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林相宏的搜寻结果,共42

  • 59岁歌后坣娜胰臟癌病逝 医揭「唯一早期徵兆」:过50岁务必格外小心

    59岁歌后坣娜胰臟癌病逝 医揭「唯一早期徵兆」:过50岁务必格外小心

    歌后坣娜本月16日病逝,原先外传是「不死癌症」之称的红斑性狼疮导致,但身边友人透露,实际上坣娜是因为胰臟癌而离世。胰臟癌有癌王之称,因早期无症状难发现,加上復发率又高,发病率几乎等同死亡率。对此 禾馨民权内科诊所肠胃科医师林相宏就指出,糖尿病可能是早期诊断出胰臟癌的唯一机会,且年过50岁的人要格外小心。

  •  胰臟癌唯一早期警讯 医:年过50得糖尿病小心了

    胰臟癌唯一早期警讯 医:年过50得糖尿病小心了

    胰臟癌有癌王之称,初期几无症状,死亡率高。肠胃科医师林相宏分享有一位55岁男子,有糖尿病史、规律服药,近1周出现腹泻、茶色尿与腰酸,就医竟证实是4期胰臟癌,类似个案并不少见,提醒高血糖可能是胰臟癌的警讯,糖尿病也可能是早期诊断的唯一机会,尤其是50岁后才被诊断得糖尿病,合併体重下降的人,未来3年罹患胰臟癌的风险,将高出8倍。

  • 35岁女不菸不酒 胃胀气拖半年 腹腔满是癌细胞了

    35岁女不菸不酒 胃胀气拖半年 腹腔满是癌细胞了

    胃癌是国人前十大癌症之一。肠胃科医师林相宏分享有一位35岁女子,半年前开始胃胀气、打嗝,吃了胃药,症状时好时坏,日前因胃痛到受不了就医,竟发现已是末期胃癌,癌细胞扩散到整个腹腔,询问后发现,女子虽不菸、不酒,但有胃癌家族史,且三餐不定时,饿了才吃,也不吃水果,都可能是造成她年纪轻轻即罹癌的原因。

  • 45岁男血便当痔疮 拖半年「肿瘤塞满肠道」大肠癌末期了

    45岁男血便当痔疮 拖半年「肿瘤塞满肠道」大肠癌末期了

    大肠癌有年轻化的趋势,肠胃科医师林相宏分享,一名45岁男子排便出血、粪便不成形达半年,仍坚信只是痔疮或压力太大,直到肚子痛到难以忍受就医,才发现肿瘤几乎塞住肠道,确诊为晚期大肠癌,感嘆「这样的年轻案例,还有很多。」

  • 中年男不甩三高 女儿看不下去逼健检 揪出胰臟癌

    中年男不甩三高 女儿看不下去逼健检 揪出胰臟癌

    检查出现异常数值,千万别轻忽。医师林相宏分享案例指出,一名患有三高的男子平时都未做好控制,就连胰臟癌指标异常也都不予理会,直到被女儿拖来看诊,发现自己罹患胰臟癌,才开始改变生活型态,林相宏直言,说服爸爸照顾身体、改掉不好的习惯,真的是最棒的父亲节礼物。

  • 30岁女便秘做检查 意外揪3.5cm肿瘤 确诊胰臟癌

    30岁女便秘做检查 意外揪3.5cm肿瘤 确诊胰臟癌

    苹果电脑的创办人贾伯斯因罹患胰臟神经内分泌瘤逝世,让该疾病广为人知。医师林相宏分享案例指出,一位30多岁的女性因有便秘和胃食道逆流症状来做肠胃镜检查,问诊后一併检查胰臟,没想到竟发现有3.5公分的肿瘤,最后确定是神经内分泌瘤,且出现转移。

  • 罹「癌王」有前兆 5成患者有脂肪胰 6族群风险高

    罹「癌王」有前兆 5成患者有脂肪胰 6族群风险高

    胰臟癌有癌王恶名,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存活率低。肝胆肠胃科医师钱政弘表示,胰臟癌还是有前兆的,当胰臟在超音波影像下,看起来比肝臟、肾臟亮,代表有脂肪胰。研究发现,一半的胰臟癌病人有脂肪胰,有脂肪胰的人,罹患胰臟癌风险是一般人6倍,而腹部肥胖等6族群是脂肪胰高风险族群。

