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第2型糖尿病的搜寻结果,共117笔
洋葱是平价又耐久放的蔬菜。内科医师傅裕翔表示,洋葱富含槲皮素、硫化合物等多种营养素,有助于预防癌症与阿兹海默症,研究也发现,第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生吃100克的生洋葱,能降低血糖;营养师薛晓晶提醒,洋葱表面乾燥的外皮,是槲皮素含量最高的地方,有助于预防流感与新冠病毒感染。
即使有规律运动,吃错食物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凶手之一。美国心臟科医师布霍杰点名9种自己绝对不碰的食物,包括含糖早餐谷片、白麵包、能量饮、高钠罐头汤等,这些食物长期摄取恐让血糖飙升、血管受损,甚至引爆慢性发炎与中风风险。
想要远离心臟病与癌症?或许可以从今天开始多吃豆类。根据近年发表于《营养学进展》(Advances in Nutrition)的一项综合分析指出,每天食用超过50克的豆类,可以降低6%的死亡风险。专家更点名5种对长寿特别有益的豆类,鼓励民眾纳入日常饮食。
现代人的生活充满塑胶制品。减重医师萧捷健表示,最新研究发现,住在塑胶微粒污染严重的沿海地区居民,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8%,冠心病增加7%,中风风险增加9%,且塑胶微粒会让脂肪吸收量增加达1.45倍,让人更容易变胖与出现高血糖的问题。
脂肪肝可能造成肝臟持续发炎。内分泌医师杨江奕表示,脂肪肝主要是因肝细胞内堆积太多三酸甘油酯形成的油泡,跟肥胖造成的胰岛素阻抗性有关系,也因此第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脂肪肝机率高达5至7成,严重恐导致肝癌,这类患者更要积极减重,控血糖又防癌。
根据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统计,糖尿病是国人位居10大死因之1,每年近万人因糖尿病死亡,全国约有200多万名糖尿病患者。许多人在验出糖尿病后,第一句话常是「因为我爸妈有糖尿病,这是遗传」。不过台中市小儿内科医师林玉彪则指出,糖尿病并非单纯的遗传,而是遗传体质与后天生活习惯共同作用,才会引发疾病。
运动有利长寿,但该选择有氧运动还是肌力训练?医师吴易澄指出,两者对于长寿与降低死亡风险都有效,但合併时效果最好,全因死亡率能降低30%至45%、心血管死亡率能减少45%至60%、糖尿病风险则降低40%至67%,兼顾心肺适能与肌力,对长寿与健康更有助益。
许多人追求纤瘦的体态。不过,胸腔暨重症医师黄轩表示,近来多项大型研究显示,臀部与大腿的脂肪与肌肉分布,和代谢健康、心血管风险、甚至寿命息息相关,屁股大、腿粗、BMI值在25到30的微胖体型,能减少高血压、糖尿病与跌倒的风险,是最「耐用且长寿」的体态。
彰化1名16岁林姓高中生2年前即检查出有第2型糖尿病,他因为没什么症状而轻忽,常常忘了按时服药,日前他跑步时突然头晕摔倒送医,造成手脚撕裂伤外,经检查因服药不规律,更引发严重的糖尿病併发症「高血糖高渗透压状态」(HHS),虚弱脱水,卫福部彰化医院小儿科主任马瑞杉提醒,第2型糖尿病患者年轻化,也易被轻忽,併发HHS的死亡率1至2成,有致命风险。
全台逾8成民眾每日水果摄取量不足,医师指出,许多民眾「怕甜」影响血糖而不吃水果,导致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摄取不足,反而增加糖尿病风险。每天摄取200克水果,能降低36%糖尿病风险,建议选择如奇异果、番茄等「高营养密度、高膳食纤维、低GI」水果。
吃水果也能预防糖尿病!民眾常「怕甜」影响血糖控制而不吃水果,全台逾8成民眾每日水果摄取量不足,恐增加糖尿病风险,专家指出,甜度不等于升糖指数,每天摄取200克(2份)水果,反而能降低36%糖尿病发生风险,建议选择奇异果等「高营养密度、高膳食纤维、低GI」水果。
适量饮用咖啡对身体有益,营养师科提斯指出,咖啡除了美味、提神,还能降低多种疾病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肝臟疾病、帕金森氏症等9项,其中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着降低29%、冠心病与中风风险则降低15%、认知障碍风险降低25%。
现代人的健康检查报告很难避免象徵异常的红字。英国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日常饮食只要避开一类饮食,不仅能让减重效果加倍,还能降低罹患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风险,一举数得。
立法院5日三读通过《货物税条例》修正案,明定无糖包装饮料可免徵货物税。公卫界、医界、民团纷纷表示乐见及肯定,但强调健康政策不能仅止于此。台北市公共卫生师公会表示,这是台湾首次以税制工具引导健康饮食选择,是推动结构性健康政策的重要起点。
姜常被当成是煮汤、炒菜的配料。不过,营养师薛晓晶表示,姜含有姜辣素、姜烯酚等成分,是「天然抗发炎剂」,科学期刊证实姜有助降发炎、保护关节、减少疼痛、稳定血糖与降血脂,建议食用时搭配蛋白质与油脂食材,例如牛奶、豆腐、鸡肉、橄榄油一起吃,吸收会更好。
17岁黄同学靠吃东西抒解压力,不爱吃蔬菜,还把洋芋片当宵夜,国中体重97公斤,高中更飙到123公斤,连走路也会喘,体检时也发现尿酸超标。老一辈认为青少年要养胖才有本钱长高,但专家提醒,这可能导致他们成年后面临肥胖困扰,暴露在三高、睡眠呼吸中止症等风险中。
许多人以为糖尿病的元凶是甜食与含糖饮料,但医师萧捷健指出,红肉与加工肉品是更大的陷阱。研究显示,每天多吃1份红肉或加工肉,糖尿病风险就会上升。
美国史丹福大学医学院(Stanford Medicine)近日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人体血糖对于碳水化合物的反应,可能为新陈代谢状态提供关键讯息,有助于辨识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的初期徵兆。另外,三餐食物按照特定顺序摄取,有助于降低血糖飙升速度,降低肥胖助因。
莓果富含花青素与抗氧化物,被视为是有益健康的超级食物。急诊科医师张适恒表示,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吃莓果类有助于减重、降低第2型糖尿病发病率、预防心血管疾病与改善失智症状,另有研究发现,每周规律食用莓果的人,整体死亡风险降低21%,能助人更长寿。
记性变差时,有些人会把它当成正常老化。营养师薛晓晶表示,其实大脑健康与饮食密切相关,阿兹海默症也被称为第3型糖尿病,关键在于脑部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建议每周规律吃莓果、豆类与鱼,并限制红肉、奶油与甜食来护脑,根据研究,每周吃2次莓果、3次豆类,就能让脑年龄年轻7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