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姓名大数据」,2018年榜单上,最常见的新生儿姓名用字为「梓」字,图为护士照顾新生儿。(中新社资料照片)
根据「中国姓名大数据」,2018年榜单上,最常见的新生儿姓名用字为「梓」字,图为护士照顾新生儿。(中新社资料照片)

新学期一开始,大陆有小学老师发现,不少孩子取名「梓轩」、「梓涵」,一个班上至少10几名学生姓名包含这些字,而大陆2016年公布首份「中国姓名大数据」,「梓」、「轩」便强势位居新生儿姓名榜,成为最受欢迎的用字,但孩子取名跟着潮流走,因此面临重名的尷尬,显现大陆使用汉字缺乏想像力。

据中国新闻网报导,「中国姓名大数据」在2016年首度公布,「梓」、「轩」便成为最常见的新生儿姓名用字,而在两年后的榜单上,「梓」字依旧蝉联冠军宝座。

名字生僻生活恐不便

大陆的一名小学教师刘雅寧表示,依照她所任教的班级来看,「梓」、「涵」、「轩」在学生名字中的重复率极高,「叫一声zi xuan,楼道里好几个不同身高不同模样的孩子齐刷刷同时回头。」

刘雅寧说,除了学生常见以「梓」、「涵」、「轩」取名,特色或是少见的汉字,也常出现在小学生姓名中,在她班上54名小学生,近10人的名字被注上了拼音,主因在于不知道如何发音,「殳、彧、磬,全年级最奇怪的名和姓,可能都聚集到我们班了」,虽然在姓名中使用不易阅读汉字,彷佛可以彰显个性,「名字生僻,其实对老师没什么影响,主要是孩子以后不方便。」

在互联网公司任职的周晅说,他的名字所使用的汉字少见,不易阅读,造成不少生活上的不便,回顾过往,不只大学的录取通知信封上,收件人姓名两个字的位置是问号,户口还是用手写的,并且第一次拿到公积金存折,所显示的还是乱码,连需要申请檔等,都必须先到公安单位盖章。

昔日取名多含政治性

虽然时下大陆家长为孩子取名字,追求的是个性,一部分也以命理八字为考量,但在过去,不少大陆民眾取名则是紧扣时代与政治环境。1949年中共建政,上一辈不少人取名「建国」、「援朝」、「卫东」或「向红」等。直到改革开放时期,大陆民眾名字逐渐少了政治味,趋向多元,「伟」、「帅」、「秀英」、「芳」等字词,常见于姓名当中,据统计,大陆将近30万人取名「张伟」。

不过,大陆近年积极復甦中华传统文化,受《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影响,愈来愈多大陆家长从传统典籍中给孩子取名,逻辑好比「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另外,父姓加母姓的「新复姓」逐渐流行,甚至四字姓名也占了一席之地。但有一项调查显示,80后的名字集中度高达43%,但到了2018年,名字集中度降幅达到30%。

#中国 #大陆