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陳翊庭的搜尋結果,共25筆
香港特首李家超17日宣讀2025年施政報告,表示要從股市、債市、黃金市場、大宗商品及家族辦公室五大領域著手,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股票市場方面,他特別提到要探索縮短股票結算週期至「T+1」。據稱相關基礎設施有望在今年底準備就緒,消息激勵恒生指數17日大漲469.88點、漲1.78%,收報26,908.39點,創近四年高。
據《證券時報網》報導,9月5日,在「2025香港交易所未來科技峰會」上,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透露,今年前8個月,港交所新股融資總額達1345億港元,同比增長接近6倍,其中A+H上市模式佔上半年總募資額的七成,體現了大陸與香港市場的聯動。
港交所最新的IPO發售與定價機制改革於4日上路。新規除了強化專業投資者在新股定價中的話語權,上市公司在新股認購的分配上也提高靈活性,降低新股陷破發窘境。
繼股票型 ETF 之後,香港於29日迎來首檔伊斯蘭國債 ETF —「Premia 中銀香港沙特伊斯蘭國債 ETF」,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該 ETF 首日上漲近 2%,收在 82.48 元港幣,成交量 6,300 股,成交金額約為 51.98 萬元港幣。
中國電動車電池龍頭寧德時代20日在港股首度掛牌表現亮眼,股價收盤勁揚16.43%,尤其是在今年1月被美國國防部列為「涉軍企業」,以及中國經濟放緩之際,仍成功募得46億美元,為今年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首次公開募股(IPO),進一步提振其他中企赴港募資的信心。寧德時代也成為中國首家在A股和H股均上市的動力電池公司。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執行長施維莫(David Schwimmer)表示,2024年在倫敦辦理股票首度公開發行(IPO)量大減,並非倫敦的魅力不再,這是從美國到亞洲都遇到的全球性問題。專家認為,今年IPO市場將會復甦。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日前表示,香港證監會與港交所正在研究調整現有上市規則。香港希望為包括深圳企業在內的中國大陸公司,籌集資金提供進一步的便利。香港證監會和香港交易所今年稍後將宣布修改計畫,旨在降低籌資門檻、優化市場結構及改善公司治理,以吸引更多「A+H」及國際企業上市。
第18屆亞洲金融論壇13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開幕,本屆會議以「啟動增長新引擎」為主題,邀請逾百位全球政商領袖、金融專家、知名經濟學家等,探討如何在當前全球局勢中尋求增長的新引擎,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都將出席並發表演講。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26日表示,目前,滬深港通已經成為國際投資者交易和持有大陸A股的主要管道,有將近77%的外資透過這個管道持有大陸股票。
港交所23日中午公告,2024年第三季營收年增6%至港幣(下同)53.72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淨利年增7%至31.4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前三季營收(159.93億元)及淨利(92.7億元)為歷來第二高,僅次於2021年前三季的紀錄。
針對近期港股市場波動,投資者對於資金「出入要快」的訴求越來越強烈一事,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近日表示,計畫2025年上半年發表白皮書,探討把香港現貨股票結算周期從目前的交易日後兩個營業日(T+2),縮短至T+1的可行性,目標是先讓市場展開客觀及詳盡討論。
大陸家電巨頭美的集團17日登陸港交所,按發行價港幣54.8元,發行5.66億股計算,IPO集資淨額達港幣306.68億元,超越2021年5月上市集資港幣283億元的京東物流,成為近三年多來香港集資額第一大新股。若美的最終全數行使超額配售權,集資額將達港幣358.8億元左右,可望成為今年內全球第二大IPO。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25日出席港交所未來科技峰會致詞時表示,受惠市場回暖和不斷改革市場,新股市場已有復甦跡象,截至24日,正處理106起新上市申請。2024年以來香港已有40檔新股上市,數量排名全球第三。
港交所旗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正考慮在香港設立金屬交割倉庫,以加強與大陸金屬市場的聯繫。LME行政總裁張柏廉(Matthew Chamberlain)27日表示,新倉庫的選址需要考量法律、稅務等合規因素,已委託第三方進行可行性研究,希望年內有新進展。
香港《明報》報導,美智庫建議華府,重新檢視對香港政策,對於懲罰、撤出、接觸等三大選項,認為一味懲罰,只會反效果。此外,香港交易所9日透露,中沙企業在香港及沙烏地阿拉伯上市,指日可待。
2月9日這一天,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昇通知董事會,由於交接工作進展順利,加快管理層接班進程符合港交所利益,因此他的任期,將提早至2月29日完結(任期原定5月結束)。隨後不久,現任聯席營運總監陳翊庭確定3月1日接任行政總裁,任期三年至2027年2月28日,成為港交所的首位女性行政總裁,她將如何扭轉乾坤、重振昔日的港股輝煌,讓人拭目以待。
港交所2月29日公布最新財報,2023年全年的淨利達港幣118.62億元,年增17.7%,創下史上次高,僅次於2021年的紀錄。不過2023年第四季的淨利港幣25.97億元,年減12.82%遜於預期,拖累港交所港股表現,29日收跌0.82%報港幣242.8元。
港交所29日公布最新業績報告,截至2023年底止全年業績,股東應占溢利為118.62億港幣,年增17.7%,為歷來第二高,僅次於2021年的紀錄;每股基本盈利9.37港幣。
14日是香港股市龍年首個交易日,受到美國通膨數據欠佳引發美股13日大跌情緒拖累,港股三大指數14日均開低逾1%。直到上午10時30分,港股發起反攻,盤初一度跌超過2%的恒生科技指數率先翻漲,國企指數、恒生指數陸續跟進止跌反彈,終場分別收漲2%、1.5%、0.84%。
農曆新年假期過後,2月14日為港股首日開市,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在新春開市儀式上致詞。被問及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最新撰文憂慮「香港已完」說法,史美倫表示,近30年不少人都多次看淡香港,但每次香港都可以再創高峰,不同意「香港已完」的說法。她重申,香港市場基本面依然強勁,相信宏觀環境改善將令投資者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