  • 腹胀4个月「不是很痛」 60岁妇罹癌王 超音波照不出来

    腹胀4个月「不是很痛」 60岁妇罹癌王 超音波照不出来

    上腹不舒服别轻忽,及早检查才能揪出胰臟癌。医师林相宏分享案例指出,有位60岁女子上腹部胃周围不舒服长达4个月,做了许多检查包含腹部超音波,都没发现什么异状,没想到在做了胰臟内视镜超音波后发现是胰臟癌肿瘤,呼吁若有腹痛腹胀、腰背痛、噁心想吐等3大症状一定要注意,也不要单纯只想到做胃镜或是超音波,错过及早治疗时间。

  • 她胃超痛以为肠胃炎 医一照惊:阑尾肿成7公分 快爆炸

    她胃超痛以为肠胃炎 医一照惊:阑尾肿成7公分 快爆炸

    肝胆肠胃科医师林相宏昨天分享,一名40岁女子胃超痛来看诊,表示之前去挂急诊抽血检查说都正常,只是肠胃炎,但之后却肚子痛到晚上睡不着,结果林相宏一照超音波吓到,「天啊,我还第一次看到阑尾肿成7公分,快要爆裂」,难怪她痛成这样。

  • 金针菇「明天见」 医照大肠镜傻了:整朵菇类在里面

    金针菇「明天见」 医照大肠镜傻了:整朵菇类在里面

    金针菇吃下肚后,隔天上大号可能会原状排出,因此被戏称为「明天见」。肝胆肠胃科医师林相宏表示,日前替患者照大肠镜,竟然在大肠中看到一根完整的鸿喜菇,因为吃东西吃太快,加上喝清肠药剂,整朵菇类就这样排出来,让他忍不住笑说「大家吃东西要咬啦!」照片曝光引发讨论,网友直呼「下次看到鸿喜菇就都会想到这张照片了」。

  • 养生男惨罹癌王 3个月肿瘤大一半 医:忽略2警讯

    养生男惨罹癌王 3个月肿瘤大一半 医:忽略2警讯

    胰臟癌预后差,有癌王之称。肝胆肠胃科医师林相宏分享有位60岁男子,不菸不酒,没有不适,仅血糖偏高,近来又瘦了4公斤,做健检意外发现胰臟有颗2.5公分肿瘤,怀疑是胰臟癌,男子却不在意,隔3个月竟肿瘤变成3.6公分、大了将近一半,「胰臟癌长大速度就是这么快」,一再逃避,幸运之神恐怕不会再给机会。

  • 背痛就医竟揪出3cm癌王 医:5徵兆是警讯

    背痛就医竟揪出3cm癌王 医:5徵兆是警讯

    胰臟癌有癌王之称,让人闻之色变。一名60岁妇人最近总觉得吃饭很容易饱,尤其是左腰和背部会酸痛因而就医,医生超音波一扫,「不得了,真的有颗3公分的胰臟癌」。医师表示,胰臟靠近脊椎,若有肿瘤压迫,就可能出现背痛,提醒若有背痛、腹痛、吃饭很容易饱、黄疸、突发的糖尿病,要留心可能是胰臟癌警讯。

  • 屎尿变这2色「癌王上身」医示警:不会痛的黄疸最恐怖

    屎尿变这2色「癌王上身」医示警:不会痛的黄疸最恐怖

    尿液与粪便的顏色反映身体状况,会在身体无痛的情况下给予警讯。一名60岁女性患者身体没有出现疼痛,但粪便呈现灰白色、尿液顏色如柳橙汁一般,检查后才发现胆道被肿瘤塞住,并确诊胰臟癌,医师林相宏指出,不会痛的黄疸最为恐怖。

  • 过半胰臟癌患者有「脂肪胰」医揭6大高危族群

    过半胰臟癌患者有「脂肪胰」医揭6大高危族群

    胰臟癌素有「癌王」恶名,在于其早期几乎没明显症状,发现时通常已是晚期。胃肠肝胆科医师林相宏指出,依最新研究发现,高达62%胰臟癌患者都有脂肪胰,包括腹部肥胖、高密度胆固醇偏低,以及血压、血糖、三酸甘油酯偏高,还有爱饮酒者,都容易形成。若属于这些高危险群,务必尽快调整生活习惯,以降低癌化风险。

