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长辈在生活上常会出现问题,但只要稍微引导,他们也能完成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慈济科技大学日前便携手花莲慈济医院精神医学部职能治疗师王玠钧,一同举办「健康午餐动手做」的课程,透过疗癒性烹调活动设计,让失智长辈改善情绪、动力等相关问题。
课程设计的料理的是长辈们相当陌生的西式套餐,让他们直呼:「我又不是牛,为什么要吃草?呷这些甘会饱?」当失智长辈看到西式套餐菜单的马铃薯沙拉、番茄贝壳义大利麵、焗烤白菜、南瓜浓汤、凉拌菠菜等,忍不住皱眉摇头,因为以务农为主的阿公阿嬷始终认为,要吃米饭才有力气。
不过,当长辈尝试喝了一口南瓜浓汤后,发现其滋味入口绵密且浓厚香醇,吃惊表示:「这个金黄色的汤,怎么这么香!正港有好喝喔!」但另一道番茄贝壳义大利麵长辈们接受度就没有这么好,儘管麵体外型小巧可爱颇受好评,但微酸的口感却被打了回票说「毋好呷」。
职能治疗师王玠钧表示,疗癒性烹调活动设计,有助于改善失智长辈的情绪、动力、认知刺激等,尤其从中式餐点到西式料理,再从单一菜色(如水饺)升格至套餐,就是为了提升阿公阿嬷的执行功能,既可以缓解认知功能退化,也能刺激五种感官,活络身体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
王玠钧指出,本次料理必备的九层塔是阿公特地买了菜苗、肥料,亲手种在慈济科技大学的菜园,还天天浇水、除草及施肥。所以这不只是一堂单纯的料理课程,更是最大化运用长辈最熟悉的领域,连结过去的生活经验,鼓励老人家积极参与和互动。
王玠钧提到,善用长辈熟悉的食材来做变化,像是阿嬷家里种的南瓜,变身为南瓜浓汤,就比较容易吸引老人家尝试。他也补充,有时候失智长辈会挑食,是因为对顏色的辨识度变弱,一旦顏色较黯淡或偏黑,就误以为食物坏掉了,所以要尽量选择并混搭多种且鲜艷的食材来摆盘。果不其然,四菜一汤的西式套餐,老人家不但全部吃光光,还忍不住一再「续碗」,可说是大成功!
长期照护研究所长宋惠娟表示,虽然失智长辈的认知功能渐渐退化,但是久远的记忆和技能都是熟悉的,许多阿公阿嬷拿刀、切菜、煮菜依旧很在行,只要多点耐心的协助和引导,老人家有机会多接触熟悉的事物,维持现有的能力,也可以延缓失能和失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