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常发生战争,因而发明不少先进兵器。春秋时期炼制丹药意外发现火药,直到隋朝才真正被发明出来,唐朝时则用于军事,制造出不少火器,包含火球、突火枪及火铳等,明朝还设计出「三眼铳」,具有三个枪管,一次可同时发射三枪。

根据大陆节目《古物天工》介绍,北宋将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重视火器的研制与发展,还制造出一种名为「火球」的武器,火球内部是膏状火药,外层绕上麻再涂松脂等易燃物,使用时先将火球点燃,再用抛石车将火球抛入敌阵,能够引燃敌阵储放粮草的营帐,以此削弱敌军的战力,北宋兵书《武经总要》就记载许多火药配方和武器。

南宋还发明出「突火枪」,利用燃烧产生气体推力的概念,将放在管内的子弹射出,后来的枪炮也都是相同原理,不过刚发明出来时,突火枪採用竹筒作为发射管,无法长久使用,所以早期并未被好好应用,且因火药配方比例问题,导致射程只有10至20公尺,但随技术发展,突火枪的筒身改为金属,火药配比、弹丸形状与材质优化,突火枪进化变「火铳」,杀伤力、准度、使用寿命大幅提升,元末明初被大规模运用在战场上 。

「三眼铳」则是明朝最具代表性的武器,明军步兵主要都是使用三眼铳,具备三个枪管,一次可同时发射三枪,虽然射程有限,但在近战中可有效杀伤未披甲的骑兵,与当时射程更远的鸟铳相比,三眼铳成本更低,在碧蹄馆战役中,三眼铳近距离击射,也给日本武士造成极大杀伤力,之后在明军与后金的作战中,三眼铳也发挥极大作用。

最后则是「红夷大炮」,明朝后期火器技术开始落后于西方,因此陆续向葡萄牙购买火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夷大炮,与传统火炮相比,它的炮管更长,而且不容易膛炸,威力也更大,最重要的是,还能调整射击角度,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远近,因此深受明军重用,在寧远之战中,守城明朝将领袁崇焕靠红夷大炮打伤努尔哈赤,迫使后金撤退。

#火药 #军事武器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