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民眾在鹅銮鼻周边岩石发现一只海鸟,但靠近拍照时牠却一动也不动,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人员看到相关照片及影片后,发现牠是一只白腹鲣鸟,并于隔日前往现场救援,未料牠早已死亡,不过透过足部的金属脚环,得知牠是从日本、飞越2627公里而来。
海洋保育署今(1)日在脸书粉专发文,表示有民眾在10月16日于鹅銮鼻周边岩石发现一只海鸟,不过靠近拍照时,牠却一动也不动、不会飞走,海洋保育署人员看见照片和影片后,发现这是一只羽毛有些凌乱、状态似乎不佳的「白腹鲣鸟」,由于台湾南部少见鲣鸟上岸停栖,所处位置又刚好在友善钓点的范围,因此隔日屏东保育站人员就前往现场,了解是否需要协助救援,没想到抵达时却发现鲣鸟已经变成一具僵硬的遗体。
海洋保育署表示,这只白腹鲣鸟的足部有金属脚环,在垦丁国家公园的同意下替牠进行採集和冰存,并联繫了原繫放牠的单位「日本山阶鸟类研究所(Yamashina Institute for Ornithology)」,得知牠于2001年9月2日在日本小笠原诸岛繫放,是一只至少20岁的雌性白腹鲣鸟,虽然被记录为不会迁徙的海鸟,但牠的繫放地与回收地直线距离仍达到2627公里。
此外海洋保育署也在第一时间通知国立台湾大学鸟类研究相关团队,并将这只白腹鲣鸟送去病理解剖,结果发现牠的肠胃空空、颅骨至耳孔都有出血情形,还有脾臟炎、甲状腺钙化及食道糜烂等相关病徵,兽医师推测牠可能较为年迈虚弱,却不幸遇上颱风,使牠撞击到物体导致死亡。
海洋保育署透露,之后会将这只白腹鲣鸟制作成立姿标本,以供环境教育使用,让辛苦漂洋过海来到台湾、与我们相遇的牠,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