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位大法官的搜寻结果,共450笔
美国最高法院就总统川普动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课徵对等关税的合法性问题进行辩论。高盛(Goldman Sachs)在最新报告中解读,这场关于总统关税权力的裁决,胜负依旧很接近,预计法院将在2025年12月或2026年1月做出裁决。就算法院裁决川普政府败诉,最终可能是对少数小型贸易伙伴的关税略有降低,而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净影响微乎其微。
美国最高法院5日开审川普政府对等关税案,由于大法官不分保守派和自由派,都对川普总统动用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课徵全球性关税提出严厉质疑,导致川普对等关税政策岌岌可危。媒体推测判决最快年底前出炉。
新修的《宪法诉讼法》规定,大法官对于声请释宪的案件进行评议及裁判,参与评议的最低人数为10人、做出违宪宣告判决的可决人数为9人。但目前因为立法院两度全面否决新任大法官的被提名人选,导致大法官人数不足(目前只有8位),因此不达法定人数,宪法法庭等于实际上瘫痪。
美国最高法院5日召开听证会,就川普能否援引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IEEPA)课徵对等关税,让原告与被告美国政府进行辩论,此案牵动川普对各国关税措施的存续。听证会持续将近3小时,令人瞩目的是,保守派、自由派大法官都对川普关税的合法性提出质疑,部分保守派法官还提出相当尖锐的提问。接下来9位大法官将闭门起草判决意见,预料数周至数月内宣判结果,以下综合《纽约时报》、《国会山庄报》、雅虎财经报导,整理本次听证会5大重点,能一窥大法官的思路及倾向。
民进党立院党团日前对国民两党新修正的《宪法诉讼法》声请释宪案,宪法法庭裁定受理。但现有的8位大法官对于是否可以做出评议及裁判,有不同立场。蔡宗珍、朱富美、杨惠钦3位大法官认为,新法规定评议需达10人门槛,现人数不足,依法不得开庭评议。但吕太郎等4位大法官认为,若《宪诉法》的规定已导致大法官行使职权被封锁或阻碍者,大法官即不应受其拘束。法界人士廖震直言,他真的吓到,宪法法庭不依《宪诉法》,哪来的程序正义?不依据法律,要依据什么?
前联准会主席伯南克、叶伦等近50位美国跨党派知名经济学家,近日联名要求美国最高法院否决总统川普的全球关税政策。他们指出,此政策基于对全球经济的误解,贸易逆差是经济常态,并非川普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所称的「非比寻常、异常的」威胁。他们强调,「对等关税非但无法处理贸易逆差,反而将对经济造成数兆美元损失,衝击遍及每一州与家庭」,这事经济学入门却深远的道理。
宪法法庭停摆,民间团体22日举行记者会,呼吁总统府扩大参与审荐小组人数、纳入更多元代表,立法院各党团也应开放自由投票,勿遭党意绑架。对此,总统府重申,大法官依据宪法独立行使职权是国人共同期盼,也呼吁现任大法官共谋良策,让宪法法庭在合宪前提下早日恢復运作。
三位现任大法官蔡宗珍、朱富美、杨惠钦日前发表声明指出,依新修《宪法诉讼法》,法庭开庭评议需达十人门槛,现人数不足,依法不得开庭评议;台湾永社会今召开记者会;与会者表示,三位大法官的行为创下史上恶例,令人震惊,呼吁,「人民的权利不能等,正义也不该迟到,拜托你们该上班了」。今天公民社会站出来,并非针对个人,而是因为人民的宪法权利正在被虚耗。
