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電流的搜尋結果,共714筆
隨著全球電力需求攀升與製造業對連續供電的高要求,強化電網韌性和防範工安事故已然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兩大關鍵基石。奇裕企業在日前Energy Taiwan 2025展會發表市場獨有的「電盾漏電安全保護裝置」,旨在透過精準處理電力系統中的漏電流,達成強化電網體質、將能量回補電網的目標,同時為高科技產業建立「二次保障」工安防線,有效解決傳統電力系統的安全與效率痛點,引起高度討論。
800VDC引爆AI伺服器高電壓大電流檢測需求,穩得(6761)土城實驗室因可全面支援AI伺服器電源/散熱/BBU等大型電力設備產品測試與認證服務,獲美系CSP廠/國內ODM大廠及電源大廠青睞洽談下單,預計12月開始貢獻業績,隨著土城實驗室加入,穩得預估,2026年實驗室營收佔比可望攀高至20%到25%,穩得亦樂觀看待2026年營運,預期2026年毛利率有望突破40%,獲利可望較今年大幅成長。
長庚大學與明志科大今年首度聯展2025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精選五項具代表性的創新研發成果,涵蓋綠能應用、智慧系統與永續技術等領域。兩校期望深化與全球產學界的交流互動,拓展技術合作與國際鏈結契機,展現台灣高教科研能量與跨校協作的創新動能。
宜蘭縣南澳鄉東澳車站今(5)日上午10時40發左右發生一起驚險意外,一名55歲簡姓外包施工人員於鐵路旁作業時,不慎接觸到火車車道高壓電線,瞬間遭2萬5千伏特電流電擊,全身嚴重燒燙傷。
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藍彥文、陸亭樺教授領導研究團隊,成功以「渦旋光」實現多階光電記憶,開創以光為核心的儲存新技術。研究成果以〈Orbital angular momentum–driven multistate photomemory〉為題,刊登於2025年10月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 Advances》,展現台灣在光電與二維材料研究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隨全球電力需求攀升與製造業對連續供電的高要求,強化電網韌性和防範工安事故已然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兩大關鍵基石。
美中角力下的半導體禁令事件—安世半導體(Nexperia)日前傳出已獲得「符合條件的出口豁免」,得以恢復向部分海外客戶出貨,受此消息影響,台廠相關轉單受惠業者晶焱(6411)、強茂(2481)等3日股價重挫。不過,功率元件業者透露,這次「條件式解禁」遠非危機解除,反而進一步鞏固國際大廠加速推動去風險化的產業挪移;長期來看,全球功率元件供應鏈版圖仍將逐步洗牌。
實力派女聲閻奕格(格格)2025重新出發,以全新單曲〈戒不掉你的愛〉強勢回歸。在製作期間,格格接演了音樂劇《囍宴》,她先進錄音室錄了一個版本就進劇組排練和演出,中間隔了1個多月才再次進錄音室,隔了這段時間,她對歌曲想呈現的氛圍又有了不同的想法,重新調整了曲速,從頭再錄了一遍,終於完成又爆裂又極具情感的〈戒不掉你的愛〉,她笑說:「這首歌是我製作時間拉最長的一首歌。」希望這首新歌可以讓大家感受到歌詞裏不服輸跟戒不掉的力量。
半導體製程競賽持續升溫,台積電次世代2奈米進展順利。繼蘋果預定成為首批導入N2製程的客戶,行動晶片雙雄高通(Qualcomm)與聯發科亦加快導入腳步,同步採用強化版N2P製程,帶動台積電A16製程量產時程提前。供應鏈傳出,A16最快將於明年3月展開試量產,顯示台積電已進入摩爾定律2.0新階段。
隨著全球節能減碳和環保意識抬頭,電動車普及率持續攀升,但電動車因零件構造、維修與傳統燃油汽車不同,相關風險與傳統燃油汽車的差異日益顯著。華南產險繼去年9月推出電動車專屬保單後,日前將專案再升級,推出「電動車乙式車體險」網路投保專案,多達十多項的保障內容,提供電動車主更完整的愛車保障。
面對AI與半導體產業快速擴張,全球用電需求急遽攀升,能源缺口與滅破壓力同步增加。根據美國華爾街社論分析,AI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正推升美國電力系統至危機邊緣,各國淨零政策與再生能源轉型之間的落差,也讓穩定供電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2025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格斯科技、台灣新智能、長庚能源三家國內鋰電芯廠同台競技,格斯科技(6940)在1樓I1010展位,今年主打二款儲能系統-PowerCore 520V/300kW UPS高壓備援電池系統及線條流暢、造型美觀的15度電家庭儲能設備。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29日登場,亞力(1514)全新系列太陽光電變流器、大電流直流快充充電樁、表後儲能系統等三大綠能產品令人眼睛一亮,展現亞力綠能系統貼近市場脈動,策略靈活,統合企業資源,快速搶占國內能源轉型綠能新商機。
台智電公司代理總經理邱玉典表示,2030年企業綠電需求至少480億度,但在半導體及資料中心推升下,到2040年需求即高達1000億度以上。而2030年預估可能進入市場供給約為560億度,但地面型光電開發因爭議性及難度愈來愈高,因此對未來綠電開發及供給的挑戰不小。
全球AI技術加速各行業轉型步伐,同時也帶動用電需求增長,為此,完善的智慧化電網韌性不可或缺,不僅能穩定支撐產業用電,更可開啟新興商機。根據經濟部統計,2024年我國發電、輸電及配電機械業產值達1195億元,創下歷年新高,顯示市場前景可期。為促進產業交流與技術創新,工研院攜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於29日舉辦「智慧電網×韌性未來:AI驅動之產業契機研討會」,邀集台電、台達電子、加雲聯網、工研院等專家,共同探討電網韌性強化的技術與商機,即在天災情境中,如何透過緊急電力供應系統維持通訊與網路運作,確保關鍵基礎設施的穩定與安全。
半導體測試介面廠精測(6510)今(29)日召開線上法說,總經理黃水可表示,受步入淡季影響,預期2025年第四季營收可能小幅下滑,但毛利率可望持穩目標區間高檔,並對2026年展望維持審慎樂觀、目標維持雙位數成長,毛利率維持50~55%目標區間不變。
台南市李姓男子去年2月2日凌晨疑因詐騙黑吃黑債務談判破裂,遭電擊凌虐致死。一審經國民參審後依傷害致死罪判處主嫌曾仁宏、張峻嘉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共犯黃信雄、李家瑞分別判刑14年6月、14年。4人不服上訴,台南高分院28日判決駁回,還可上訴。
半導體晶圓測試解決方案廠漢測(7856)9月17日以參考價100元登錄興櫃交易,當日一度飆漲657%至757元,隨後持穩515~631元高檔區間,今(28)日開高6.21%後再度大漲14.58%至739元,蓄勢突破757元前高,早盤維持逾10%強勁漲勢。
AI與高效能運算(HPC)浪潮推升先進封裝與測試需求,測試設備大廠鴻勁精密(7769)看好高階測試需求將持續延燒,公司指出,目前AI HPC與ASIC應用已占營收比重約7成,為主要成長動能,目前訂單能見度約達六個月,隨AI晶片進入高瓦數、高熱密度時代,主動式溫控(ATC)與系統級測試(SLT)設備將成為下一波擴產重點。
全達(8068)旗下子公司DARA達拉電能宣布即將在LINE中推出「DARA GO」專屬的LINE MINI APP,並於LINE台灣年度記者會中會搶先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