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询过不少医生,为何会选择走进白色巨塔,不少人会回答「家里的长辈是医生」或「听妈妈的话。」现任台北市博仁综合医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的苏上豪医师坦言,从医的确跟妈妈的期望有关。从医后,即便曾经忙到连续7个月没休假、超过30小时没阖眼,他依然一手执刀,一手执笔,把冷僻的医学歷史转化成畅销书,并一举拿下金鼎奖,博得「医界说书人」的称号。苏上豪吸收知识并将所学重新组合的思绪非常独特,但万流归宗,让他成为医师与作家斜杠身分的关键,就是「对万事永保好奇」与「时间管理」。

工作中的苏上豪医师。(照片由苏上豪提供)
工作中的苏上豪医师。(照片由苏上豪提供)

永远有读不完的进度怎么办?试试「时间倒数+科目切片分配法」

苏上豪医师说话时表情不多,但是用字非常生动,让人听着就彷佛就看到画面。他说年幼时家境并不宽裕,但是注重教育的妈妈不惜标会也要让他进入私立国中就读。苏上豪也争气,成绩优异到可以直升高中,为妈妈省下高额学费,接着也不负妈妈期望考上国防医学院。

无论在考上大学之前或是读医学院时,永远都有数不清的考试和念不完的进度。苏上豪告诉自己,「赶快把该念的书读完,就有时间可以做自己的事,可以去运动或是参加活动,」他以此激励自己跟上进度。从那时候开始,苏上豪就养成「时间倒数+科目切片分配法」的读书方式。

「你要有时间的概念,到考试前还有多少时间、有多少科目要复习,要清楚分配好。」苏上豪说,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每个科目在每天分配一点章节,且读书时间不用订得太长,大约一两小时就结束一科。

「我现在写书也採一样的方法。」苏上豪近年来完成多本近十万字的书籍,产量惊人,这么忙碌的外科医师,靠的就是「每个月写一万字很可怕,但换成每天300字,持之以恒,一年就可以完成10万字的着作。」

缝伤口的羊肠线是荤还是素?对万事好奇就有新视野

苏上豪医师1985年进入国防医学院医学系就读,繁忙课业之余仍旧持续写作,曾连续获得国防医学院「源远文学奖」1988及1989年小说奖第一名;2010年起陆续于「散文专栏作家交流平臺」与「PanSci泛科学」发表各式散文与医疗故事,创作能量非常丰沛。

苏上豪医师受邀演讲时,曾经遇过一位茹素的女信眾提问:「请问穴位埋线用的羊肠线是素的吗?」因为她正接受中医穴位埋线治疗。苏医师当时听了这问题虽然觉得无厘头,却也激发了他的好奇心,回家之后开始钻研手术缝线的中外相关书籍,他搜集并分门别类整理各种资料,再透过「讲故事」的笔法,洋洋洒洒写成了篇章,并与其他各种医学冷知识一起收录在《开膛史》一书中,这是2013年名列博客来科普类「年度百大」前茅的少见科普畅销书。

拥有外科医师与科普畅销作家斜杠身分的苏上豪。(照片由苏上豪提供)
拥有外科医师与科普畅销作家斜杠身分的苏上豪。(照片由苏上豪提供)

对任何事情都保持好奇,是苏上豪成为外科医师与科普畅销作家斜杠身分的主因。他鼓励青年学子们尽可能大量而广泛阅读,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被谣言或是假科学蒙蔽。苏医师还悄悄透露,除了阅读之外,他也喜欢到购物频道学「话术」,从中找出真实与夸大之间微妙的蛛丝马迹,这也是他的乐趣。

不确定自己的志向?先找到「可以养活自己的麵包」

苏上豪坦言,虽然阅读和写作是他最喜欢的事情,但是如果他一开始就抱定成为作家,也许在生命中某个时间点,就会因为经济压力而放弃兴趣。他以过来人的经验分享,在学生时代即便还不知道自己最有兴趣的方向,可以先选择「可以接受又能养活自己」的那条路。

「如果现实和兴趣都在同一条线上,那当然很幸运,只是大多数人没有这么刚好的机会。」苏上豪说,当你在经济上有余裕时,斜杠的身分也会更加游刃有余,无后顾之忧。同时保有阅读与写作的兴趣,让苏上豪在忙碌的外科医师生活里,多了得以纾压与转换身分的舞台;而因书写过程所阅读的充沛多元知识,又让他在医师工作上更得心应手。或许对苏上豪而言,斜杠只是外在的「相」,无法言喻的丰沛,才是他生命与生活中最珍贵的「得」。

#苏上豪 #医师 #时间 #斜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