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澳洲的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大会终于通过强化太平洋黑鲔管理措施,除了全面限制黑鲔捕捞努力量之外,影响资源最大的黑鲔幼鱼渔获量也要削减15%。这个提案在今年9月的北方次委员讨论过,当时坚持要享受排除优惠的韩国,终于在本次大会同意接受。
我国太平洋黑鲔捕捞数量减少有许多原因,而今年科学家们确定幼鱼被过度捕捞是最主要因素。去年和前年相比,全球产量少了3000吨,台湾和日本产量都下降,台湾只剩200多吨,但以围网大量围捕幼鱼的墨西哥产量却倍增达6700吨,超越日本成为捕捞最多的国家;同样以围网捕幼鱼的韩国也倍增达1400吨。
一般认为台湾捕大型鱼群对资源影响最大,但国际科学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和日本专捕大鱼的鲔钓渔业的影响实际上只占2%,超过95%的影响来自韩国、日本和墨西哥专捕幼鱼的围网和曳绳钓渔业。若以尾数计,台湾不过是捕数百尾,墨西哥1年就捕了近45万尾,加上日韩的捕捞量,撑过死亡率最高稚鱼时期而活下来的幼鱼,一年有百万尾还没机会生产下一代前就被捕。因此我国联合美国在科学会议上强烈要求要降低幼鱼死亡率。
今年会议对黑鲔的重点在根据新科学证据订定亚太区管理措施。去年的措施要求各国产量不能超过91至93年的平均值,但日本以管理万余艘捕黑鲔的小型渔船困难为由,享有排除优惠,韩国则以围网渔业只是意外捕获,需要时间拟订措施为由,也全部排除,因此实际上只有台湾在控制捕捞船数。
明年科学家要用最新两年资料评估一次,预期黑鲔经过这两年围网的捕捞资源状况应是更糟,因此本次会议也决定明年提出黑鲔资源重建计画,订定更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復育计画。太平洋黑鲔和大西洋黑鲔都同属高产卵效率的鲔鱼种,99年CITES大会虽没把大西洋黑鲔列入禁止国际贸易的附录一名单中,但已促使国际管理组织承诺并随即在当年加强管理(配额减少4成),而到去年底就发现黑鲔资源开始恢復。因此科学家相信,若能开始严格管理太平洋黑鲔幼鱼捕捞量,5年内台湾应该就可以感受到黑鲔数量增加。
这几年黑鲔捕捞量持续下降,我们的渔民辛苦了,期待国际持续压力要求幼鱼捕捞国确实执行管理措施,大家再忍耐一段时间应该就可以看到希望;也期待政府坚持成鱼管理措施,以使黑鲔资源走过黑暗后能真正持续。
(作者为国立中山大学海洋事务研究所副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