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頭髮稀疏的搜尋結果,共11筆
隨著壓力大、不正常作息及飲食等問題,掉髮已經不再局限於年長族群。構成掉髮的因素有很多種,其中包含遺傳及賀爾蒙影響之外,營養也是關鍵之一。
頭髮稀疏不是老年人專利!1名30多歲白領原有一頭茂密秀髮,近幾個月前發現髮量越來越少,因家族有雄性禿遺傳到皮膚科求診,經仔細問診與檢查,訝然發現是罹患二期梅毒,給予抗梅毒藥物治療後他也恢復往日茂密髮量。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皮膚科主任柯偉立指出,造成掉髮的原因很多,建議盡早就醫,由專業醫師診斷,找出真正原因,對症下藥。
人類的頭髮在演化生物學上,仍有許多不解之處,我們不明白為何頭髮會一直長?更奇怪的是,為何會發生禿頭?但我們知道的是,古代人就有禿頭的困擾,並且想要治療。埃及人用棗子、狗爪和驢蹄子的混合物摩擦自己的禿頭;凱爾特人將老鼠毛抹頭上。美洲原住民飲用木薯汁。縱觀人類歷史,治療禿頭的配方,一直是個可致富的方法,不管有沒有效。
睡眠不足不但會無法集中注意力,還可能影響身體健康。英國寢具零售商和睡眠專家透過多份學術研究,推出虛擬角色漢娜(Hannah),模擬民眾若每天只睡6小時,到了2050年的模樣,以及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想擁有一頭健康茂盛的頭髮,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對此,營養師程涵宇盤點14款養髮食材,像是黑芝麻、黑木耳、香菇、海帶、黑巧克力等,都名列榜上。其中她還提到,紅茶含兒茶素、多酚和類黃酮,有助於保護頭皮和頭髮健康,延緩頭髮稀疏等老化症狀。
糖尿病人數呈現上升趨勢,該如何及早發現?對此,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列出早期糖尿病7大臉部徵兆,包括眼周浮腫、頭髮稀疏或頭皮油亮、滿臉痘痘、黑色棘皮症、嘴部乾燥、齒痕舌,以及臉上有斑。一旦發現上述徵兆超過3項,務必盡快就醫抽血檢查血糖。
礦物質鋅對於人體機能正常運作扮演著重要角色。對此,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指出,當體內缺乏鋅時,會產生諸多負面影響,但不同年齡層的症狀差異很大,像是嬰幼童可能會表現出腹瀉、生長遲緩等;青少年和成年人則是脫髮、免疫力下降、嗅味覺異常;而老年人為傷口癒合慢、吃不胖等。
日前大陸一名女網友在網路上曬出父母29年前結婚照,透露爸爸年輕時,長得神似「不老男神」林志穎,並放出爸爸現在的樣子,可以看到體態明顯發福、髮際線變高、頭髮稀疏的樣子,女網友感嘆表示「歲月是把殺豬刀,變化真大啊」。對比照曝光後引發熱議,網友笑說「這哪是殺豬刀,這是剃頭刀」。
冬天到了,感冒的人也變多了,碰上假日就診不易就得多受罪。為了降低感染風險,保持身體健康格外重要,攝取營養補充劑有助於維護免疫系統與保健。美國《紐約郵報》25日彙整英、美衛生當局與醫療機構資訊,提出大眾在日常生活應該補充的6種營養素,減少冬季「破病」的機率。
冬天頭髮生長速度慢,讓許多人感覺掉髮更明顯,成為一大困擾。對此,營養師程涵宇分享6招有效減少掉髮問題,包括在飲食方面可多吃含鐵、鋅、維生素D、蛋白質等食材。其中她提到,將近80%有掉髮問題者,都缺乏維生素D,建議每日曬20~30分鐘太陽,就能獲得大部分的維生素D,也可靠食物及營養補充劑來補充。除此,日常生活也應養成不菸不酒、維持良好睡眠的好習慣。
維生素B群其實是一個大家庭的統稱,其包含了8種維生素,包含B1、B2、B3、B5、B6、B7、B9、B12,各自有對於身體不同的作用。對此,營養師李婉萍指出,其中若缺乏B6,會導致憂鬱、失眠;缺乏B7則會造成落髮、膚色黯沉。此外,由於B群存在於許多天然食物中,她特別整理食物來源清單,以供民眾依症狀需求進行補充。例如B9具護腦神經功效,一旦不足會影響記性及心血管健康,不妨可多吃黑豆、蘆筍、紅莧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