  • 罹食道癌没症状「老习惯害的」医揭6大风险因子

    罹食道癌没症状「老习惯害的」医揭6大风险因子

    一名80岁男子有长期饮酒习惯,儘管随年龄增长酒量变差,仍坚持每天饮用红酒。某次筛检时,被发现食道下端疑似有病灶,切片检查确诊为早期食道癌。然而,他进食吞咽都没问题,也不觉得有任何胃食道逆流症状。医师指出,食道癌初期大多没症状,等到有明显症状,往往已是晚期。除了喝酒外,包括抽菸、长期胃食道逆流、偏好烫口饮品、肥胖、巴瑞氏食道等,都是风险因子。

  • 突冒3症状罹胰臟癌机率达7成 医推抗癌王2大营养素

    突冒3症状罹胰臟癌机率达7成 医推抗癌王2大营养素

    胰臟癌的棘手之处在于早期难发现,等到有症状才检查时,往往已进入晚期阶段。对此,肝胆肠胃科医师钱政弘分析胰臟癌6大常见症状,包括全身无力倦怠、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腹痛、黄疸及噁心,其中最后3项更占该病患者症状的60~70%。他并提到,饮食上多补充含胡萝卜素与硒的食物,有助于远离胰臟癌。

  • 腹痛又暴瘦10公斤 医揪1病:胰臟癌模仿者

    腹痛又暴瘦10公斤 医揪1病:胰臟癌模仿者

    一名40岁男子,出现上腹部疼痛、痛到背部而挂急诊,被诊断为急性胰臟炎。然而,出院后仍反覆发作,并在短时间内暴瘦10公斤,同时新诊断出糖尿病,种种症状似乎都指向胰臟癌。但最后切片结果显示为胰臟假性囊肿,医师指出,该病与胰臟癌有很多相似之处,是非常厉害的模仿者,导致难以区分。

  • 飨飨食物中毒凶手疑生鱼片 医喊少碰:别信芥末杀菌

    飨飨食物中毒凶手疑生鱼片 医喊少碰:别信芥末杀菌

    知名自助餐餐厅「INPARADISE 飨飨」传出疑似食物中毒案,目前累计19人送医,遭北市卫生局勒令停业。有部份消费者透露,同行出现身体不适亲友,都吃过如生鱼片等生食餐点,疑为整起事件的祸首,但仍待厘清。医师建议,生鱼片还是少吃为妙,若未妥善处理恐感染寄生虫;另外,也别再相信芥末等调味料可杀菌,是没有科学实证的说法。

  • 20岁女做大肠镜 一照吓坏医生:超过20颗致癌炸弹

    20岁女做大肠镜 一照吓坏医生:超过20颗致癌炸弹

    大肠癌是仅次于肺癌,国人最好发的癌症。肝胆肠胃科医师林相宏分享,一名20岁女子因常胃痛、打嗝、胀气,来做胃肠镜检查,竟发现大肠里有20多颗息肉,每颗都是又大又扁平,具有强烈癌化风险的锯齿状息肉,「我真的吓到了」,提醒家有大肠癌家族病史者,罹大肠癌风险是常人的5倍,若家人40岁确诊罹癌,自己要提早10年,也就是30岁就要进行检查。

  • 50岁男不菸不酒罹癌王 医曝关键:一发现就2颗

    50岁男不菸不酒罹癌王 医曝关键:一发现就2颗

    胰臟癌有癌王之称,早期却可能毫无症状。胃肠肝胆科医师林相宏分享有位50岁男子,不菸、不酒,没有不适,但因有癌症家族史行进行健检,竟发现胰臟里有2颗肿瘤,切片证实是胰臟癌,他提醒家有1位胰臟癌患者,罹患胰臟癌相对风险提高4.5倍,其他相关家族史,还有乳癌、卵巢癌、大肠癌、子宫内膜癌等,都建议要做胰臟肿瘤筛检。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