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預防保健的搜尋結果,共275

  • 幼兒專責醫師顧到6歲 嘉惠百萬童

    幼兒專責醫師顧到6歲 嘉惠百萬童

     少子化成國安危機,為幫助兒童好好長大,衛福部目前推動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提供疫苗注射、篩檢、兒童發展的評估,除可及早發現遲緩兒,亦可揪出疏忽、受虐的幼兒,通報社會安全網,落實「0~3歲幫你一起顧」。衛福部長石崇良8日出席台灣醫學週時透露,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將擴大至6歲,讓學齡前的孩子都能被接住,預估嘉惠100萬名小朋友,上路日期尚未定。

  • 幼兒專責醫師擴大至6歲 百萬小朋友受惠

    幼兒專責醫師擴大至6歲 百萬小朋友受惠

    少子化成國安危機,為幫助兒童好好長大,衛福部在薛瑞元任內推動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提供疫苗注射、篩檢、兒童發展的評估,除可及早發現遲緩兒,亦可揪出疏忽、受虐的幼兒,通報社會安全網,落實「0~3歲幫你一起顧」的目標。衛福部長石崇良今(8日)出席台灣醫學周活動時透露,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將擴大至6歲,讓學齡前的幼兒都能被接住,預估嘉惠100萬名小朋友,上路日期尚未定。

  • 無痛大腸鏡優免就醫 揪腸道息肉助弱勢民眾守護健康

    無痛大腸鏡優免就醫 揪腸道息肉助弱勢民眾守護健康

    大腸癌是國人常見癌症,早期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為降低弱勢民眾就醫障礙,大千綜合醫院推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無痛麻醉大腸鏡優免方案」,並與苗栗縣衛生局合作,幫助低收入林姓男子完成檢查,順利確認腸道健康。

  • 別把AI當醫師!台大公衛研究:3大模型臨床表現低於60分

    別把AI當醫師!台大公衛研究:3大模型臨床表現低於60分

    不少民眾習慣透過AI尋求預防保健、醫療資訊。台大公衛學院副教授、玉山青年學者李達宇今(6日)發表一項7月刊登於《npj Digital Medicine》的研究,針對ChatGPT、Claude、Gemini3大主流模型在中風照護資訊的提供表現進行系統性評估,發現這些語言模型的臨床表現都低於60分,提醒民眾別把AI當醫師,緊急情況下的微小誤判,也會危及生命。

  • 八德長榮醫院力拚117年啟用 提供278床全方位醫療照護

    八德長榮醫院力拚117年啟用 提供278床全方位醫療照護

    桃園市八德、大溪等區迄今仍無大型綜合醫院,急診患者需跨區送醫,導致延誤黃金治療時間,市府力拚爭取市立醫院,將落腳於霄裡並於民國122年完工。而八德區也將新增八德長榮醫院,工程預計於117年第一季完工,並於117年第二季正式啟用,新院落成後,將大幅提升八德地區醫療量能,提供更即時、全面的照護服務,縮短民眾就醫距離。

  • 台南免費肝炎篩檢開跑 暖心企業回饋鄉里保肝顧健康

    台南免費肝炎篩檢開跑 暖心企業回饋鄉里保肝顧健康

    據衛福部統計,肝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二位,每年奪走上萬條人命。為照顧台南佳里、七股地區民眾的健康,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結合積餘慶信託基金愛心善款與台南市政府合作,2日上午在台南市北門高中舉辦免費肝炎、癌症指數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並早期接受檢查發現病源治癒的病友分享經驗。

  • 《百大醫言堂》上線  賴清德:從治療導向轉為健康導向

    《百大醫言堂》上線 賴清德:從治療導向轉為健康導向

    賴清德總統今天出席《百大醫言堂》上線啟動典禮指出,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從今年再升級,將免費健檢年齡下修到30歲,到今年7月已有超過21萬國人受惠。今年創立「癌症新藥基金」,規模是100億元;癌症篩檢預算也從28億元提高到68億元。這些政策不僅要改善醫療現場環境,提升整體醫療品質,更要從「治療導向」轉為「健康導向」,讓每一分健保與長照資源,都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 新北辦潔牙觀摩 全國38國小競賽

    新北辦潔牙觀摩 全國38國小競賽

     為養成學童餐後潔牙良好習慣,降低齲齒發生率,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新北市牙醫師公會與新北市衛生局、教育局28日合辦「2025全國國小學童潔牙觀摩活動」,全國共38所國小學童參加,活動內容包括筆試、牙刷及正確使用牙線、牙菌斑檢查等,最終由新北市三峽區大成國小與台南市東光國小榮獲本年度總冠軍。

  • 屏東健康博覽會將縣立體育館變身全齡健康生活展場

    屏東健康博覽會將縣立體育館變身全齡健康生活展場

    第三屆屏東健康博覽會昨日(24)日在縣立體育館隆重登場,這次主辦單位屏東縣政府以「食、醫、住、行、育、樂」六大主題展現推動在地醫療服務、AI智慧等多元照護,活動除健康市集、親子舞台劇、健康篩檢、無毒家園親子同樂探索營、健康趣味闖關、在地社區具特色的攤位成果展外,現場亦有「名人講座」邀請張益豪健康2.0醫師及衛生所醫師群演講多面向主題,強化「預防從生活做起」防治觀念,分享健康秘訣及知識,將近6小時的活動將體育館變身為全齡健康生活展場。

