家降低貧窮、促進經濟流動與成長,模式包括提供融資給當地的微型金融機構,例如在海地與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執行微額貸款計畫,或是透過提供政府貸款協助為數眾多的微貸機構,如在甘比亞的微貸計畫。
外銀持續關懷弱勢和永續發展理念,渣打銀行於20日舉辦「2025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記者會,宣布2025年1月12日首站台北馬拉松起跑,過去10年累計已募資1億1,4000萬元幫助視障朋友成功就業;星展集團的星展基金會為關懷弱勢的社會企業推出亞州商業影響力大獎,累計獎金1,700萬元新幣;滙豐銀行致力於溼地保育邁入第21年,捐贈總額逾1.84億元。
銀行發揮綠色金融影響力,不只是借錢給客戶而已,協助客戶減碳轉型、碳揭露,更成為金融業者的第一要務。
讓普惠金融更完整,成為社會安定的力量,是賴總統拋出的主要金融政見之一。金管會也於日前公布「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2023年的衡量結果,多項指標表現優秀,包括人均銀行及ATM數超越國際,而成年人有銀行帳戶比率高達92%,遠高於全球平均的76%,顯示在多年努力下,我國民眾在取得金融服務使用上相當便利,金融已經充分「普及」。
台灣大(3045)攜手富邦產險推出全台第一個整合電信APP的「創新型保險」,於今年初獲金管會核准,3月29日正式開放給台灣大千萬用戶使用,用戶透過「台灣大客服APP」,一站式申辦國際漫遊及旅平險,3分鐘快速完成。便捷的投保流程,加上受惠4、5月連假,帶動國人旅遊潮,創新型旅平險保單申辦量倍增,月增幅達180%,於4月底、僅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達成金管會要求在6個月內達到470件有效投保量,提早5個月達成試辦條件。
外交部邀請金融研訓院長黃崇哲赴紐約 ,在第68屆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年會(CSW)「女力之夜」演講。黃崇哲強調,普惠金融可以改善世界不平等加劇,透過更包容的金融體系實現雙贏,創建一個每個人都信賴的金融環境。
人工智慧(AI)技術近年來快速發展,並於各種領域大量運用,故有對人工智慧技術之影響提出樂觀預測者。甚有認為人工智慧技術採用,於未來將對全球經濟產生爆炸性影響。無可否認,人工智慧技術對於提高人類勞動力之邊際生產力具重要性,新技術為人類勞動力開闢新用途,擴大對生產的貢獻。或有認為教授、律師等具悠久性職業,將來亦可經由人工智慧所生新技術完成更多工作,並實現更有效率的生產流程。因此或有預測,甚而某些職業將會面臨淘汰之窘境。現今許多服務和生產工作之障礙在於靈活度、判斷力及知識綜整之不足,故將人工智慧技術運用於自動化作業之過程,未來可能勝任此類任務,將有助於大幅提高生產力。
2023年DJSI道瓊永續指數公布最新評選結果,第一金控於永續發展領域不斷以世界級標準自我精進,成果反映於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之表現上,連續六年入選最高等級「世界指數」成分股,亦連續八年入選「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且21個評選項目得分均高於業界平均,其中人權及金融包容性等2個項目獲得滿分,永續金融、勞工實踐指標、人權及金融包容性等4個項目排名更居同業之首,ESG執行成果相當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