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陪葬墓的搜尋結果,共18筆
據中新網記者21日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獲悉,該院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合作,對秦始皇帝陵木質建築結構遺存進行了首次系統性研究。這些遺存是瞭解秦帝國時期木材資源利用的關鍵證據,也能夠為資源動員、勞動力組織等問題提供重要信息。
大陸央視報導,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7屆世界遺產大會決議,將大陸申報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大陸世界遺產總數達到60項,保持世界前列。
「唐十八陵」為關中地區18座唐朝皇帝的陵墓,根據史書紀載,除了唐高宗、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外,其他17座帝陵盡數遭盜掘。然而,根據考古調查結果,唐玄宗李隆基父親唐睿宗李旦(662~716年)的陵墓「橋陵」,很可能也和乾陵一樣未遭盜掘,這座帝陵面積巨大,光是「內城」的面積,就比乾陵大將近4倍。
大陸央視12日報導,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7屆世界遺產大會北京時間7月11日晚上通過決議,將大陸申報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大陸世界遺產總數達到60項,保持了世界前列的位序。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為唐朝第2任皇帝,其開創了「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上評價最高的皇帝之一,其駕崩後葬於陝西省咸陽市禮泉縣九嵕山上的昭陵,該陵為唐朝首座「依山為陵」的帝陵,擁有上百座陪葬墓,且據傳東晉書法大師王羲之的《蘭亭序》就在墓中,但根據史書記載,昭陵曾在五代時期遭到盜掘。
秦始皇陵位於大陸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為中國第1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2013年時,考古隊曾在鄰近秦陵的區域發現大批陪葬墓,墓中屍骨殘缺不全,疑似是秦始皇的嬪妃們,而大陸專家也對當中出土的1具頭骨進行面貌復原,發現這名嬪妃有著濃眉大眼、高挑鼻樑。
西夏,由黨項人李元昊於西元1038年建立。史書記載,李元昊授命大臣野利仁榮仿借漢字的造字方法,創造了近6000個西夏文字。西夏黨項人遭蒙古全殲滅族後,元朝沒有修撰西夏史。由於史料匱乏,西夏文神秘難解,西夏歷史撲朔迷離。
新華社報導,作為20世紀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之一,西夏陵讓人一窺持續近兩百年王朝歷史面貌,9座帝陵、271座陪葬墓、5.03公頃北端建築遺址、32處防洪工程遺址,連同陵區發現7100餘件建築構件,共同勾勒恢弘西夏陵。
位於大陸陝西省境內的唐18陵,為除唐昭宗、唐哀帝(昭宗葬於洛陽,哀帝葬於菏澤)以外所有唐朝皇帝的陵墓,其中,唐僖宗李儇(862年6月8日~888年4月20日)的靖陵是18座帝陵中,唯一進行過考古發掘的陵墓,與唐太宗、武則天雄偉的陵墓相比,他的陵墓相當小,且墓中的棺床,竟是使用唐高宗、女帝武則天合葬的乾陵的陪葬墓墓碑改造而成。
秦始皇陵位於大陸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為中國第1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2013年時,考古隊曾在鄰近秦陵的區域發現大批陪葬墓,墓中屍骨殘缺不全、狀態恐怖,由於《史記》曾記載,秦二世即位後曾大肆屠殺秦始皇後宮,專家由此推測,這些屍骨的主人就是當年的受害妃嬪們。
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前的「五代十國」時期,軍閥林立,大唐秦王李茂貞(856年~924年)即為其中之一;李茂貞死後葬於「大唐秦王陵」,為1座夫妻「合葬但不同穴」之墓。其中,李茂貞夫人劉氏地宮裝飾極為精美,內部還有1座兼具防盜和裝飾功能的端門,十分特殊,考古隊發現時為此挖掘一條隧道繞過、以免破壞它。除此,該墓也有1扇經過特殊設計的防盜石門,可惜最後此墓「還是被盜」。
秦始皇陵除了氣勢磅礡的兵馬俑以外,在其餘陪葬坑中也挖掘出許多秦人的娛樂用品,大陸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指出,其中一座陪葬坑出土了一個「銀蟾蜍」,根據學者的研究考證,推測銀蟾蜍的用途應為放置假陽具的器物。
中國考古界最大規模的歷史遺跡非秦兵馬俑莫屬,它也是聞名全球的超大型、年代極久遠的考古寶藏。雖然經過大量人力與物力投入挖掘與研究,但目前已知的成果估計只佔整個兵馬俑的一小部份,許多研究也還未解開兵馬俑的歷史謎團。其中最為考古學家津津樂道並引起爭論的謎團有二:兵馬俑是為誰陪葬?史書何以未曾記載此一超大型建築工程?
2024年是秦始皇兵馬俑發掘50周年,9月8日「秦兵馬俑考古發掘50周年暨秦始皇陵大遺址保護研究國際會議」在陝西西安召開,「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國——秦始皇陵考古發現展」也同時開幕,秦始皇帝陵考古發現首次集中對公眾展出。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今天,大陸國家文物局在安徽淮南發佈「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聚焦武王墩墓考古新發現,在武王墩墓椁盖板上发现文字近千字。武王墩墓地位於安徽省淮南市,現存主墓(一號墓)、墓園、車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遺跡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6日指出,從2013年開始秦陵外城西側9座大、中型墓葬中的1號陪葬墓進行持續發掘,尤其發現墓主等級極高,是帝陵規制下的「帝國第一陪葬墓」。目前已基本完成墓道、墓室和3座車馬陪葬坑的發掘,取得重大考古收穫,並出土大量陶器、銅器、玉器、鐵器以及金銀質地的小型明器(陪葬品)等。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6日指出,從2013年開始秦陵外城西側9座大、中型墓葬中的1號陪葬墓進行持續發掘,尤其發現墓主等級極高,是帝陵規制下的「帝國第一陪葬墓」。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墓道、墓室和3座車馬陪葬坑的發掘,取得重大考古收穫,包含出土大量陶器、銅器、玉器、鐵器以及金銀質地的小型明器、5組車馬等。
大陸江西靖安縣一座小山出土春秋時期古墓,葬有47具年輕女性的屍骨,詭異的是,死者是同時喪命後下葬,考古人員挖掘時還發現腦髓,骨頭呈現烏黑色,有些遺骸上冒出綠色結晶體,專家們看了匪夷所思,目前推測這可能是一座陪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