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证据显示,6600万年前,恐龙大灭绝源自于一次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爆炸威力相当于二次世界大战里100亿颗原子弹一起爆炸。
综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香港《明报》报导,德州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刊登研究成果,还原6600万年前恐龙大灭绝当天情景。
研究说,当时直径长达12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行星掉落地点就在今天墨西哥东岸犹加敦半岛,在有着丰富硫磺的海底撞击出直径达100公里的大洞,当时爆炸威力有如100亿颗原子弹一同引爆,在地球上引发熊熊大火,野火燃烧900英里之远(约1448公里),同时也引起毁灭性海啸,导致地球上75%生物全数灭绝,当中许多恐龙在撞击第一时间死亡,剩下的则是在后续大气落尘中丧命。科学家相信,撞击让大量硫磺和灰尘释放到大气层中,遮蔽了阳光,导致地球气温下降,多数生物因此死亡。
德州大学团队从2016年在墨西哥外海希克苏鲁伯陨石坑(Chicxulub Crater)搜集到的岩石沉积中找到支持这项理论的证据。研究领导学者古立克(Sean Gulick)说,团队发现当地厚达130公尺的岩石沉积竟然是在一天之内堆积而成,这是目前地质纪录中所发现最快的沉积率,一般来说,要堆积成1公分厚的岩石,需要耗时上千年之久。
此外,团队在陨石坑外围岩石中发现含有硫磺成分,但是在坑洞内部的岩石却未发现硫磺,他们认为,行星撞击当下,岩石内的硫磺发生汽化,释放进大气中。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