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麥卡錫主義的搜尋結果,共95筆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日前接受邀請,出席「50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致詞時清楚表示:「國共之間對很多事情主張不一樣,但這不代表彼此一定要兵刃相見或自相殘殺,希望可以透過對話取代對抗,過去的歷史悲劇可以透過和平方式化解。」話說得清楚,但民進黨的政治策略也非常清楚,就是不放過任何為鄭麗文「貼紅標籤」的機會,以發揮一石三鳥的政治效果。
「貼標籤」(Labelling)是政治攻防上最常見的操作手法,利用簡單政治化語言與文字將政治對手妖魔化,強化民眾刻板印象,同時也凝聚自我認同,轉移執政不力的焦點。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8日出席在馬場町所主辦的「2025年50年代白色恐怖受難者秋祭慰靈大會」,引發爭議。歷史哥李易修認為,民進黨最愛去馬場町紀念,把馬場町的烈士充當民進黨的烈士,「綠色沒烈士、抓紅色來湊數」!這個祕密被鄭麗文一腳踢翻,民進黨直接翻車!這是拆彈的開始,也是打破民進黨虛假歷史的開始!
美國副總統范斯日前接替主持已故保守派網紅查理•柯克(Charlie Kirk)節目,他表示慶祝查理被殺事件的人應該被追究責任,應向僱主舉報慶祝查理之死的人。他在節目中說:「我們只能和那些承認政治暴力不可接受的人實現團結,且當我們致力拆除國內促進暴力和恐怖主義機構時,才能實現團結」。不過,隨後他在真實社群發文呼籲政治光譜偏右支持者冷靜,關於查理觀點的爭辯,就留待他的告別式之後再說。
為配合美國聯邦政府針對「涉嫌反猶太事件」的調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Berkeley)12日證實,已向川普政府提供160名教職員與學生的姓名資料。此舉引發學術界對言論自由和學術獨立的嚴重關切,更被外界批評為「麥卡錫主義重現」。
大罷免結果出爐,在野立委一席都沒有被罷免,但整個過程,卻成為台灣政治史上,足供檢證台灣民主發展之最佳案例。一個試圖運用少數選民力量,輔以制度缺陷,動員群眾罷免多數選出的立委。無論理由多冠冕堂皇,對台灣民主發展都造成難以彌補的後果。
大罷免結果出爐,在野黨立委一席都沒有被罷免。但整個過程,卻成為台灣政治史上,足供檢證台灣民主發展之最佳案例。一個試圖運用少數選民力量,輔以制度上之缺陷,動員群眾罷免多數選出的立委。無論大罷免的理由多冠冕堂皇,其實對台灣民主發展都造成難以彌補的後果。
在政治對立的台灣,選舉期間總有著激烈對抗、衝突,弄得人心不安。還好,藉由幾次的修憲、修法,原則上兩年才會有一次大選,社會總有些時候可以休養生息。但這次大罷免所掀起的人民衝突,居然比選舉更嚴重,「仇恨值」更高,這是怎麼回事?
在政治對立的台灣,選舉期間總有著激烈對抗、衝突,弄得人心不安。還好,藉由幾次的修憲、修法,原則上兩年才會有一次大選,社會總有些時候可以休養生息,不同陣營的人民大多數時候也還可以和睦相處。但這次的大罷免所掀起的人民衝突,居然比選舉更嚴重,「仇恨值」更高,這是怎麼回事?
賴總統日前在「團結國家十講」中的第三講出現不少歷史或事實的錯誤,引發各界熱議,有的人批評總統幕僚水準太差,也有人認為賴總統是為了大罷免而刻意誤導人民,但對於眾多的批評,賴總統和總統府既未更正也未道歉。
賴總統日前在「團結國家十講」中的第三講出現不少歷史或事實的錯誤,引發各界熱議,有的人批評總統幕僚水準太差,也有人認為賴總統是為了大罷免而刻意誤導人民,但對於眾多的批評,賴總統和總統府既未更正也未道歉。
賴總統26日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會議致詞時,宣布今年7月是「國家團結月」,將透過漢光演習和城鎮韌性演習,展現國家團結的意志。但巧合的是,1個月後的7月26日正好就是大罷免的投票日。有在野黨立委說,賴清德把7月當作「在野撲殺月」,這恐怕只說對了一半,賴清德其實還有更大的政治目標。
賴總統26日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會議致詞時,宣布今年7月是「國家團結月」,將透過漢光演習和城鎮韌性演習,展現國家團結的意志。但巧合的是,1個月後的7月26日正好就是大罷免的投票日。有在野黨立委說,賴清德把7月當作「在野撲殺月」,這恐怕只說對了一半,賴清德其實還有更大的戰略目標與政治工程。
台籍教師張立齊因申領大陸定居證遭註銷台灣身分,但陸委會4月宣布此一措施,張的定居證去年6月就逾期失效了,然而陸委會仍認定「效期不是考慮的範圍」,讓他淪為「流浪地球人」。陸委會還警告,持「中國邊境旅遊護照」也會註銷台灣身分,如此冷血的官宣難怪被張立齊控告公然踐踏《世界人權宣言》。
台籍教師張立齊因申領大陸定居證遭註銷台灣身分,但陸委會4月宣布此一措施,張的定居證去年6月就逾期失效了。不料陸委會仍認定「效期不是考慮的範圍」,讓他淪為「流浪地球人」。陸委會還警告,持「中國邊境旅遊護照」也會註銷台灣身分,如此冷血的官宣,難怪被張立齊控告公然踐踏《世界人權宣言》。
針對內政部改中正路名風波,明顯為了增添「大罷免、大成功」柴火,日昨被行政院長卓榮泰喊停,引發輿論譁然。身為蔣家第四代、台北市長的蔣萬安日前批評賴政府只想搞政治卻不辦正事,惹惱民進黨市議員陳賢蔚反駁,任何人都可以對此評論,「唯獨蔣萬安身為獨裁者後代有原罪不行」。陳賢蔚有理嗎?
資深媒體人、知名政論家南方朔(本名:王杏慶)驚傳9日過世,享壽78歲。南方朔生前曾參與創立《新新聞》周刊,也曾任職香港《亞洲週刊》,生前發表大量政論,並曾在《中國時報》、《蘋果日報》等媒體發表專欄文章,名聞遐邇。今突傳出過世消息,引發各界追悼。
針對內政部改中正路名風波「沒錯,就是吃飽太閒」,明顯為了增添「大罷免、大成功」柴火,日昨被行政院長卓榮泰喊停,引發輿論譁然。身為蔣家第四代、台北市長的蔣萬安日前批評賴政府只想搞政治卻不辦正事,惹惱民進黨市議員陳賢蔚反駁,任何人都可以對此評論,「唯獨蔣萬安身為獨裁者後代有原罪不行」。陳賢蔚哪來的底氣?有理嗎?
426藍白的「反綠共、戰獨裁」大遊行,基本上是有遠超乎各界想像的具體效果的,當然,在心驚膽跳之餘,隨之而來的不虞之毀、胡說亂道,甚至睜眼說瞎話的詆罵,也是甚囂塵上。在這些批判或質疑的聲浪中,有一種聲音其實卻是看似有理,實際上是不堪一擊的,那就是有關於「綠共」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