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先吃菜的搜寻结果,共21笔
别再拿到便当先扒两口饭了,营养师吕美宝表示,研究发现,进食顺序採先吃饭再菜肉汤的人,相较于先吃菜肉汤者,虽然只差5分钟,餐后血糖却差了近30 mg/dL,建议没时间慢慢用餐的人,至少把饭延后5分钟吃,不只是短期改善血糖,更能降低脂肪肝、癌症与代谢症候群的风险。
卢学叡18日出席活动UIA担任「旅行安心大使」协助推广海外旅行如何利用保险正确的避险,以及善用保险公司提供的海外急难救助服务。卢学叡跟家人感情深厚,分享当时18、19岁觉得自己很有能力拿到第一份薪水的兴奋让他变得大方,想要照顾家人生活。
有些人以为少吃就会瘦,结果越吃越累、越吃越胖。营养师黄君圣表示,真正关键是在血糖,若能让血糖稳定在一个范围内,胰岛素不会狂飙,身体就能启动燃烧模式,他并分享「稳糖饮食五招」,包括控制淀粉份量、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先吃菜、慢慢吃与饿了先吃蛋白质,若能彻底执行,精神会变好,也会瘦得更自然。
有些糖尿病患者即使控制饮食,也规律运动,血糖依旧控制不佳。基因医师张家铭提醒,这可能忽略「吃的顺序」这项关键,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若先吃蔬菜与蛋白质,最后再吃碳水化合物,餐后2小时,血糖曲线面积下降可以高达73%,这种吃法不仅不用挨饿,临床实验中,甚至能媲美降血糖药物。
想控制血糖,进食顺序相当重要,不论有没有糖尿病,饭后的血糖数值都相当重要,过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医师李唐越亲自实测,两天都进食同一款便当,其中一天以肉、菜、饭的顺序进食,饭后血糖出现明显落差。医师洪建德也指出,先吃蛋白质、菜后再吃白饭,能有效减少胰岛素阻抗,稳定血糖。
母亲节即将到来,免不了请妈妈吃一顿大餐,但该怎么吃才能健康又享受呢?营养师高敏敏表示,进食顺序、餐点择食是关键!
年末尾牙聚会多。肝胆胃肠科医师叶秉威分享有位20多岁男子,与朋友去吃海鲜,一连吃了30多颗烤鲜蚵,回家几个小时,狂拉肚子30多次,虚弱到站不住,送医发现已併发急性肾衰竭与败血性休克,住院1个多礼拜才转危为安。
冷冷的天气,啃个热馒头好对味。不过,营养医学专家洪泰雄表示,若要吃馒头等高碳水化合物,应先吃水煮蛋等蛋白质当第一层保护膜,再依序吃蔬菜、水果,简简单单的进食顺序,能形成三重保护膜,避免血糖一早就暴衝,具有稳定血糖、抗氧化、抗发炎功效,并能降低罹患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全台有200多万名糖尿病友,营养师高敏敏表示,糖尿病患可透过调整饮食,来帮助稳定血糖,优先建议选高纤、低GI食物与健康油脂外,还建议要多补充含铬的食物,例如花椰菜、苦瓜、牛肉,铬是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重要营养素,参与了胰岛素调控血糖,有助于醣类正常代谢。
越多研究发现,饮食顺序关系着血糖波动。前台大医师苍蓝鸽实测,发现吃同样份量的定食,进食顺序若是先吃饭再吃肉与菜,餐后半个多小时,血糖即从餐前80mg/Dl,狂飙1.28倍到183mg/Dl,2个小时后再降回原点,「超虐胰臟的」;若顺序改成先吃菜、肉再吃饭,饭后血糖最高只到134 mg/Dl,血糖相对平稳,且饱足感可维持至4、5个小时,都不会想再吃东西。
网路疯传吃饭前喝醋能降血糖。前台大医师苍蓝鸽亲身实测,发现同样吃1个便当,只吃便当的饭后血糖值为129mg/Dl,若饭前喝醋,饭后血糖可降7%至120 mg/Dl,若是饭前吃膳食纤维,饭后血糖更可降19%至105 mg/Dl,研判是膳食纤维先进胃里,能延缓消化与血糖上升速度,建议民眾也可以用餐先吃菜最后吃饭的方式,避免饭后血糖飙太高。
许多人都有减重需求,而过去常听到先吃菜、肉有减重效果,到底此说法是否为真?对此,前台大医院儿科医师「苍蓝鸽」(吴其颖)指出,若要吃完同一个便当,调整饮食顺序对减重效果不会有明显影响,因为总摄取热量都是一样的,很多人以为控糖就等于减重,但关键其实在于热量。
端午节将届,您最近吃了很多粽子吗?为达到营养均衡,营养师提醒要多吃蔬果,并提出6招提升蔬果摄取量的好办法,包括自制绿拿铁、拿水果当下午茶、点心选蔬果乾等;此外,吃蔬果要维持「彩虹饮食原则」,且蔬果间不能相互取代,建议大家多吃蔬果能在夏天帮助皮肤亮白。
现代人工作忙碌,要做到每天吃「3蔬2果」,好像根本抽不出时间,对此,营养师高敏敏分享吃蔬果6招,不用太多时间,就能吃到「3蔬2果」,但她提醒,市售便当里的菜太油,可以稍微过个水把油刷洗掉,会更健康。
糖尿病长年居国人10大死因,国内约有220万名糖友,且以每年16万人的速度持续增加,如何控制血糖是重要议题。对此,营养师李婉萍分享一位70岁糖尿病个案,在短短1年的时间,就把血糖控制得很漂亮,令她相当惊喜,进一步询问才知道,原来对方每天都吃3把青菜的量。李也藉此提醒,吃青菜能使血糖波动较小,以及增加饱足感,即使不是糖友,平常也要吃足够菜量,才能预防慢性病及维持健康。
即使是吃同样食物,只要改变进食顺序,就能展现不同效果。对此,中医师褚衍强引述一项实验性研究发现,营养素摄入顺序不同,确实可能会影响饭后血糖、胰岛素和肠泌素反应,其中又以「菜、肉、饭」的降血糖效果最好。
吃饭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事,背后却大有学问,吃得正确就能帮助更健康。对此,营养师李婉萍分享吃饭3技巧,包括食物必须在口中充分咀嚼、进食顺序要正确及专心吃饭,对于稳定血糖、预防肥胖等有正面效果。其中关于进食顺序,她提到,应先吃菜、再吃肉、最后吃淀粉,可以让血糖曲线平稳,但长者或有特殊情况的案例来说,又会有不同的食用顺序。
进食顺序是控制餐后血糖的有效方法,但到底要先吃菜还是先吃蛋白质?对此,营养师张家榕表示,两者其实都可以达到稳定餐后血糖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若吃饭时间又急又短,那么不管吃饭顺序如何都不重要了,因为效果根本不明显。因此,想要稳定餐后血糖,除了吃对顺序外,降低吃饭速度也很关键。
过年期间饮食放纵在所难免,然而,营养师陈嫚羚引述国外研究指出,突然的饮食变化会造成黏膜防御及全身免疫系统短暂失灵,可能增加外来菌感染机会,不可不慎。若想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她建议吃大餐时,可先多吃蔬菜,藉由摄取足够纤维量,来维持肠道健康及免疫力,还有助于控制热量,值得好好实践。
车轮饼是台湾着名小吃,不少人在下班后或逛夜市时,都会习惯性买几个来解馋。就有网友不解询问,客人来来去去,就是没人买菜脯口味,到底谁会吃?引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