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级警戒自13日起,全台实施微解封,电影院也陆续开放,不过日前就有网友不禁好奇,「为什么国外电影不流行字幕?」贴文一出随即掀起热议,更有知情者分析背后原因,让全场大讚专业。

原PO今(15日)在PTT「八卦板」PO文指出,外国人讲话节奏快速,即便是电影或是卡通,节奏也不慢,不禁好奇「为什么他们的节目几乎都没字幕?」

贴文一出随即掀起网友热议,更有知情网友直言,主因跟「文字」脱不了关系,因为目前多数国家几乎是拼音文字,仍使用象形文字为主流的就是中文,「拼音文字如果把每个字母拆开,本身是没有意义;但象形文字每个独立的字都有大量的讯息」,这也导致使用拼音文字为母语的人,听力方面较强;而使用象形文字为母语的人,图像辨识能力较高。

正因为如此,以中文为母语的人,对于英文的连音和气音,听起来会觉得备感辛苦,甚至以为自己发音没错,但外国人一听就能查觉漏了什么音节。

最后他总结,节目是否有无字幕,会以观眾是以哪一种方式能最快接收到讯息而定,「以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国家,电视节目倾向无字幕而强调音效,如杜比音效;而以中文为母语的国家,影片则习惯有字幕。」

精辟分析一出,引来网友讚声连连,「这篇正解」、「谢谢解惑」、「难怪欧美人对口音那么敏锐」。

不过也有人认为,「实际上理由就只是拼音字幕太占空间,中文字比较不占,就听力来说两者根本没差,不上字幕都听得懂」、「单纯是因为英语字串太长,不好上字幕,所以没有习惯看字幕吧!不然美国人看报纸不就看很慢?没这回事吧」。

#国外 #电影 #字幕 #母语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