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艺术美感教育带至偏乡学校,改善偏乡艺术教育资源及师资不足问题,教育部自103年起委请国立臺湾艺术大学办理「偏乡艺术美感育苗计画」(前身为大专青年偏乡艺术教育工作队),108年起配合12年国民教育课程纲要以及美感教育第二期推动策略与具体方案,转型招募艺术领域师资生参与服务计画,带领学童一起探索在地美感课程及体验艺术活动。

教育部表示,「偏乡艺术美感育苗计画」以设计生活美感与创新课程、提升职前师资生美感教学专业素养、推展美感课程教学与学习体验三大面向开展。今年在疫情影响下,委办团队突破困难,招募培训76名师资生为队辅老师,分四小队于7月10日至29日到10所偏乡学校,进行每校驻点1周的实体艺术课程营队。

今年参与计画的学校有宜兰县大溪国小、屏东县车城国小、臺南市大文国小、云林县广兴国小、苗栗县蕉埔国小、南投县隆华国小、屏东县琉球国小、彰化县育德国小、新北市十分国小及连江县东引国小等10校。由教育部中央辅导团艺术领域讲师带领76位艺术领域师资生一同研发课程教案,并将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透过创意教案设计巧妙融入艺术课程当中,成为令人惊喜的美感课程。

苗栗县蕉埔国小学童作品。(照片/教育部提供)
苗栗县蕉埔国小学童作品。(照片/教育部提供)
南投县隆华国小上课现场。(照片/教育部提供)
南投县隆华国小上课现场。(照片/教育部提供)

在屏东县车城国小进行的「艺拍击合」课程,即以身体部位结合节奏,并利用说白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律动,许多没有音乐基础、看不懂五线谱的孩子,在课程结束时,也能运用拍手、拍腿、弹指、跺脚等动作,创作一段即兴的节奏表演,体会到音乐的乐趣。

广兴国小透过表演艺术课程「社区情报站」,运用「大声公」引导学生认识广告,唤起学生生活上的经验:「阿嬷在卖东西有看过」、「那你这堂课要好好上,之后也可以帮阿嬷叫卖」。最初不愿意参与课程的小男孩,透过生活化的美感课程,主动拿着大声公,大声为自己组别的美食宣传。

云林县广兴国小上课现场。(照片/教育部提供)
云林县广兴国小上课现场。(照片/教育部提供)

新北市十分国小视觉艺术课程「偶很特别」,透过故事引导,让孩子了解偏乡环境的独特性,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与珍贵的,不要过度在意他人的眼光与评价。学生们的艺术创作作品,不仅使用了所学习到美的形式技法,也在快乐中的学习氛围里探索自我价值,并创造出属于自己最特别的作品。

参与计画的艺术领域师资生,藉由实地参与艺术教育服务的美感课程及艺术体验活动,发掘偏乡学校学童潜在的艺术天分,除了磨练增进自我本职专业学能,也透过巡迴服务体验,培养从事教育工作的热忱与使命感,并建构团体合作的意识与默契,增进专业知能与信念。如同一位队员所分享:「因为我们是团队,所有教案、演出与生活都是一起创造的,所以缺了任何人就都不完整,每个人都很重要!」

彰化县育德国小上课现场。(照片/教育部提供)
彰化县育德国小上课现场。(照片/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指出,期待每一位师生在艺术教育现场感受到的情感交流、对美的发现与触动,都能成为彼此生命的一段夏日艺术时光,藉艺术去叙写、创作与传递。从深耕美感学习体验的过程,让艺术课程陪伴偏乡学童学习、探索,深植美感素养,以艺术展现对生活的观察、省思与想像。

#教育部 #偏乡 #教育 #艺术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