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附小彩虹斑马河巡队指导老师张景杰去年11月推出「蚵」主题式教学活动,带领学生体验1日蚵农的辛劳,以及参加四鲲鯓海滩废弃 物监测活动后,激发学生庄咏晴、陈家萱、陈炘榆、韩欣恬和李昆圃等人,想瞭解废弃蚵棚回收机制的兴趣。
5位小学生组成「蚵学小飞侠」,透过网路调查发现台南大多以浮棚式养殖为主,竹子和保丽龙是蚵棚的主要材料。但每座蚵棚平均只有2至3年的寿命,而每年海面上约有1万座蚵棚,也因此产生大量废弃的竹子和保丽龙,成为四鲲鯓海滩污染的主因。
学生们据此访问负责管理蚵棚的市府农业局渔管所,发现市府不仅无法编列充足预算来清理废弃蚵棚,从安南区到南区近万座蚵棚也只编列1人管理,在缺钱、缺人,再加上蚵农根深柢固的养殖观念不易改变下,造成台南海岸不断悲鸣。
「蚵学小飞侠」进行问卷调查,在回收的300多份问卷中,有将近30%民眾不知道废弃蚵棚的竹子和保丽龙都是以焚烧方式处理;学生们还发现日本广岛市政府除研发环保浮具,提供无息融资让蚵农购买,更制定《海岸漂流物处理推进法》、建立环保标章及落实回收废弃保丽龙再生利用,这些政策都可供市府参考。
「蚵学小飞侠」建议,短期目标希望市府编列充足预算确实回收蚵棚、回收过程公开透明化并公布相关数据、积极寻找替代浮具以减少使用保丽龙;长期目标则期盼市府辅导蚵农创新养殖方式,例如:成大水工实验所副研究员张引研发的新式蚵棚,不但使用耐久性材质,还具有可升降的优点能减少蚵农职业伤害,更可减少废弃蚵棚的产生,值得政府投资推广。
#小飞侠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