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大学近年融合AI科技发展艺术创作新领域,21日由客座教授林文海担任策展人的「艺境 • 异遇—追寻古菱齿象的跨海踪迹」AVR视觉展,于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举办开幕式。展览结合VR、AR、AI和装置艺术,搭载5G即时GPS定位与虚拟互动,让科博馆典藏的古菱齿象復活,并漫步在东海大学校园内,与观眾异地相遇。
由东海大学创艺学院客座教授林文海所领军的「艺境‧异遇」计画,以数位科技为背景,结合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实体空间与线上搜藏库等丰富典藏资源,提出VR、AR科技结合的跨域展示方案,并获得文化部「推动博物馆及艺术5G科技跨域应用计画」最高额奖励776万元。21日上午的开幕式包括东海大学校长张国恩、学务长龙凤娣、云创学院院长兼AI中心主任罗文聪、创艺学院教授暨计画执行设计总监陈国辉,以及科博馆馆长焦传金、主任秘书叶庆隆、科学发展传播中心研发长张钧翔等人皆出席剪彩。
东海大学校长张国恩表示,本次展览由校内创艺学院与工学院联手,运用人文艺术的美学与当代的数位科技跨领域交流,结合5G快速传输、高流量与多连结的资源技术,实现实体与虚拟世界之间的比对与转换,对于强化校园创意设计人才的育成,与推进学用合一的理念,有远大的帮助。张国恩说,透过展出也能看到艺术家与科技人,在AI时代发挥更多的创作能量,为台湾在AI+ART的领域开创新局面。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焦传金指出,古菱齿象骨架是经由一系列的研究与比对分析,将原先零散、残缺的古象化石重新组装、復原,再经过铸模、翻制及装架等繁复工序,耗时近3年才完成。焦传金说,科博馆投入展场数位服务多年,持续发展AR、VR、机器人等创新科技体验,本次特展不仅贴近科技趋势,也与校园深入交流,期待更多学生发挥所学与产业接轨。
策展人林文海表示,本次由东海大学与科博馆密切合作,跨域整合艺术文化、科技、教育等三向度,结合「艺境」所呈现的「现场」线下展览,与「异遇」呈现的元宇宙概念线上虚拟互动策展。不仅将古菱齿象透过光雕空间与错位艺术的交织,展现创意设计与艺术的底蕴,更让古菱齿象復活,漫步于龙蟠大草原、浩瀚星空以及东海大学校园内,以场所的转换与群眾异地相遇。
科博馆科学发展传播中心研发长张钧翔为古菱齿象研究领域专家,同时也是东海大学校友,他说,本次展出的化石很多是由他出海打捞而来的,若非林文海提出艺术结合5G科技展示的概念,这些馆藏恐怕仍只是收藏在馆内单纯作为研究之用。他很开心研究领域可以和母校的计画结合,并且能让更多民眾走入科博馆认识古菱齿象、认识东海大学。
林文海说,观眾可使用指定APP扫描古菱齿象的展板,跟着扩增实境(AR)中的幼象抵达特展入口,展场也设计了融入古菱齿象的各部位,进入参观就像是踏入古象身体,场域内的实体标本也可透过AR扫描技术,呈现标本互动3D影像与对应说明,让观眾身歷其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