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资讯家、教育家,各类大小考试常胜军的台北商业大学校长—张瑞雄,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心中充满着一种,老派读书人古朴而高尚的情操与抱负。媒体杂志上经常能够看见张瑞雄校长微观发现与宏观思考的投书与中肯建言,这些都是他在忙碌之余扪心自问:「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他仅是说自己该说的话与做该做的事,从读书人的胸怀为起点,对执政者与红尘社会中的不公不义进行建言。

大学三年级时的张瑞雄(左1)当选台大桥艺社社长,任内带领团队赢得大专杯冠军,此为参加淡江杯桥艺比赛时与选手合影。(张瑞雄提供)
大学三年级时的张瑞雄(左1)当选台大桥艺社社长,任内带领团队赢得大专杯冠军,此为参加淡江杯桥艺比赛时与选手合影。(张瑞雄提供)

自助而后天助,没有侥幸

AB型双子星座的张瑞雄,出生于台南白河区,喜欢阅读,透过海量的阅读,让他身体里所住着的四个互相砥砺与帮衬的灵魂更加聪明。他幽默的戏称自己不聪明但现在真的已经「绝顶」,对于求学过程中没有补习,却能顺风顺水的一路都是第一志愿,他说了三遍「真的有读书,没有侥幸」。然而从建中、台大电机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管理博士(现在称资工系)以及公务人员考试,说起一串每考必金榜题名的好运,除了让学子羡慕之外,似乎也告诉了我们,人必须自助而后天助之,才是通向赢的法则。

询问张校长,如何在十大建设(1974-1980)年代,就慧眼挑中当今世代最夯的电机及资讯工程专业?他表示,原因很简单,就是师长的鼓励及成绩还可以,在选填志愿时,只要单纯参照当时普罗大眾认定好的校系,依照分数、排名顺序由高往下填,第一志愿电机系就命中注定的自动上榜。对照新课纲上路后的今时,成绩好的高分族群,除了比分数,比学习歷程丰富否,还要比面试,竞争可以说是比以往更激烈,学子要付出与下的功夫更多,更辛苦。

张瑞雄认为不同的选择谱出不同的人生地图,一旦决定了就勇往直前。 (张瑞雄提供)
张瑞雄认为不同的选择谱出不同的人生地图,一旦决定了就勇往直前。 (张瑞雄提供)

给学子:找出兴趣与天赋,完善基础能力

111年是大学考招新制的第一年,对于年轻学子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系?张瑞雄校长有三点看法,1.多看书找出兴趣与天赋。2.善用天赋充分发挥。3.完善基础能力,有助于跑道转换与加分天赋。他并举例自己在报考清华大学计算机管理研究所时,当时担任口试的面试官是李家同教授,口试过程如何?细节早已记不清,唯一记得的是李家同教授对他说:「你的计算机结构成绩考的很不错,有兴趣的话,适合来读这个系」。因为这一席称讚的话语,让他放弃同时考上的公务人员资格,进入清大攻读硕博士,方能成就今日的他。因此,张瑞雄认为对学子或是任何人都要多讚扬其优点,「称讚才会被人记得,被称讚的人才有前进的力量」。

清华大学博士班毕业时的张瑞雄,浓眉大眼非常帅气。(张瑞雄提供)
清华大学博士班毕业时的张瑞雄,浓眉大眼非常帅气。(张瑞雄提供)

日后盖棺论定 不会比较赚钱多寡

价值观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也可以说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准绳,在面临抉择时的一项依据。过往,在传统社会价值观与认知里,认为最好赚钱的职业,第一当医生,第二是卖冰。若以张瑞雄当时的成绩,要进入医科就读,努力一下也是有机会成为医生,但他发现自己对生物比较没兴趣,因而选择成为理工男;此外,以其台大电机与清大资讯工程专业的背景,若选择进入电子资讯产业发展,是否有朝一日有机会成为台积电第二呢?然而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的累积,不同的选择谱出不同的人生地图,一旦决定了就勇往直前,尽自己的能力。或许当初投入产业,薪资报酬会比投身教育界多,但赚钱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盖棺论定时是不会比较赚钱多寡的。

据张瑞雄回忆40几年前民国69年大学毕业,接着军中退伍后考进中钢当资讯工程师,当时国家建设正在起飞,中钢待遇与事业前景很好,是可以长期发展的地方,但因缘际会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与后来成为一校之长,并带领有百年歷史的台北商业大学创新发展。他用「走出校园、广结善缘、争取资源、培养状元」为口号,勉励全体教职员工,齐心打响北商大知名度,并连续蝉联注册率百分之百的佳绩等,一切因缘于张校长相信冥冥之中必有其使命与道理。

张瑞雄担任台北商业大学校长时与羽毛球女子名将戴资颖合影。(张瑞雄提供)
张瑞雄担任台北商业大学校长时与羽毛球女子名将戴资颖合影。(张瑞雄提供)

人生不应该以输赢定义

是否好奇想知道这位曾任台湾科技大学教授、东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台湾观光学院校长,即将于今年四月卸任8年台北商业大学校长职务的张瑞雄,人生中最大的挫折是?最大的成就感又是什么呢?答案有些跌破眼镜,挫折与灰心不是来自于有一次某杂志的攻击与批评,而是他在2011年担任东华大学副校长,竞选校长职务以些微之差失败,他难过16年努力的奉献,仍没有得到完全认同。但内化能力很强的他很快想通一件事:「不应该以输赢定义人生,要发挥老天爷给你的能力,善待世间任何人任何事」。有了这层领悟就不难理解张校长并没有灰心放弃,继续努力,后来「当上国立大学的校长」可说是除了媒体投书的社会影响力之外的另一项成就,可以发挥一下理想和影响力来改变大学,对加起来奉献了24年青春岁月的东华大学与台北商业大学,张校长娓娓道来可说是充满感情和回忆。

111年度学测考试即将放榜,张瑞雄校长以其丰富的产官学与教育经验,有几句真心话想对老师、家长说:「多称讚,称讚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对学子考生说:「宇宙间有许多未知,找到自己的天赋,充分善用与发挥」,这样就对得起自己,也就是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勇于建言,正能量向远方前进

让这位逻辑思维清晰的书生、理工男,之所以爱上书写,起因于1995年发现台电的电费计算有过小瑕疵,以一篇《数字会说话》收费四舍五入后事业单位溢收金额应回馈的文章,投书媒体刊登后获得成就感开始。二十多年来张瑞雄持续发表于媒体的文章不计其数,以学者的身份扮演监督者角色的投书迴响深远,并有民间友人发起助印,将其文章集结成册,印刷送给大家阅读。未来卸任后他计画出一本有关数位科技和AI科普的书,并到台湾各地Long Stay,享受台湾乡下的美好与人情风光,但不论他在哪里永远都会勇于建言、秉持勇于担当的正能量向远方前进。

#张瑞雄 #校长 #学子 #考招新制 #台北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