日前3位大法官杨惠钦、蔡宗珍、朱富美史上头一次,没有透过宪法法庭书记厅对外发布新闻稿,而是自行发布联合声明,强调宪法法庭低于10人无法判决;宪法法庭组织不合法,所为评议自属违法;基于守护宪法之义务,大法官不应参与案件之违法评议与判决。此举显示目前8位大法官对宪法法庭可否针对已受理声请案件进行审理存在重大分歧。
日前3位大法官杨惠钦、蔡宗珍、朱富美史上头一次,没有透过宪法法庭书记厅对外发布新闻稿,而是自行发布联合声明,强调宪法法庭低于10人无法判决;宪法法庭组织不合法,所为评议自属违法;基于守护宪法之义务,大法官不应参与案件之违法评议与判决。此举显示目前8位大法官对宪法法庭可否针对已受理声请案件进行审理存在重大分歧。
去年底《宪法诉讼法》修法后,明定宪法法庭参与评议人数不得低于10人,因悬缺的7位大法官人事同意案卡关,目前8位大法官无法作成违宪判决。司法院代理院长谢铭洋等4位大法官先前公开批评大法官权力因此被架空,近日《镜报》又引用前大法官黄虹霞说法,「痛骂大法官们在睡觉,更有人质疑是薪水小偷」,杨惠钦、蔡宗珍及朱富美3位大法官,8日发出声明稿强调,目前大法官人数不能组成合法的宪法法庭,基于守护宪法的义务,大法官不应参与案件的违法评议与判决。
赖清德总统就任后,2次提名的7位大法官都在立法院审查时被封杀,不光在野党有意见,连执政的民进党立委们对部分人选也不支持,究其因是前司法院长许宗力等人,赶在大法官任期届满前,火速将蓝白立委通过的国会改革法案判决违宪,这也让本应立场超然的大法官们卷入政治纷争,连同被提名的大法官都无辜受害,台湾司法沾染「政治顏色」,让人民质疑沦为政治打手。
大法官杨惠钦、蔡宗珍、朱富美8日发表声明,表示大法官人数低于10人,因此宪法法庭组织不合法,所为评议属违法。对此,民眾党团回应,此声明清楚界定职权范围,并恪守大法官独立性,若要解决宪法法庭不达开会门槛困境,应建请赖清德总统提名适格、适任的大法官人选。
立法院民进党团柯建铭总召、党团干事长吴思瑶等51立委,及行政院、监察院认为2025年总预算违宪,声请释宪,宪法法庭已受理,因目前8大法官无法作成违宪判决,但吕太郎、谢铭洋及陈忠五、尤伯祥大法官日前也由不同意见书批评,不过大法官杨惠钦、蔡宗珍、朱富美今发出澄清声明强调,已受理案件的合法组织门槛是10人;宪法法庭组织不合法,所为评议自属违法;基于守护宪法之义务,大法官不应参与案件之违法评议与判决。
美国川普政府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向全球贸易伙伴徵收对等关税,8月底遭联邦上诉法院判决违宪,川普政府已经提出上诉,最高法院最快于年底判决。摩根大通最新调查显示,贸易与法律专家认为,最高法院对川普政府做出不利判决的机率,高达7成至8成。
行政院未在115年度中央政府总预算中依法编列提高军人待遇、警消退休金以及地方政府补助款等预算,在野党上周即撂话,若政院不调整将提復议,却始终未获政院正面回应。对此,蓝白党团已拟在7日提出復议案,将付委的总预算退回程序委员会。蓝委也呛声,不能被当塑胶,执政党不讲理若在野党还不监督,「乾脆包袱收收好了」。
9月26日发生的南韩国家情报资料管理院火灾已逾1周,仍在修復中。总统李在明上任后首次面临「内忧外患」,也可以说是李在明的「政治危机」。
114年宪裁字第75号裁定不同意见书,4位大法官在受理与否外,特别表达「大法官行使宪法解释权不可一时或缺」,应儘速进行实体判决,不受宪诉法的限制等等。
114年宪裁字第75号裁定不同意见书,4位大法官在受理与否外,特别表达「大法官行使宪法解释权不可一时或缺」,应儘速进行实体判决,不受宪诉法的限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