  • 流感、新冠共伴增危險!專家籲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流感、新冠共伴增危險!專家籲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今年流感提早進入流行期,流感最常見併發症為肺炎,而「肺炎鏈球菌」是導致肺炎主要原因。今年全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累計達270例,創近6年同期新高,專家指出,流感或新冠患者若感染肺炎鏈球菌,住院及死亡風險均大增,呼籲65歲以上長者、19至64歲高風險族群,應及早完成兩劑肺鏈疫苗接種。

  • 大樹、寶泰結盟 攻寵物照護商機

     搶攻千億寵物商機,寶泰(7850)旗下高端寵物照護品牌「Mon Chou Chou(萌茱茱)」將進駐大樹(6469)門市,預期在未來2~3年內為寶泰帶來營收成長。

  • 台東衛生局「保健達人」園遊會 近800人闖關學健康

    台東衛生局「保健達人」園遊會 近800人闖關學健康

    台東縣衛生局今(18)日舉辦「我是保健達人」園遊會,結合健康知識、親子互動與趣味體驗闖關遊戲,吸引近800名民眾熱情參與。代理副局長林郁文表示,預防勝於治療,衛生局推動多達7項免費癌症篩檢,呼籲民眾踴躍檢查、守護健康。

  • 更年期女性5.5萬人有代謝症候群 「F4」守則逆轉健康風險

    更年期女性5.5萬人有代謝症候群 「F4」守則逆轉健康風險

    更年期女性因荷爾蒙變化,易導致三高、腰圍過粗、好膽固醇不足等。國健署預估,在45~55歲女性中,約5.5萬人有代謝症候群,應被收案,但目前僅近2.7萬人加入計畫並完成3次追蹤。專家直言,接受照顧的人數,與實證醫學所推估人數差得很遠,提醒民眾善用資源,逆轉代謝症候群。

  • 打疫苗、做篩檢 點數可換健康幣

    打疫苗、做篩檢 點數可換健康幣

     癌症是國人第一大死因,及早篩檢、及早發現,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但國內的癌症篩檢率一直「撞牆」,難以提升。衛福部長石崇良透露,將推出「健康幣」,鼓勵民眾打疫苗、做篩檢累積點數,折抵運動中心、保健食品等費用,力拚明年第1季上路。

  • 衛福部推「健康幣」 篩檢、打疫苗集點折抵健身、保健食品費

    衛福部推「健康幣」 篩檢、打疫苗集點折抵健身、保健食品費

    癌症是國人第一大死因,及早篩檢、及早發現,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然而衛福部發現,我國的癌症篩檢率一直「撞牆」,難以提升。衛福部長石崇良今透露,將推出「健康幣」,政府跨部會合作,結合民間業者,讓民眾打疫苗、做篩檢,甚至自費檢查,都能累積點數,折抵運動中心、保健食品等費用,力拚明年第1季上路。

  • 流感疫苗開打1周近130萬人接種 陳美鳳籲左流右新一起打

    流感疫苗開打1周近130萬人接種 陳美鳳籲左流右新一起打

    流感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公布,左流右新疫苗10月1日開打至今,截至昨日共一周,流感已打近130萬劑、新冠35萬劑,皆為去年同期約2倍。雖然國內新冠疫情仍處低點,但專家指出,鄰近國家如日、韓新冠嚴重流行中,且新冠重症風險比流感高2倍,呼籲民眾流感、新冠疫苗共同施打。

  • 全台近半遲緩兒逾3歲才發現 新北兒童聯評量能不足遭質疑

    全台近半遲緩兒逾3歲才發現 新北兒童聯評量能不足遭質疑

    全球約有8%的5歲以下兒童出現發展遲緩,但台灣僅不到3%,並非兒童發展狀況特別優異,而是鑑定能量不足。新北市議員彭佳芸3日針對「新北兒童發展評估量能不足」提出質詢,彭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新北市連自己訂定的初評及複評目標值都無法達成,兒童聯評量能與市民實際需求仍有非常大的落差,在人力和預算上應該趕緊補足缺口。

  • 2025年國際乳癌防治月 WHO籲:應重視早期篩檢

    2025年國際乳癌防治月 WHO籲:應重視早期篩檢

    世界衛生組織 (WHO) 訂定每年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旨在提升大眾對乳癌的認知、強調預防與早期篩檢的重要性,並鼓勵女性參與乳癌篩檢。國民健康署自114年起,亦將乳癌篩檢年齡擴大到40至74歲婦女,呼籲符合條件的女性民眾定期篩檢,守護自己的健康。

  • 30歲起注意!每3人有1人代謝症候群 不理恐增6倍中風風險

    30歲起注意!每3人有1人代謝症候群 不理恐增6倍中風風險

    台灣中壯年族群每3人就有1人有代謝症候群,罹患腦中風、糖尿病等風險比一般人高2到6倍。國民健康署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今年起下修到30歲,盼幫助更多民眾及早發現風險,體育主播徐展元提醒民眾掌握「檢、吃、動」3字訣,許多人自認為年紀輕,就忽略代謝症候群的威脅,「但其實你就是自我感覺良好群!」

  •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當心4大危險習慣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當心4大危險習慣

     高雄一名62歲醫師,年初因感冒併發急性心肌梗塞,雖緊急送醫仍不幸病逝。他在發病前出現感冒症狀,研判可能因病毒感染,導致心血管負荷劇增,進而誘發致命性心肌梗塞。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