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鱟保育的搜尋結果,共04

  • 台灣首次大規模放流三棘鱟 海保署擴大調查強化保育

    台灣首次大規模放流三棘鱟 海保署擴大調查強化保育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於去年首次在台灣本島執行大規模三棘鱟標識放流,共計標放127隻成鱟,初步推估本島存有約1099隻成鱟,這項計畫不僅為台灣本島的三棘鱟族群帶來關鍵數據,也為未來復育行動奠定基礎。

  • 基隆海科館鱟保母計畫邁入第5年 58校投入參與助復育

    基隆海科館鱟保母計畫邁入第5年 58校投入參與助復育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自2020年開始推動鱟的復育工作,迄今已經入第五年。海科館今年在國際鱟保育日徵求鱟保母學校後,接到全國58所學校報名參與,將透過認識鱟,才能學習如何照顧並協助鱟的復育。

  • 金門 溼地殺手入侵 活化石岌岌可危

    金門 溼地殺手入侵 活化石岌岌可危

     活化石「鱟」4億多年前古生代泥盆紀就已出現在地球上,2019年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早年族群曾遍布台灣本島北海岸及西海岸,目前僅剩金門及澎湖有成鱟穩定上岸產卵紀錄,但數量非常稀少。金門在地人士疾呼,除因人為影響外,有「溼地殺手」之稱的外來種植物「互花米草」也限縮鱟群的生存空間,盼政府重視。

  • 未積極保育三棘鱟 監察院促請海保署、漁業署改進

    未積極保育三棘鱟 監察院促請海保署、漁業署改進

    IUCN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將「三棘鱟」列為全亞洲瀕危物種,在台灣本島幾乎絕跡,但監察院調查發現,海洋保育署未有積極保育作為,漁業署對禁限捕政策也有通盤改進必要,因此促請兩單位檢討改進,而海保署應於「海洋保育法」立法完成前,提出更積極的保育作為。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