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常把诸葛亮与司马懿并列为宿敌,一个是蜀汉丞相,羽扇纶巾、运筹帷幄;一个是魏国重臣,最终让司马家族夺得天下。许多人以为两人旗鼓相当,斗智数十年不分高下。《搜狐网》歴史专栏分析,若翻开正史记载,真相却令人意外,这两人根本不是同一水平。
被困深宫的「陪读先生」
司马懿年少有才,为名士所讚,但曹操对他极为戒备。为防野心作祟,曹操索性徵召他入府,让他担任曹丕、曹冲的家教,表面风光实则软禁,朝政军务皆不得插手,只能每日与竹简为伍,成了「高级家庭教师」。直到关羽北伐襄樊,他建议联吴破关羽,这才稍露锋芒。整个曹操时代,他几乎被边缘化,毫无实权,这样的司马懿离「叱咤风云」还远得很。
三顾茅庐换来的全权信任
与之相比,诸葛亮的起点虽低,命运却截然不同。从南阳草庐出山那一刻起,刘备便以诚相待,三顾茅庐后即授以军师之位,并全权信任。隆中对中提出「先取荆州,再取益州,东联孙吴,北伐中原」的战略蓝图,奠定蜀汉国策根基。刘备临终时更将刘禅与国家全托于他,自此,诸葛亮成为蜀汉的实际掌权者,军政一肩挑,这份信任与权力是司马懿一生未曾拥有的。
诸葛拚命,司马懿安逸
曹丕称帝后,司马懿仕途转顺,官位渐升,生活安稳。而此时的诸葛亮,却为蜀汉燃尽心血,国小人稀、资源有限,他既要整饬政务,又要统军北伐。为求慎重,他事必躬亲,连超过二十杖的刑罚都要亲批,多年高压劳累,使身体日渐衰竭,六出祁山,五丈原病逝,年仅五十四。相对而言,司马懿以「守」制「攻」,避战养势,靠时间耗死对手。诸葛亮想速决,他偏偏死守不出,这不是高明,而是审时度势的稳。
熬出来的胜利
诸葛亮死后十多年,司马懿终于掌握曹魏实权,先夺政于曹爽,再由其子孙篡魏建晋。论谋略、胸襟与执行力,他难及诸葛亮;但论韬光养晦、善守能忍,他却无人能比。若诸葛亮再多活十年,三国或许另有篇章。但事实是诸葛亮是真正的治国奇才与战略家,而司马懿只是幸运地等到时势转变,两人不在同一层级,只是命运让后者活得更久,捡了「天下的便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