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政治家刘伯温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还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业,更被后人誉为再世诸葛亮,在一场战役中他还救过朱元璋的命,但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却只封他为「诚意伯」,地位虽不低但也不高,主要与他的个性及籍贯有关。
大陆导游房博在微博提到,刘伯温在朱元璋夺天下期间,提供不少建言策略,表示应先灭割据地方的军阀陈友谅,再攻打张士诚,整顿兵纪才能收復中原,某次陈友谅攻陷太平,朱元璋手下有人建议投降或逃跑,唯有刘伯温说「陈贼已骄,我们可以待其深入,伏兵拦击,将其打败,这很容易。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就在此举了。」朱元璋採用他的计策,引诱陈友谅军到龙江,顺利将对手击败。
根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在鄱阳湖对战陈友谅,当时他乘坐一艘大船亲临战场指挥,未料陈友谅发现朱元璋,暗中命令战船大炮对准朱元璋的座船,刘伯温发现敌军异常动向,赶紧大叫一声拉着朱元璋快跑,当时朱元璋还一脸茫然,之后看到坐船被击中后,才知道自己差点丧命,要不是刘伯温相救,他早已被炸得粉碎。
刘伯温虽然能力强,而且还是建国功臣,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却只被封为「诚意伯」,以尊卑序位「公、侯、伯、子、男」来看,地位虽不低但也不高,总会让人误以为他能力不强,但刘伯温的同事黄伯生在《诚意伯刘公基行状》就曾提到,刘伯温个性太过刚直,导致他提出建言时,有时会得罪皇帝及其背后势力。
另外古人做事强调「同乡情」,朱元璋能够夺到政权,也是靠安徽老乡的帮忙,也就是淮西勋贵集团,反观刘伯温是浙江青田人,难以融入勋贵圈子里,某次朱元璋想衣锦还乡,打算在老家凤阳修建中都,认为位置佳且便于漕运,淮西勋贵也表示赞同,未料刘伯温认为,凤阳虽是皇帝的家乡,但不适合建都,此说法不仅得罪朱元璋,也惹得淮西勋贵不满,因此爵位总是不上不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