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许多蚊虫会出没的夏季,因此出门在外很多人都会携带防蚊液等产品,以防遭到蚊虫叮咬,有些人在家中也会点起蚊香,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常看见蚊香的存在,但你知道它为什么会设计成漩涡状吗?其实背后的原因十分有趣!
事实上,蚊香是由一名日本人「上山英一郎」所发明的,他出生在一个种植橘子的农民家庭中,长大后搬到东京成为了福泽谕吉的学生。在发明之初蚊香的形状跟我们在佛坛中看到的香一样,都是笔直的棒状物,而所使用的原料则是「除虫菊」,它原先在欧洲就一直被用来当作驱蚤粉的成分,明治时期传入日本后,上山英一郎就开始大面积的培养除虫菊,并透过研究发现它可以透过焚烧线香的方式来扑杀蚊虫,于是1890年时棒状蚊香就此诞生。
不过棒状线香却有着许多的缺点,像是只能持续40分钟、一次要点3根以上才有效用、太长容易折断、很容易被风吹倒等等,为了改善这些问题,上山英一郎又开始了好几年的研究,直到1895年的某一天,他的妻子在家中庭院看见了一条蜷曲着的蛇,并告诉他这件事情,因此成为了重要的设计灵感。
在经过上山英一郎多年的努力之后,1902年时漩涡型、可以持续6小时的蚊香正式诞生,直至今日都仍有许多人在使用这项产品来驱赶蚊虫。
文章来源:产经新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